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王羲之 话文人字

2014-01-28山西王宜青

名作欣赏 2014年31期
关键词:学养兰亭集序书坛

山西 王宜青

读王羲之 话文人字

山西 王宜青

自东晋以降,书法家极赞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誉其为“天下第一行书”,并尊奉王羲之为书法成就之极顶大家“书圣”。何以然者?王羲之书法作品有《乐毅论》《黄庭经》《十七帖》《快雪时晴帖》,等等,多不胜举,何以《兰亭集序》贵越群品,独享盛名?

细览史籍,除《兰亭集序》之笔墨功力诚然具有出类之奇、拔萃之异,笔者以为,更得益于时,得益于人,得益于机遇也。

王羲之,字少逸,号澹斋,祖籍山东琅琊(临沂),家学渊源,少时即从卫夫人习书,及长入仕,官至右军将军,后迁居山阴即今之浙江绍兴。其为官之余,精研书艺,博采众长,冶于一炉,形成自己“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艺术特色。其迁居山阴之时,同一群文人雅士兴会于绍兴西南兰渚山下之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欲集集成书,王羲之即兴为序,即撰即书,一气呵成,遂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情文并茂之文墨瑰宝《兰亭集序》问世。此事说明王羲之首先是一位文章大家,否则焉能即席成文、命笔成书、文墨合璧?

不知何时何地哪一位高人将书法艺术分为“文人字”与“非文人字”。如是说,王羲之的书法也当是“文人字”了。试想,古之书法大家,哪个是以专门写字吃饭的?即便入仕做官,也多是以文取仕。历代书法大家,哪一位不是文人雅士,不是书写自己的文章诗词或书信?反过来说,又有多少书法传世之作,不是出自文人雅士笔下呢?

有文论曰:“文人字”与“非文人字”之区别在于,“文人字”由于文人感情丰富、自由散漫、率性由心,笔下更注重情感表述,而少了一些书法规矩;而“非文人字”则严以履正、不越雷池,多了一些书法规矩,少了一些情性。此言貌似在理,其实不尽其然。余倒以为“文人字”因为书写者具有足够的学养,使其信笔如走马,情性尽在其中;“文人字”所以不太敬畏“严师峻法”,因为捉笔者情通六艺、学识渊博,具有敢于“笔破千家法”之资本。试观王羲之等历代书法大家的传世之作,或是信笔拈来之书信,或是为他人书写之墓志铭,或是自撰自书之文稿,可以说,没有一位是以专门书写前贤今人之诗词哲言而敢称为书法家者!时人所谓“非文人字”,不敬点讲,为“书法”而“书法”,以书写他人之文字为艺,中乏底气,如坊间油匠之涂画,索然乏味。进而言之,乐以“非文人字”自居者,大有为不读书、不博学、不图精进而自我开脱之嫌。尤其当今世风,急功近利,演艺泛滥,书法家自不甘示后,提笔便自号书法家、书法大家,以为只要提得动毛笔,捻得转寸翰,能在宣纸上挥洒两下子,就是书法,就是书法家。

俗话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其人既癟,其文焉润?其人既不学无术,其书法又焉能丰姿绰约、韵味无穷?当今之书坛,我倒以为,一些所谓的“非文人字”书法家,更有点张狂无节,无视书法“规矩”。

字以人传,字以人贵。无论“非文人字”抑或“文人字”,都逃不出这一铁律。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毋庸置疑,《兰亭集序》之艺术魅力,更为世人公认。虽然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临本,其章法自然,气韵生动,布局错落有致,婀娜多姿,行笔俏丽蕴秀,笔力精到,处处透现出书家的快意情性。然而任何成熟的艺术作品,皆无绝对之好、绝对之坏。同样,书法作品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艺术高度,其在书坛的地位与影响,就要看其作者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以及人生机遇与运气。王羲之所以独领书坛圣手之殊荣,除了他的自身条件,更多在于他自撰自写一气呵成的一篇《兰亭集序》,在于他的宦海生涯政治地位,在于他有幸得到当朝皇上至爱至宠的赏识。设若没有唐太宗李世民那么不择手段骗取《兰亭集序》的大唐艺文逸事,设若唐太宗李世民在得到《兰亭集序》真迹之后,没有命当朝书法大家将其临摹数份,并将原作带到他的冥宫地府,《兰亭集序》能独享“丰神盖代”“贵越群品”的世代殊荣吗?王羲之能有后世不朽之盛名吗?

书法艺术,无论“文人字”还是“非文人字”,都必须具备一底功、二学养、三悟性、四机遇。底功靠自己从童子功开始砥砺磨炼出来,学养是靠自己广采博纳、融通诸艺而积累起来的,悟性则是先天赋予的灵气决定的,机遇既是命中注定又看自己能否把握。

书法之名,也不知始于哪位高人。其实书法,只是习写毛笔字的一种法则。作为一种艺术,应当称之为“书艺”,即书法艺术。有一说,书法既然称“法”,就要尊其法度,守其规矩。此话无可非议。便又掂出郭沫若的字说事,说文人的书法作品要字字有出典,即你书写的每一个字,都要从前人的典籍中找到。指责郭沫若的字情感沸腾,随心所欲。此话就不敢恭维了。试问,前人书写的每一个字,又出于何典呢?前前人书字的字又该找何典何籍呢?即在近代傅山、祁隽藻的字,应当是文人字吧?其字又出于何典何籍?为什么要如此苛求“文人字”呢?

其实,书法艺术本就不该分什么“文人字”“非文人字”,书法艺术本来就是文人的专利,文理不通、胸无点墨者,其所谓的书法,充其量只能是油漆匠之把戏。

作 者:王宜青,北岳文艺出版社副编审。

编 辑:赵斌 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学养兰亭集序书坛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诗的“别材”与学养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书画名人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绍兴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