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舞
——《玉上烟诗选》阅读札记
2014-01-29江西傅菲
江西傅菲
蛇舞
——《玉上烟诗选》阅读札记
江西傅菲
一
窗外的四月,似乎有些过于浓郁——芦苇穿上新绿的雨披,杜鹃花在向南的山坡上响彻,田里的茵草浮了一层芽青。尤其在黄昏降临时分,北归的大雁呱呱呱,叫得我心里一阵阵颤动。假如这时微雨悄然而至,我会无由地怅然,慌乱。能够让我足够安静下来的,是《圣经》,黑皮的,中国基督教协会2009年版。我记不清,这是我阅读的第几本《圣经》。从1993年至今,我一直不间断地读《圣经》。1993年至1995年,我几乎每天阅读,在公共汽车上,在福田快餐店,在蛇口公园夜晚的长凳上,在早晨拥挤的走廊里,我没办法把脸从棉纸中移走。今年开春,我在闲余之际,又细细地阅读《圣经》。与此同时阅读的,还有一本诗集《玉上烟诗选》。
十天前,我去荣华山北坡,在南浦溪的一个水湾处,看木荷(山茶科乔木),枝条簇拥着翠绿的新叶,满坡的绿在潮涌。水流越过河床的啴啴声和树叶翻动的哗哗声,交响。在一棵粗大的木荷树冠上,一条红黑花斑的蛇在游动。蛇身缠在树桠上,三角形的头翘起来,有时也突然前身下坠,摆动。树叶窸窸窣窣。事实上,我是一个十分怕蛇的人。蛇闪电一样的信子,对于我而言,无疑是魔鬼之毒。但那天,我毫不害怕。它是那么妖娆,性感,灵动——它独自舞蹈,我不知道是源于寂寞还是悲伤,是出于对生命之赞美还是对命运之歌唱。我想起《圣经·创世记》所言:神所创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回来的路上,我徒步一个多小时,蛇这种动物,紧紧萦绕我的思绪,它仿佛是一只手,抓住了我。蛇,是什么?隐喻了什么?
当我再次在阅读《玉上烟诗选》时,我找到了启示。
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像偏爱胡弦、李小洛、扶桑、张作梗等诗人作品一样,我甚爱玉上烟诗歌。从2012年10月,关注玉上烟诗歌始,我对她的作品并不陌生,有些篇什并多次熟读,但我一直理不出一条主线,像河流探寻大地一样,把她的诗歌梳理出一道精神的轨迹。或者说,我曾尝试把她的诗歌分成类别(通用的、愚笨的方式)剖析,但没办法解决类别与类别之间隐性的、有某种心性的线缝问题。
蛇,给我了谜底。或者说,蛇作为潜在的精神形象,一直盘卧在玉上烟的诗歌之中。
二
蛇是阴冷的。当我们用手去触摸蛇时,阴冷迅速传入内心。这种阴冷来自它的血液——天生的冷血动物,远离人迹,孤独地捕食、繁衍。人给它的惊吓远远多于它给人的恐慌。在玉上烟的很多诗歌里,我读到了这种阴冷,如《枯叶蝶》《孤独之诗》《关于闪电的一次冒险叙述》《不远的灯火》《对一个怕冷者的叙述》。
……
它们长着平静的叶脉,紧贴在树枝和草叶上
像一片片枯槁的树叶
据说它们抛弃了美,是为了躲过
眼蜂、蜘蛛、蚂蚁和鸟类……
(《枯叶蝶》)
在玉上烟的诗歌中,《枯叶蝶》并不是一首“出色”或说是出名的诗,因为它不像《哥哥》《露珠》《星星》那样引起诗坛瞩目,成为名诗;也不像她写的器官之诗那样,引起界内的广泛探讨。我觉得,在她的诗歌作品中,这是一首不可以忽略的诗歌。这是一首本色诗。它有着诗人的命运底色。可以说,近乎枯叶的底色,是她诗歌的原色。
另一首《后来》也是同样的,近乎让心脏衰竭的诗:
……
亲爱的,让我们快点老吧
省略掉漫长的黑夜、晚祈
省略掉啜泣,孤独和思念的煎熬
省略掉遥远的海岸
省略掉流年……
在最后的时刻,我们会回到同一个家
同一盏
灯火下
后来的人,会看到我们幸福的门牌
墓碑上,两个
紧挨的名字,被落叶和青草覆盖
一个出色的诗人(或者作家和艺术家),他的笔管里,储满的不是黑色蓝色的墨水,而是他血管里的液体。这种玫瑰色液体,由人性、命运、生命、自然等元素组成,当玫瑰色液体淌入绢纸,迅速凝固,板结,形成书写者思想情感的纪念碑。我们作为阅读者,在纪念碑前久久驻足,掩面失声。
玉上烟诗歌的阴冷,是南方初春般的阴寒——潮湿的、进入骨髓的、在体内慢慢扩散的——让人浑身酸疼。在她的诗歌作品里,她并没有着重强调枯槁色,而是与生俱来的不自觉意识——这通常是宿命感很强的人具有的悲伤主义。
三
神对蛇说:“你既做了这事,就必受诅咒,比一切的牲畜野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走路,终身吃土。”(《圣经·创世记》)
在《创世记》里,蛇是唯一遭到(陪同男人和女人)上帝惩罚的动物,是神对它的审判。这就是蛇的宿命。女人必遭受怀胎的痛苦,男人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蛇,是唯一破晓上帝秘密的物种。
蛇的痛苦是命运赐予的。
它们倒挂在屋檐上,用后肢的尖爪
钩住屋檐的细缝
那张不讨人喜欢的脸,丑陋而神秘它们穿着黑礼服
白天修行,傍晚群集各处
它们无限热爱黑暗的国度。于半空中
翻飞,转弯,穿梭,急刹车
……
(《蝙蝠》)
动物入诗,是一种古老的诗歌艺术。诗人,没谁不写动物,玉上烟也不例外。《玉上烟诗选》选有《蝙蝠》《蜜蜂》《野牛之歌》,均写于2013年初夏。蝙蝠,黑暗中的上帝使者,有神秘色彩。在我看来,它是诗人的替身。我细细阅读了该诗选之后,我发觉,玉上烟的诗歌体现出来的痛感,源于阴性之痛,如《乳房之诗》《阴道之诗》《自画像》等;生活之痛,如《清泉路341号》《我需要保持奔跑的姿势》《九月一日望甬江》《它从不看我们悲伤的脸》等;离人之痛,如《与父书》《又一个亲人离世》《墓地》《清明之远》等;情逝之痛,如《沈园》《后来》《项链》《情人》等;辞乡之痛,如《洱海之夜》《不远的灯火》《这样的时光不多见》等;伤时之痛,如《落日之歌》《去痛片之诗》《唱歌给我吧》《生日书》等。
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好的诗歌(也泛指艺术文本)有几个基本元素,即丰满入微,感人,痛彻肺腑后散发某种气味,令人深思,有光亮,有湿润,有温度。读玉上烟的诗歌,往往会被她冷不防地击中心脏。她的诗歌,是血液调入了胆汁书写的——蛇,作为裸身匍匐前行的动物,是上帝给它的酷刑。
四
上帝惩罚蛇,是因为蛇识破了上帝的谎言。蛇太聪敏,智慧高于人。
神把人安置在伊甸园。神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以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圣经·创世记》)女人听了蛇的蛊惑,和她丈夫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被神赶出了伊甸园。女人叫夏娃,男人叫亚当。赶出伊甸园的人,有了无穷无尽的烦恼。
有智慧的人,就是能洞穿事物真相的人。
诗歌理论家唐晓渡在《玉上烟诗选》的代序《一张白纸的真相》说:“……而且因为其神完气足、不沾不滞的表象之下不时闪现或最终呈现的裂隙,自我揭示了一个现代女性爱情的真相:那种由于缺少具体对象而产生的致命孤独,那种饱受压抑而又无可遏止的激情必须自寻出路的困境,那种被痛苦逼回内部,向自身弯曲的欢乐在绽放时所可能呈现的强度。”我深以为然。“光在光线里陷落,它渐渐变成了∕黑暗的一部分”(《在海边》);“一只野牛立于天边,像田纳西的坛子,统领整个旷野∕它静止,万物静止∕它奔跑,万物就离开旷野,跟着它奔跑”(《野牛之歌》);“当我在酒后写下这些,是因为我想起∕曾经的希望,逐渐都变成了∕桃子表面腐烂的那部分。面对喑哑的命运∕我说什么好呢?∕当远方的火车一点点运空我∕当无数只空酒瓶的深喉,让我知道∕空,也是有重量的”(《桃子》)。一个洞晓万物循环的人,一个破解生命密码的人,一个题解人生方程式的人,且要把答案写在手提板的人,除了上帝,谁又能惩罚她呢?
蛇的痛苦是因为蛇有了上帝同样的智慧。蛇懂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离别与相逢。
五
冬日的一天,农夫发现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露出了残忍的本性,给了农夫致命的伤害。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去可怜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
(《伊索寓言》)
这是《农夫和蛇》。我们启蒙教育的经典篇目。我们责怪蛇残忍,却不去指责农夫的愚蠢。蛇本来就是变温动物,具有冬眠的习性——我们从小对蛇产生了严重的误读。形容女人恶毒,最好的词语是“蛇蝎女人”。在《圣经·创世记》里,神对蛇继续宣判: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她的脚跟。
上帝多了解人性呀。上帝宣判蛇的同时,也指出了人性之恶。
蛇不但终身裸身匍匐,还要一年一次或多次蛇蜕。蛇蜕皮时,要用嘴在坚硬的物体上摩擦,先把嘴边的皮擦破,然后把整个身体从破裂处慢慢爬出来。蛇蜕皮是为自身的生长发育解除束缚,来适应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蛇每成长一次,要痛苦地蜕变一次。
玉上烟的诗歌写作,经历了三次蛇蜕:情境,事境,哲境。
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玉上烟写了大量的情境诗。其中不乏如《与父书》《露珠》等名篇,情感浓郁,丰沛,视野开阔,视角独特,有中国传统诗歌的韵律。
像石头一样,一颗星星的安静
拉开了天空与尘世的距离
整整一个夜晚,它耐心地点亮黑暗的身体
那里面,水珠自叶尖滴落
泉水升起淡蓝色的影子
当寺庙的钟声再一次穿过星宿
稠密的林木中
黑夜像一群乌鸦
总是这样,在我们缺席的旷野
星星同黑夜一起消失语苛刻的人。
(《星星》)
始于2009年诗歌写作的玉上烟,以其富有个性化的语境、深切的情感、悠长的诗韵,引起了诗歌界内的广泛关注。我们阅读《星星》时,感觉到整首诗有铃铛轻轻摇响的感觉。2013年初,她的视角转向当下,写了大量的以事件为叙述主线的诗歌。如《去痛片之诗》《清泉路341号》《与寂静无关》等。我偏爱《去痛片之诗》,把生活的痛,写得淋漓尽致。遗憾的是,这首诗没聚拢起诗界的眼光。批评家李敬泽说,20世纪90年代送给我们的一大礼物就是日常生活。关注当下的日常生活,其实就是关注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
2013年冬,玉上烟写了大量的以哲思为主的诗歌。哲学不是诗歌,但好的诗歌一定是哲学。从这部分诗歌中,我看得出,她在汲取西方诗歌的养分。因《玉上烟诗选》并没收录这部分诗歌,在此不述。
在语体层面上,玉上烟也经历了蜕变。2012年以前,她注重简练、有力,甚至一步到位的句式,短兵相接,相当于咏春拳。2013年始,她的诗歌讲究节奏舒缓、句式趋散文化,结构绵密。
她这样写自己的蜕变:
像被攻陷的阵地。牙齿上的黑洞
不断扩张。面对某些美味
不仅要捂住嘴巴还要捂住眼睛
他局限于软的,温和的甚至是苦的东西
医生强调:心胸豁达,情绪宁静
诸多禁令下,手中的气球一一松开
他节制,沉默。麻木
和神仙说的话越来越多。妥协后
欲望的大海虚空
有人说,翘首等待就是命运
风不吹,羽毛不飞。一个多年牙疼的人
逐渐被怀疑充满,很显然
他的身体也连带出现了漏洞。是的
用不了多久,这个从不放纵也无罪可赎的人
就要自己干掉自己了
(《蜕变》)
一个对自己下手一个又狠又准的人。一个对词
六
何谓诗?
我无解。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6版,第1172页)我反对。很多诗人也会反对这番注解。
一个词,不小心脱口:金黄的
他们开始追问:
你是说金黄的橘子?汁液?
也许是,也许不
你说的,是金黄的光线?气味?
也许是,也许不
难道,你说的,是一只金黄的……?
也许是,也许不
……
(《金黄之诗》)
《玉上烟诗选》开篇之作。她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她的诗学主张。我读完《玉上烟诗选》之后,我再次问自己:诗是什么?答:诗就是蛇毒。
蛇毒是蛇毒腺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有剧毒,含有神经毒素、心脏毒素、凝血毒素、出血毒素或多种毒素,比黄金贵重。
诗人也分泌这种液体。毒腺则是他或流离或多舛或伤逝的人生。
七
蛇生活在神秘之地,或山林,或水边,或沙漠,远离人群,和飞鸟走兽为党朋。它想飞,却没有翅膀;它想走,却没有四肢。它以一身光滑的鳞片,蠕动滑行。鳞片在光照下,闪闪发光。
……
事实上,我们心中曾经有过的那轮金黄
剩余的光晕也渐渐消失
多少时日白白熬过,多少光线偏离了内心
多少果子腐烂、宴席散尽,多少姓名地址一笔抹去
只有死亡依然在窥视着我们
(《落日之歌》)
这是一首妖娆多姿的诗,具有变幻的光线感。像午间的向日葵。在玉上烟的一部分诗歌里,一直保有油画般的质地。如《蒹葭之远》:
外滩。秋至尽处
一艘游船泊在浑浊的江水里
游艇上的人,眺望。拍照
一个少年指着江边的芦苇,惊奇地说:“看,蒹葭”
我也看了过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一个美好的词——
初生的,带露的,像女孩的小名
曾在诗经里闪着嫩绿的光泽
但长穗后的她们变换了姓名,现在叫芦苇
也可以叫禾草,野草,茅草
一阵风来,她们齐刷刷地倒向了同一个方向
好像这一生,只有风
才能让她们更接近美。
……
如《永川河》《在江岭》。
如《在三江口》。
如《黄昏之歌》。
灵动,多变,一直是玉上烟秉承诗歌写作的信条之一。这也正是蛇的生命存在形态。在特定的语境下,她的诗歌还具备妖娆的性感。如《入侵者》《小鸟和我》。有时她还像一条小蛇,唱着儿歌,俏皮、天真:
我画了一辆小火车,车厢里只有一个人
即使有很多人
我也只能看见他一个
小火车就装上我的发烧,失语,透明心思夜行千里
而天亮时,它就还给我们一张白纸的真相
八
蛇注定一生是踽踽而行。寂寞是它唯一的伴侣。
冯秋子说,我舞蹈是因为我悲伤。玉上烟说,从不让他们看见我悲伤的脸。
在溪畔,在草丛,在岩石上,在树梢间,在树洞,在废弃的建筑物,蛇自由自在地爬行,在产卵,在捕食。在树间在枝桠间穿梭。在静静的午后或黄昏,蛇独自舞蹈,高高地昂起头,摆动着细腰,穿乌黑发亮或斑斓的皮质长裙,吹着低音口哨,咝咝咝咝。它来自神秘的远方。
上帝宣判了蛇的酷刑,且因此获得了自由。人被驱赶出了伊甸园,却有了欲望和罪恶。神再次给了人惩罚。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要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唯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圣经·创世记》)。挪亚坐上歌斐木造的方舟,带上物种,躲过了一百五十天的洪水泛滥。
现在是四月。河水上涨。蛇从冬眠的巢穴里,爬了出来。它又将产卵、蜕皮。它又将孤独而美丽地舞蹈。独自的舞蹈。既是独幕剧,又是哑剧。它无需掌声,也无需烟花。
这就是玉上烟在诗歌道路上,给自己履行的条约。
我画上杯子,大麦酒和几本诗歌
还有一束金色的光线
多么温暖。当我把脸贴近小火车
它们都动起来
大麦酒芳香,诗歌芳香,他的呼吸
更芳香。当我爱时
作 者:傅菲,本名傅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滕王阁文学院第三届特聘作家。著有散文集《屋顶上的河流》《星空肖像》《怀揣植物的人-新散文八人选》《炭灰里的镇》《生活简史》等。
编 辑:孙明亮 mzsul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