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经皮肾镜与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分析

2014-01-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肾镜尿路乙组

郑 铎 田 彦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1)

微创经皮肾镜与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分析

郑 铎 田 彦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1)

目的分析研究微创经皮肾镜与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均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实施碎石治疗,乙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出血率、出血量少于乙组,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以及微创经皮肾镜均是有效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率稍高于微创经皮肾镜,微创治疗的出血情况少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手术。

微创经皮肾;经皮肾镜;上尿路结石

上尿路结石为一种泌尿外科疾病,是指肾、输尿管处出现的结石疾病,症状表现为血尿以及疼痛症状。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取石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中开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1]。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我院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均分为两组,甲组32例,乙组32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为19~71岁,平均年龄为(45±1.1)岁,结石大小0.4 cm× 0.4 cm~5 cm×7 cm,肾铸型结石1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肾盏和肾盂多发结石15例,单纯肾盏结石8例,单纯肾盂结石19例。左侧结石44例,右侧结石20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0.05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处理分析。

1.2 选取标准:所选取的患者均经泌尿系B超检查、静脉尿路造影、X线平片检查确诊,入选病例排除血液性、肝、肺等严重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病史。

1.3 手术方法:①手术器械:采用普通B超探头、Wolf8.0/9.8F输尿管镜、经皮肾镜以及液压灌注泵、EMS超声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过长气压弹道碎石机、肾穿刺针、经皮肾穿刺筋膜扩张器以及Peel-away鞘。②手术方法:常规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取截石体位,于患侧逆行将输尿管导管插入后,固定良好;改换俯卧体位,于B超下定位,于超声引导下根据具体的结石位置确定穿刺点,最终确定于11肋间到肩胛线之间范围。穿刺前需向肾脏中注入生理盐水,肾脏处出现人工积水,将斑马导丝导入,筋膜扩张器从F20-以F2速度递增,扩张到F14-F18(微创通道)和F20-24(标准通道),之后将塑料薄膜鞘推入,并建立工作通道,采用灌注泵进行冲洗,确定结石位置后,实施超声碎石,边碎石边进行冲洗,将结石取出,术中并注意患者的出血以及耐受情况,术后3 d给予患者实施尿路平片以及超声复查,观察碎石效果。若碎石仍有较多残留,且术中出血量较大,患者耐受不良,可实施二期碎石,若无结石残留,可在5~7 d后将肾造瘘拔除。术后1个月后可将双J管拔出。注意术中、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状态,观察患者身体的耐受情况,且有必要进行随访观察,详细记录术中以及术后出血情况。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术后出血率以及出血量。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5.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均数加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5,P<0.05)。

2 结 果

64例患者术后保证绝对休息,针对术后发生出血患者可实施必要的出血防治,给予患者必要的抗感染、抗止血药物支持治疗;甲组结石清除率为75.0%(24/32),术后出血率为12.5%(4/32),出血量为(124.1±31.6)mL,乙组结石清除率为84.4%(27/32),术后出血率为28.1%(9/32),出血量为(152.9±24.8)mL,甲组术后出血率以及出血量低于乙组,两组结石清除率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疾病比较常见,且病情多比较复杂,多合并肾功能不全、肾积液等。上尿路结石疾病主要是指输尿管、肾结石,病情程度主要与结石的活动情况、大小以及部位以及是否存在梗阻、感染、损伤等密切相关[2]。分析该疾病形成的原因,是在多种原因作用下而导致尿道结石形成,尿中结石晶体的盐类表现为超饱和状态,尿中缺乏抑制晶体形成的物质,是导致结石疾病形成的主要分析。其形成主要与饮食结构成分、水分摄入、社会经济地位、职业、性别、年龄等情况密切相关。上尿路结石疾病多发生于20~50岁,其中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传统的治疗该疾病的方法为开放性手术取石,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并发症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因此临床并不建议采用该治疗方法,且该方法并不为患者所接受[3]。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经皮肾镜碎石术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可有效防止术后患者合并感染情况发生。随着临床微创技术的不断应用发展,泌尿外科治疗中开始采用微创技术,之后相继实施了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手术方法[4]。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当前临床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该方法是综合微通道肾造瘘、气压弹道或激光碎石、高压灌注冲洗等多项技术,同步建立通道以及实施碎石取石,手术操作更为方便高效,大大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患者出血量。微创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更为安全高效。微创经皮肾镜碎石主要是指F14-18,其通道较小,较少影响肾脏,减少出血量,且在碎石过程中,方便操作,但因该方法实施高压灌注,极易诱发感染,导致患者出现败血症,多需对患者进行二期碎石治疗,对于较大的结石,较难顺利清除。标准通道主要是采用负压吸引方法清除结石,综合微创的优势,减少手术时间[5]。本次研究中,甲组微创结石清除率为75.0%,乙组标准通道结石清除率为84.4%,乙组结石清除率与甲组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出血量以及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甲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肾镜以及标准通道经皮肾镜优势不同,微创手术方法出血量较小,标准通道的结石清除率较高。

[1] 桑子龙.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56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7):1017-1018.

[2] 何江波,祝正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128-129.

[3] 郭晓峰,段先忠,金美华.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20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4,9(1):67-69.

[4] 倪安,郭波.泌尿系结石导致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微创手术疗效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6):84-85.

[5] Takahashi N,Vrtiska TJ,Kawashima A.Detectability of urinary stones on virtual nonenhanced images generated at pyelographicphase dual-energy CT[J].Radiology ,2010,256(1):558-559.

R699

B

1671-8194(2014)28-0220-02

猜你喜欢

肾镜尿路乙组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腔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42例临床观察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