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与节流缺一不可
2014-01-27雷辉
雷辉
核心提示:可以预见的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患寡而患不均”,仍是改革必须顾及的社会情绪。
秦金桥支医引发的思考
最近,我在粤北山区清远市遇到了湖北孝感人秦金桥。秦今年62岁,退休前是东莞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2013年9月底,来到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卫生院支医。
去年,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告诉我,由于医生流失率高,清远北部山区公共服务水平上不去。一些县级以下医院甚至没有本科生,3年前连南县招聘15名医科大专毕业生,分派到各乡镇卫生院工作,目前只有1人留在连南。年轻人不愿意待在山区,所以清远希望珠三角退休医生到清远支医。
去年3月,清远在珠三角广发公告,招募200名退休教师、医生到北部山区支教、支医。为了吸引退休教师、医生,清远承诺为每位支教支医人员提供不少于10平方米的临时性住房,并配有厨房、卫生间等生活设施。每年为每位支教支医人员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保额最低不少于30万元,每月发给支教支医志愿服务人员工作、生活补助金。
令清远大失所望的是,报名的只有秦金桥一个人。后来,清远深入探寻了该计划遇冷的原因,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医生、教师退休后一般都会被返聘。
也就是说,对于相当一部分脑力劳动者而言,实际退休年龄与法定退休年龄是两码事。这部分劳动者通常是希望延迟退休年龄的,因为返聘时的待遇往往比在职时低。另一方面,对一些体力劳动者而言,尤其是为数不少的上了年纪的下岗职工来说,由于年龄所限,他们很难再就业,更盼望早到法定退休年龄拿到退休金。如果延迟退休年龄,他们的生活无疑会面临更大压力。
延迟退休年龄,使脑力劳动者得以赚取更多的收入,却让体力劳动者的生活更加困顿,拉大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差距。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人口素质总体偏低的国度,体力劳动者多,脑力劳动者少,延迟退休年龄会招致更多人的反对。
很多年以后,当人们书写养老政策史的时候,一定会在2013年记下重重一笔。讨论了好多年的延迟退休年龄,在2013年从专家学者的言说变成了公共政策的实际操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毫无疑问,这再度引发广泛讨论。
延迟退休年龄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养老金缺口问题的解答。2013年,全国养老金缺口将高达18.3万亿元!某专家的这一预测,经媒体报道后在一些公众中引起恐慌。为此,人民日报推出系列报道“我们的养老金怎么了”,经数据对比、专家解读、官员释惑后,得出“中国养老金缺口不会达18.3万亿元”的结论。对公众而言,争论养老金缺口具体数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养老金缺口告急已成不争的事实。老有所养,靠什么养?一句诘问,昭示着几多疑问和焦虑!延迟退休年龄就是试图对养老金进行“节流”。
“开源”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越告急越患不均
破解养老金缺口难题的政策努力在2013年还有很多。酝酿三年之久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于2013年9月13日以国务院名义发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层级最高、涉及部门最多、优惠政策最多的养老文件。文件称将试点“以房养老”,引发舆论热议。政府对养老问题的高度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沿袭千年的“养儿防老”模式,在已然变迁的人口结构中难以为继。“421”新家庭结构,意味着两个年轻人要养四个老人,时代难以承受之重,呼唤新型计生政策。也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传闻已久的放开“单独二胎”政策靴子落地。个人在养老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养老金如何开源节流?养老是靠政府还是靠自己?诸多政策,显示出政府为缓解养老金缺口做出了巨大努力,回答了公众疑问,但似乎没能缓解焦虑。
在大家都有肉吃的丰裕时期,有人多吃几块,有人少吃几块,这只是量的差别,矛盾还没那么尖锐。等到进入匮乏时期,有人能够吃肉,有人却只能喝粥,这就是质的差别了,矛盾要尖锐得多。在养老金缺口告急之时,有人拿不到养老金,相当一部分公职人员却能享受高额退休金,这时养老金“并轨”还不列入政策议程,也难怪老百姓会吐槽。
养老金越是告急,老百姓越是患不均。
可以预见的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患寡而患不均”,仍是改革必须顾及的社会情绪。因为,丰裕只是神话,匮乏才是常态。1958年,加布尔雷思出版了《丰裕社会》一书,书中的经济学思想迅速得到响应,成为美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比如,肯尼迪当选总统后,美国经济政策的两大依据都是源自该书:从经济上来说,美国有能力承担任何开支;公共部门的开支能否而且也应该获得尽可能迅速的增加。此后的10多年里,美国公共服务机构的财政开支出现史无前例的增长。
然而,1980年前后,美国人痛苦地发现,丰裕只是一个错觉,纽约等先后出现了财政危机。无论是美国的行政部门还是美国国会都一致认为:在编制财政预算时,首先应该根据国家的承受能力设定一个上限。美国从丰裕到匮乏,根源就在于美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职劳动人口赡养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至今,这仍是困扰美国的重大难题。
德鲁克早在1976年出版的《养老金革命》中就提醒美国人要“节俭”。在未富先老的中国,养老金匮乏将是长期问题,“节俭”更应提上日程。养老金本就不多的普通工薪阶层节无可节,“节俭”的责任必然落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头上。
至于养老金何时“并轨”?希望不久这不再是个悬念。(支点杂志2014年1月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