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经济增长亟须“强劲”

2014-01-27雅各布·卢

支点 2014年1期
关键词:财政赤字内需金融体系

雅各布·卢

核心提示:不论是对美国还是对其他国家来说,要做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更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全球经济增长并不强劲。现在,是采取行动来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全球经济增长的时候了。

6年前,全球经济遭受了重创。彼时,美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态度,这帮助美国稳定了金融市场,修复并改革了金融体系,同时将全球经济重新带入原有的稳定增长态势。

但不论是对美国还是对其他国家来说,要做的工作远远没有结束,更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全球经济增长并不强劲。现在,是采取行动来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的全球经济增长的时候了。

美国直面三大考验

美国是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最复杂、最具流动性的金融市场。当全球金融风险上升时,投资者会选择美国作为资金的避风港——美国金融业的盛誉离不开美国为提升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自2010年2月以来,私营雇主帮助美国政府提供了超过750万个新增就业机会,而企业则在过去一年里创造了近200万个就业岗位。制造业、房地产市场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两个方面已经在帮助美国解决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失衡上起到了实质性进展。

在减少财政赤字方面,美国也已取得重大进展。2013年,美国政府增加的财政赤字比2009年的9%减少了近一半。在过去3年内,美国财政赤字下降速度比经济大萧条之后的任何时候都要快。通过更加平衡的发展政策,美国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壮大自身的中产阶级队伍。

在去年美国政府关闭之前,所有的经济指标都指向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在国会的迅速反应下,政府提高了法定债务上限并重新开放,这将帮助美国延续复苏势头。不过,现在美国也面临着政府财政赤字、私人部门去杠杆化和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三大考验,财政部将继续致力于和国会合作,来实现美国的财政目标,并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经济基础。

欧中日各有难题

在欧洲,领导人为消除市场的尾部风险、维持经济稳定做出了巨大努力。不过,欧洲经济复苏仍然疲弱,失业率高、财政紧缩、银行部门的去杠杆化依旧是欧洲经济复苏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凸显了欧洲定制一项刺激需求和就业包括经济再平衡政策的重要性。建立一个银行业联盟是欧洲必须要考虑的事情,这包括监督机制、决议机构、资本结构的调整、可信的存款和保险,以及一定程度上风险共担的问题。即将到来的资产质量审查和压力测试是健全该体系的机会,这对建立一个完整的欧洲共同体至关重要。

在中国,要实现持久的经济转变,需要在发展以出口和投资为主导的增长、以可持续消费为主导的增长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更加坚决的结构性改革,并加速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银行信贷和投资效率的下降,表明中国需要过渡到一个新的增长模式,把消费活力注入到经济增长中去,能够有效地帮助降低金融业的风险,以实现平衡发展。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保持持久和强劲的经济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采取根本性措施以扩大内需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调整财政计划以刺激内需、支持私营部门发展、减轻对消费税增加的短期需求等结构性改革,都是日本提高经济潜力必须考虑的问题。

加强全球金融体系弹性

当前,全球总需求增长不足,给全球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带来了不利影响。经常账户有盈余的国家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以扩大全球内需,支持那些需求减弱的赤字国家。现在,经常账户盈余国家的内需增长还有很大空间,至少他们的内需增长还没有超过GDP的增长。在很多情况下,扩内需还需要G20坚定地遵守汇率承诺——即让汇率波动更加贴近市场变化,让汇率直接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情况,避免持久性的汇率失调。政府是否干预汇率市场同时也是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评估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到透明的汇率和外储机制中来。

要构建全球金融体系的弹性,就必须加速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过去5年,在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帮助下,美国在加强全球金融体系弹性方面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在美国的实施是加强金融监管的一个分水岭。一直以来,美国都致力于在《巴塞尔协议III》的框架下,全面增强市场流动性、稳定杠杆率和满足资本需求。美国还率先推进场外衍生工具市场的全面监管,同时,加强对OTC市场的透明度和跨境监管。对于影子银行,美国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制定政策,将其金融活动纳入到正常监管范围中来,使之合法化、常规化。美国正在通过强劲的复苏势头和规范的监管体制,来建立一个有序的清算框架,以减少金融系统性风险,避免其对纳税人造成损失。(支点杂志2014年1月刊)

(本文由IMF授权发表)endprint

猜你喜欢

财政赤字内需金融体系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