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 目不识丁 气贯长虹
2014-01-27钟一
钟一
“你们有都教授,我们有老干妈。”这是前不久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当《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内地热度还未完全退却时,中国“女神”——“老干妈”已逆袭而来,正式打入韩国市场,在当地各大homeplus一瓶售价3800韩元,约合人民币21元。其实,这不是“老干妈”第一次出现在国外超市货架上。北美、欧洲、东南亚、日本……都能见到“老干妈”的身影。美国奢侈品闪购电商Gilt更将“老干妈”誉之为“全球最顶级的热酱”,称其为“教母”。
2013年,老干妈全球销售额超过37亿元人民币。很难想象,这艘中国调味品业航母的总舵手是一位目不识丁、完全不懂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农村妇女。在有关老干妈的报道中,“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这9个字几乎成为这家企业的标签。
不提“老干妈”,很少有人知道陶华碧是谁。这位传说中的“老干妈”掌舵人极少在媒体面前露面,有关老干妈的新闻,大多是许多年前的报道。不过,运气好的话,在每年两会上或许能“逮住”她。
“你说老干妈卖到多少个国家?我也不晓得卖到了多少个国家,我只能告诉你,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今年两会上,在回答有关“老干妈在国外热销”的问题时,陶华碧豪气地回答。
如今豪气十足的陶华碧拥有一段颇为坎坷的人生经历。
陶华碧1947年出生于贵州遵义一个偏僻山村,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她没有上过一天学。从小就给家人做饭,那时,她就喜欢辣椒,用各种作料来调味。
20岁那年,她遇见206地质队的一位会计,两人相恋结婚。跟丈夫结婚后,陶华碧走出山村,先后来到崇江、贵阳。
当时,丈夫多病,早早退休,两个儿子尚未成年,一家的生活重担落在陶华碧身上。最早陶华碧靠卖米豆腐维持生计,米豆腐要自己磨,每天干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一大早去早市摆摊。后来又挑着担子去学校周围卖凉粉。那时90斤体重的她要扛起一百多斤的担子,也是在那个时候,陶华碧落下肩周炎、关节炎、颈椎病,直至今日,膏药不断。
1989年,丈夫病故,陶华碧用捡来的砖搭起一间房,开了一家“实惠小吃店”。就在这个时期,她发明了豆豉辣酱,豆豉辣酱原本是作为辅料送给顾客的,大家觉得好吃,便主动来买。那时,看到困难的学生来吃饭,她总是加量或者不收钱,学生出于感恩叫她“老干妈”,这个称呼便被叫开。买豆豉的人越来越多,1996年在南明区长的支持下,开办了陶氏风味食品厂,正式推出“老干妈”风味豆豉。
在创业初期,“老干妈”尝尽世间所有艰辛。“生意做不起来,一家人没饭吃,别人瞧不起你;生意好了,还有人眼红挤兑你。”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干妈说她只能好生生做下去。这也练就了老干妈要强的性格——她有一股劲,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功,从不放弃,“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老干妈觉得只有这样,人活着才有尊严。
然而,在中国特殊环境下,有尊严地做企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想生存,只能低头。但老干妈陶华碧告诉世人,还有另一种方式,也可以把事情做成:踏踏实实做企业,一分税钱不偷,一点把柄不留,底气十足地跟他们干架!创业初期,有时候老干妈一天要打3次“架”,跟税务打,跟城管打,跟工商打。
“给老子查清楚,我明明纳稅第一,怎么给我弄到第二,30万元税款你们给我弄哪里去了?”讲得激动,老干妈突然站起身,怒拍桌子。
原来,去年纳税4亿元的老干妈,自创业之初,首要原则就是诚信纳税,不按时交税睡不着觉。贵阳南明区一次纳税大户评选大会上,税务部门少算30万元,将第一纳税大户老干妈弄到了第二。税务部门想私下补上,糊弄过去,老干妈不吃这一套,奖品奖金一分钱不要,“必须在大会上公开给我个说法,这是你们的工作,也是你们的职责!”
干架最猛的一次,是与湖南假冒“老干妈”的决战。随着企业不断发展,“老干妈”品牌广为人知。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东西好卖了,仿冒品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一时间,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五十多种“老干妈”,陶华碧开始花大力气打假。她派人四处卧底调查,每年拨款数百万元成立了贵州民营企业第一支打假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打假。但仿冒的“老干妈”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出一茬,特别是湖南“老干妈”,商标和贵州“老干妈”几乎一模一样。
陶华碧这次犯犟了,她不依不饶与湖南“老干妈”打了3年官司,从北京市二中院一直打到北京市高院,还数次斗法于国家商标局。其间有很多人劝陶华碧放弃官司,但陶华碧面对前来劝解的人就一句话:“我才是货真价实的‘老干妈’,他们是崴货(贵州话:假货),难道我还要怕崴货吗?”最终陶华碧赢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官司。2003年5月,陶华碧的“老干妈”终于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证书,湖南“老干妈”之前在国家商标局获得的注册被注销。
经此一役,老干妈声名远播。“不得不说,老干妈靠这场官司不仅赢得了声誉,还赢得了市场。“有业内人士分析说。
转眼间,《中国合伙人》片尾的那个留学生眼里的“女神”已经67岁了,而她的老干妈辣酱也已经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它甚至被吃货们奉为奢侈品。这让辛苦奋斗了一辈子的陶华碧感到安慰。
“这个企业可以说是母亲的生命。”陶华碧的小儿子李辉说。
自厂子创办之日,陶华碧吃住都在厂里,儿子在外给她买栋别墅,让她安享晚年,她不住;让她外出旅游放松,她不去,有一次走到半路要回来;就连去北京开会,都盼着早点回厂子,“每天听到瓶子响,她就感觉踏实”。
与许多同龄人一样,陶华碧还保留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她的卧室和办公室连着,一张床,衣架上晾着几件半旧衣服,床头放着几个老式箱子,那还是她结婚时用的,一直留到现在。李辉说母亲一直很简朴,企业做大之后,还去挤公共汽车。她的办公桌简单整洁,后面墙上挂着一幅毛泽东像,和那个年代成长的许多人一样,她对毛泽东有着很深的情感,“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如今,陶华碧将公司完全交给两个儿子打理,大儿子李贵山负责市场,小儿子李辉负责生产。而她自己则退居幕后,只负责签字、盖章、把握大方向。
但陶华碧还是闲不住,每天7点起床,下车间,“听”报纸,每晚的新闻联播必看,也看一些商业类节目。偶尔看看电视剧,她喜欢看中国和日本打仗的电视剧。喜欢听过去的“红歌”,自己兴致来了也唱,诸如《南泥湾》《我们走在大路上》《送红军》《十五的月亮》等。
当有人问她,你最欣赏的人是谁?陶华碧说自己最欣赏的人是李嘉诚和比尔·盖茨。“李嘉诚也是家族企业,就做得非常好。”陶华碧说。而她最佩服的女性则是吴仪,她说自己二次投生就要像吴仪那样,“投生了之后,我要当将军,上战场,我就打仗去。”
此时此刻,双鬓满是银霜的陶华碧说起话来声如洪钟,看上去仍然斗志昂扬,就如同她调制的“老干妈”一样,让身边的人立即和她一起“血脉贲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