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提高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中的应用

2014-06-05谷文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8期
关键词:置管胃管品管圈

谷文燕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提高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中的应用

谷文燕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通过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对普外科常见的留置胃管过程中的一些缺陷与弊端加以纠正,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保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通过集体讨论选定提高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的主题,在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品管圈QCC,圈名为减压圈),有效的胃肠减压是普外科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减少麻醉中及手术后并发症、对术后恢复极为重要的一项基本操作,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能否做到一次性留置成功,在临床上是护患关注的焦点,故取名为“减压圈”。运用品管工具分析,通过研究留置胃管失败的因素,在本病区各层级护士统计了101次胃肠减压,一次留置置管成功率为87.1%,通过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加强技能培训。结果胃肠减压留置胃管101次,一次成功率达到96%,提高了8.9%。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了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

品管圈;胃肠减压;成功率

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1],指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环节中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工具,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进行维护和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各级医疗机构均纷纷开展各种质量改进及品质改善的活动。针对临床护理缺陷及质量改进问题,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3],并取得较好的效果。2013年4月科室全体成员通过脑力激荡法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想象力采用5、3、1打分标准,选出科室第一个品管圈主题活动为如何提高留置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并选定圈名为减压圈,旨在提高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通过5个多月的品管圈活动,开展理论培训、新技能培训与考核,加强患者沟通与心理干预,使本科室各层级护士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更新留置胃管护理知识、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宣教与心理干预,提高了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区全体护士。本病区护士13名,其中工作1年以内2人,1~3年内4人,3~5年内5人,5年以上2人。留置胃管缺陷次数及原因的调查结果如表1。表1结果显示,3年以内护士留置胃管缺陷率占8.91%,3年以上留置胃管缺陷率占3.96%。

表1 留置胃管缺陷次数及原因调查表

1.2 讨论分析原因

通过鱼骨图分析、因果关联图及头脑风暴,大家集思广益,分别从人、物、环境、方法几方面找出5个问题点,分别为患者心理因素、护士操作不当、胃管型号不匹配、固定方法不正确、食道或鼻腔异常。最终主要原因归纳为3条:专业技能知识老化、思想不重视、沟通及心理干预不到位。

1.3 制定目标

目标值:胃肠减压一次置管成功率达到95%以上。

1.4 查阅资料

根据科室置管方式传统化等通过查阅文献及开展循证护理实践活动,找出最佳的护理途径,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置管方法:赵丽霞等[4]研制的屏气法插胃管、李静[5]的口服石蜡油法插管及郑素娥等[6]的口服利多卡因法插管等。还有通过置管前的沟通宣教、示范、心理干预等提高置管的配合率及成功率[7]。

1.5 根据收集的资料制定出改进措施

①加强理论知识培训:重点了解食管的解剖位置及特点,邀请病区医师对全体成员进行生理及解剖结构的授课,并对个别不熟练的护士进行专门辅导,保证人人过关,100%掌握食管的解剖位置及特点。②进行留置胃管护理新进展的培训:通过开展的循证护理实践活动,将有效的置管方式与护理措施汇编成科室留置胃管护理新技术(包括患者置管前的宣教沟通、胃管型号选择、插管方式选择、操作流程等),如置管方式的选择及适用对象就有几种,如屏气法。屏气法:操作者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另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沿鼻孔轻轻向前推进插入,当胃管通过咽部时,嘱患者做屏气或呕吐动作,保持至少10 s,当插入30~40 cm时,嘱患者停止屏气并深呼吸,继续插胃管至预测长度,证实在胃内后,固定胃管,此法用于常见的能配合的成人置管患者。口服利多卡因法[8]:用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10 mL,然后接上吸痰管,按常规法将胃管插至10~15 cm时,协助者将吸痰管放入患者口腔内并缓慢推注已抽好的利多卡因5~10 mL,患者顺着口腔内的液体作吞咽动作将胃管顺利置入胃内,此法较适用于反复多次插管失败、因精神紧张而不配合插管的患者等,固定方式则采用蝶形胶布固定法[9]及新型固定法[10]等。知识的更新提供了全体护士的技术支持,也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使成员们能够积极用于实践中并逐步累积自己的经验,提高其对工作创新的热情,通过固定方法的学习,我科发明了运用止血带固定胃管的方法,在临床运用中获得医师及患者的好评。③进行置管操作练习及考核:针对操作不当,科室组织有经验的护士介绍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技巧,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插管方式,逐一在模拟人上示范训练,通过1个月的培训与考核,达到人人熟练掌握三种及以上置管方式。④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心理干预:本病区收住的需留置胃管的患者大部分为清醒的患者,插管前患者最容易紧张、恐惧,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利用有效的沟通及示范演讲、榜样作用等取得患者的配合与支持。如置管前耐心讲解置管的目的,消除其恐惧心理,告知其具体怎么做才能配合好置管,减少痛苦,同时鼓励患者增强信心,调动其自我控制能力顺利插管等。

2 结 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留置胃管一次成功例数由实施前的88例增加到97例,一次成功率由实施前的87.1%提高到96.0%,提高了8.9%。见表2。

表2 活动前后置管一次成功率比较

3 体 会

3.1 提高了科室留置胃管技术的整体水平

留置胃管技术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目标值,开展活动后,由于全员参加了留置胃管新技术的培训,思想重视后每次操作前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能认真评估患者情况,选定合适的型号胃管,采取最佳的置管方式、固定方式,自觉复习操作流程,做到心中有数,一次留置胃管成功率达到96%,提高了8.9%。留置胃管技术水平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随之提高了。

3.2 减少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开展活动前,多用传统方法留置胃管,操作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成功率低,往往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浪费置管人员的时间及耗材。开展活动后护士在置管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做好解释工作,而且灵活掌握操作技巧,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不同的置管方法,使一次成功率大大提高,避免了反复置管所浪费的时间、人力和材料,减少患者的痛苦。

3.3 增强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了护士的自主与创新意识

品管圈活动充分运用集体智慧、团体力量及多种质量管理工具如PDCA循环改进程序等。圈员们共同参与、讨论、并按照自己制订的方法达到预期目标,使她们有被尊重、被认可的感觉,提升了科室人员的团队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11],充分地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12]。

3.4 发挥了个人潜力,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

活动前,护士在工作行为上表现只是应付,工作目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大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且改善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转变了过去工作中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被动思想,从而激发了工作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使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更为增强。

[1] 朱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6) : 466.

[2] 周东梅.品质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50-151.

[3] 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4):1089-1090.

[4] 赵丽霞,鞠会贞,赵明明,等.屏气法插胃管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53.

[5] 李静.改进胃管插管方法的临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 15(29):2314.

[6] 郑素娥,郑嫦娥,梁元,等.口服利多卡因提高胃管置管成功率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4): 1005-1006.

[7] Yang H.Continuous lmprovement for lndw Elling Tube in A Case Accepted long-term Nasal Feeding[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2006,20(10):2724.

[8] 张红娟,许丽丽.留置胃管的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 27(11):834-836.

[9] 陈荷莲.胃肠减压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J].实用全科医学,2006, 4(4) :470.

[10] 黄爱微,范栩妃,石素文,等.胃肠减压管固定方法改进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0):2830.

[11] 洪素菊,胡伟玲.品管圈活动在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60-1561.

[12] 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16(1):255-256.

R473

B

1671-8194(2014)28-0380-02

猜你喜欢

置管胃管品管圈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