APP下载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特点

2014-01-29吴学勤高敏王慕秋王静朱晓红杨玲仇鑫鲍佩王延林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室速室早右室

吴学勤,高敏,王慕秋,王静,朱晓红,杨玲,仇鑫,鲍佩,王延林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电科,合肥 230001)

·临床研究·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特点

吴学勤,高敏,王慕秋,王静,朱晓红,杨玲,仇鑫,鲍佩,王延林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电科,合肥 230001)

目的探讨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RVOT-VP)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对687例RVOT-VP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87例患者中,女性395例(57.4%),男性292例(42.5%),女性/男性比为1.35,平均年龄(59.8±12.9)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症状,94例(13.7%)曾出现过黑朦症状,22例(3.2%)曾经出现晕厥。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204~28472次。检出右室流出道室速39例(5.7%)其中非持续性室速31例(79.5%),发作性持续性室速8例。室速发作时未见一例晕厥发生。结论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较常见,动态心电图能揭示室早特征、分布、室速发作情况与症状关系,射频消融治疗为首选。

室性早搏复合征;心电描记术,便携式;心动过速,室性

室性期前收缩常是患者的就诊原因,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极为常见。根据宽大畸形QRS波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的形态可对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准确定位。右心室流出道是早搏常见起源部位,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RVOT-VP)是指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室性早搏。目前国内尚无较大样本动态心电图系统分析报道,本文对687例RVOT-VP患者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特点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做动态心电图检查的2 346例频发室性早搏(200次/24 h)患者,依据12导联定位,右心室流出道室早930例。经临床询问病史、体检、X线、UCG检查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心室流出道室早(RVOT-VP)687例。

1.2 方法 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北京美高仪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OLTER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24 h心电监测,并加人工分析、矫正。12导联心电图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QRS波特征:Ⅰ导联呈rs、QS型,Ⅱ、Ⅲ、aVF、V5-6导联均呈单向R波型,胸前导联R波移行区常在V3、V4导联之后,V1、V2导联R高度/S高度比值常<0.3。QRS时限均≥0.12 s。

2 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查的2 346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中,男性1295例(55.2%),女1051例(44.8%),年龄5~98岁,平均(59.0±14.1)岁。据12导联定位,右心室流出道室早930例(39.6%),男479例,女451例。女性/男性比为0.92。经临床询问病史、体检、X线、UCG检查不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心室流出道室早687例,占73.9(687/930)。其中,女性395例(57.4%),男性292例(42.5%),年龄14~88岁,平均(59.8±12.9)岁。女性/男性比为1.35。687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症状,94例(13.6%)曾出现过黑朦症状;22例(3.2%)曾经出现晕厥,因运动后不适就诊;上呼吸道感染就诊59例。心脏X线和(或)超声心动图536例正常,另151例心脏听诊除11例闻及早搏外余无异常。患者均接受过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不成功。

687例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204~28 472次。发生二、三联律630例(79.4%)。合并其他部位室早78例,后者大部分为偶发室早(占80.7%)。检出右室流出道室速39例(5.7%)其中非持续性室速31例(79.5%),发作性持续性室速8例,频率100~160次/min,可见室性融合波和心室夺获。合并其他类型短阵单型性室速8例、多形室速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少数患者可有头晕和不典型胸痛等。约有1/4患者无临床症状。

687例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白天多于夜间349例(50.8%);夜间多于白天219例(31.9%);昼夜分布大致相等119例(17.3%)。早搏于运动后增加者216例。右室流出道室速发作均在白天及白天多于夜间32例(82.1%)。

合并其他心律失常及ST-T异常:合并房性心律失常28例(4.1%),其中26例为偶发房性早搏。无一例有一过性ST-T异常。

3 讨论

室性早搏是患者的就诊常见原因,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极为常见。根据宽大畸形QRS波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的形态可对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准确定位。

右心室流出道是早搏常见起源部位[1-2],右室流出道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顽固性单形性室早,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其临床特点为:多见于年轻女性;运动后室早明显增多;动态心电图可见到频发室早,多呈二、三联律,或短阵单形室速,多无持续性室速。心电图表现为单形性室早,QRS波Ⅰ导联呈rs、QS型,Ⅱ、Ⅲ、aVF、V5-6导联均呈单向R波型,胸前导联R波移行区常在V3、V4导联之后。

本文观察室性早搏女性发病高于男性,早搏与运动、疲劳、上呼吸道感染有关,运动后有增多。室性早搏、心动过速白天明显多于夜间。其心电图特点与文献报道和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完全一致。还观察到:动态心电图除有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外,少有其他类型室早、房早,ST-T多正常。

RVOT-VP主要发生于青中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本文报道女性/男性比为1.35,认为这一现象的有助于揭示这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RVOTVP常合并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VT),其发病机制为儿茶酚胺介导的延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动。对于一些维拉帕米不敏感,β阻滞剂敏感,不能被程序刺激诱发和终止的流出道室速,认为是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自律性增高所致。有报道心率变异性分析显示在室速发作前反映交感活性的指标LF和反映交感及迷走神经张力平衡状态的指标LF/HF增高。我们观察研究病例的室性早搏、心动过速白天明显多于夜间,也反映了自律性增高的发病机制。另外,少数患者发病机制可能为局部微折返。

RVOT-VP/VT的患者,尽管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未能发现心脏结构的异常,但很多学者应用磁共振技术发现,有70%左右的RVOT-VT患者有右室解剖学异常,包括心室壁变薄,被脂肪组织替代,退行性增厚和运动减弱。有研究发现30%消融成功的RVOT-VT患者的靶点处有上述异常改变。右心室内膜心肌活检也发现比例甚至高达60%~70%的异常改变,如脂肪浸润、心肌肥厚、间质和血管周围纤维化等。因此,轻度右室异常可能是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

由于绝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有的患者甚至出现黑朦、晕厥,应当积极治疗。动态心电图检查能根据宽大畸形QRS波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的形态可对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准确定位。并能揭示室早特征、分布、室速发作情况与症状关系等,尤其对于存在RVOT-VP/VT伴晕厥患者,应排除其触发多形性室速的可能性。建议动态心电图医师加强对这种心律失常认识,为临床医师提供这类室早/短阵室速的特征,确定是否需要射频消融治疗和选择合适患者作为消融对象,降低失败风险。提高成功率。

[1] 陈刚张奎俊陈新,等.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的性别、年龄和临床特点[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0,14(3):189-191.

[2] Hu X,Jiang H,Xu C,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sex hormones and idiopathic outflow tract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adult male patients[J].Transl Res,2009,154(5):265-268.

R541.7

A

10.3969/J.issn.1672-6790.2014.02.020

2013-12-20)

2013年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课题(130ZC039)

吴学勤,主任医师,教授,Email:wuxqah@163.com

猜你喜欢

室速室早右室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肺动脉瓣狭窄胎儿右室功能的应用
这种室早或不需治疗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微伏级T波电交替在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再灌注时间中的临床意义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圆周应变
一例室速患者床边除颤的护理进展
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基于异常电位的基质标测及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