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中俄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合作共建机制的研究

2014-01-27樊鸿禄邹春燕

中国林业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俄两国环境保护

樊鸿禄,邹春燕,黄 清

(1.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哈尔滨 150001;2.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理论研究

建立中俄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合作共建机制的研究

樊鸿禄1,邹春燕1,黄 清2

(1.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哈尔滨 150001;2.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中俄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建机制对于两国自然灾害防治、生态资源储备、粮食安全以及民间关系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中俄两国应从森林、湿地保护,界河治理,矿产开发,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文化交流等方面作为务实的落点,通过将中俄合作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制定科学的规划,合理开发资源,改善贸易结构,加强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等方式,探索建立务实的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共建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中俄合作;共建机制

近年来,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战略性重点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入,两国在重大装备、基础设施、油气煤电资源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已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重要支点。现将生态安全作为影响两国人民长久福祉的重要领域,确定为中俄两国开展务实合作的内容也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作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中俄两国都面临着诸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同时对于大气污染、气候变化、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也肩负着作为世界大国的更多职责。加强两国生态环境安全及保护方面的合作,不仅符合两国的现实需要,也是履行大国职责,塑造大国形象的重要举措。

2014月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上海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战略协作声明”),将中俄双方的合作推向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在声明中,两国共同承诺将就合理利用和保护跨界水资源、改善跨界水体水质、防灾和快速消除自然灾害后果、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跨境自然保护区等问题继续开展建设性合作;同时双方坚定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宗旨,愿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作出贡献[1]。在强烈的现实需求与明确的政策框架指引下,中俄两国应该及时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推进中俄生态环境安全合作,形成具有长效性、前瞻性的共建机制。

1 生态环境问题对中俄两国的重要影响

1.1 生态环境问题对两国自然灾害防治的影响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和蓄水库,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这里广袤的森林不仅通过对热量的吸收与释放调节着当地的湿度与温度,而且也是防洪保土的根本,防风固沙的屏障。事实上,林地的降水约有65%为林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因此,森林在雨季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洪峰流量,延缓洪峰到来时间,延长径流输出时间。例如1998年我国东北地区发生特大洪灾时比较黑龙江海浪河流域森林覆盖率分别为75%和14%的两个林区,前者洪峰值比后者低29.24%~38.40%,而退水过程前者比后者延后24~28小时,可见无林区、少林区洪峰进退既迅猛,威胁性又大[2]。2013年黑龙江流域百年一遇的洪灾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与其上中游地区森林过度采伐不无关系。中俄界河黑龙江流经远东地区,该地区由于距中国较近,交通运输便利、成本低,有大量森林被采伐出口到中国,植被破坏严重,也加剧了此次洪灾的破坏程度。另一方面,森林还具备防风固沙效应。一条疏透结构的防护林带,迎风面防风范围可达林带高度的3~5倍,背风面可达林带高度的25倍,在防风范围内,风速可减低20%~50%,如果林带和林网配置合理,可将灾害性的风变成小风、微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森林带位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北部,对于来自北极的寒流有阻挡作用,也是阻挡风沙侵袭我国北京、河北等内陆地区的天然屏障。中俄合作加强保护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森林资源,对于调节气候、减小灾害威胁的意义重大。

1.2 生态环境问题对两国生态资源储备的影响

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战略储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将重点放在石油储备、煤炭储备、外汇储备等物质和经济储备上,这是对的,但生态资源的培育和储备也应该引起重视。可以说这些年来我国的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的基础上的。生态资源不仅没有建立必要的储备反而在消耗着未来的发展潜力。因此建立生态资源培育和储备基地对于保障两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属于少林缺林国家。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森林面积2.08亿hm2,森林覆盖率21.63%,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天保工程,严格限制对国内森林的采伐。虽然森林资源得到了持续增长,但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3]。2014年4月1日起,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全面停采、停伐、停运输,彻底封山、封路、封设备。据初步估算,小兴安岭林区停伐一年可以恢复森林资源储备800万m³。对河流流量、水源涵养以及气候的调节作用更是无法估量。这种生态储备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复兴的重要支撑。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的背景下,我国对木材的需求却有增无减,木材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停伐后黑龙江省众多的木材加工企业、木耳等食用菌种植企业等都面临着巨大的原材料缺口,因此对俄罗斯的森林资源的依赖也更为突出。目前,中国占俄罗斯木材出口总量的90%,可以说中国的木材缺口将导致俄罗斯森林采伐明显提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保护两国生态安全和实现木材供应安全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建立中俄生态资源安全机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中俄生态环境问题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俄罗斯广阔的森林资源是整个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它对调节气候,阻挡来自于蒙古和西伯利亚的寒流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正是有这个天然屏障的遮护,我国北部地区才形成了相对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近几年来我国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不断创出新高,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其中来自俄罗斯远东天然林的保护是一个因素。对于俄罗斯森林资源的保护,不仅仅是俄罗斯的问题,也是我国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重要问题[4]。如果只为了索取而进行过度的开采,将对我国气候产生长远的影响,破坏我国的粮食生产条件,进而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冲击,并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因此对俄罗斯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维护了俄罗斯的森林生态环境,不仅维护了俄罗斯的自身利益,同时也从源头上保护了我国东北地区的粮食安全。

1.4 生态环境问题对两国民间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不断扩大,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的身影也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国个别企业在国外一些短期行为不仅破坏了自身形象,也伤害了两国民间的感情。例如在蒙古国,由于我国个别采矿企业的不当行为引起蒙古民众的不满,甚至造成一些民间的排华现象。这一问题在俄罗斯也存在,有些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企业是为了俄罗斯的资源而来,加上的确有部分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再加上俄罗斯媒体一些有失偏颇的报道,造成了俄罗斯民众对中国企业和民众的误解,这些都是影响中俄两国民间交流、合作发展的一些障碍。而生态环境的保护则可以从另一方面呈现出中国负责、共赢的积极态度,是扭转中国人不良印象,加强民间交流合作,减少未来进一步合作的阻力的重要举措。

2 建立中俄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合作共建机制的思路

2.1 加强对森林和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森林和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肺”和“地球之肾”,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森林和湿地对于保证中国,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气候稳定,减少灾害发生以及快速消除灾害影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建立生态安全合作共建机制,首先应该将森林和湿地的保护作为重点。一方面实现森林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积极培育相结合,另一方面开展对湿地的全面调查和旅游项目的科学论证。

2.2 加强对界河黑龙江的防灾和治理合作

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双方东部边境线长达4 300km,其中大部分为水上边界,黑龙江是中俄之间最重要的界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在北京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谈到,两国要“进一步加强防灾、救灾合作”, 梅德韦杰夫也表示“两国携手开展黑龙江流域抗洪救灾工作,充分体现了两国关系的特殊性和高水平”。双方领导人对于两国在抵御黑龙江流域特大洪灾方面的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同时也看到,中俄合作开展黑龙江流域防洪治理的任务十分紧迫,加强界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极为重要。目前黑龙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不容忽视,黑龙江部分河段的水质污染严重,沿途的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流域范围内的野生动物资源以及鱼类资源锐减,加强界河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中俄共建机制迫在眉睫。

2.3 开展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

为了应对经济下滑,黑龙江许多林区停伐后开始把目光盯住矿产开发。此时,更应咬住生态环境保护不放,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原则,实行“有效保护,有限利用”。中俄界河黑龙江被称为“镶着金边的河流”,在黑龙江流域金矿众多,此外煤炭资源也非常丰富。长期以来,黑龙江流域的矿产开发就一直没有中断过。矿产开发的确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推动。但不能否认的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技术、资金方面的不足,矿产开采开发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非常严重。很多矿产开采后寸草不生、惨不忍睹,进行复垦需要大量的投资,对于落后的地方经济来说难以完成。

俄罗斯远东地区也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被称为俄罗斯的“地下宝库”,矿产资源也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2014年以来俄罗斯大幅提高远东地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投资,未来几年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资源勘探总投资将占到全国总投资的40%,远东地区将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矿产供应基地。从生态平衡和保护的角度来说,矿产的开发必须具有详细、科学的统筹规划,因此中俄建立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的生态保护机制非常必要,并值得关注。

2.4 探索建立跨境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就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是各国保护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和主要方式。它有效的保护了最重要最精华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资源。截至2013年底,黑龙江省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3个。近年来,随着野生东北虎在中俄边境上不断出没,证明两国边境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此加强对该地区的监测和调查,以东北虎为牵线,早日成立两国跨境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务实内容。

2.5 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东北亚地区具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加强中俄为主导的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对于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增效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涉及清洁能源合作以及能效跨境贸易方面,东北亚各国形成了很多能源合作机制,但目前为止东北亚地区还没有形成一个能够涵盖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多边能源合作机制。建立一个以保证地区能源安全为核心、以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目的的国际合作机制还任重而道远。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中俄作为东北亚地区大国,倡导建立东北亚气候合作应对机制,对于加强大气保护、改善空气质量、缓解气候变暖具有重要的作用。

2.6 加强相互间的生态文化沟通与交流

生态环境无国界,作为一个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它的解决依赖于世界各国共同的努力。各国在生态保护建设方面离不开生态文化的认同。同样的道理,由于各个国家意识形态、民族文化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距。通过生态文化交流这一方式实现对生态文化的普遍认同。开展生态文化交流,一方面可以展示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生态保护建设的认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通过生态文化交流,可以在交流中充分吸收和借鉴各个国家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创新成果,突破自有条件的制约,快速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治理能力。

3 建立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合作共建机制的建议

3.1 把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共建机制的建立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中俄生态安全共建机制是一个涉及到界河、森林、湿地、矿产开发、大气治理等多领域、多方向的合作机制,加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全局性、长期性以及复杂性等特征,这决定了中俄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共建机制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到两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中。首先,政府要将中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纳入到常态化的管理中,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并针对那些反映强烈,已存在的环境污染事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其次,要加强两国界河沿岸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加固沿岸堤坝,建设防洪堤,修缮陈旧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水利水毁和应急工程建设,应对新的灾害发生。第三,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发挥地方合作潜力,为双方企业合作牵线搭桥,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俄方现在对我国政府和国企行为变得比较信任和欢迎。可以定期、不定期组织专家学者以及两国相关部门就生态问题展开讨论,相互沟通和交流情况,积极推进黑龙江生态环境的科学化治理。

总之,政府对于界河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具有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避免先破坏后治理或者边治理边破坏的不良发展行为,形成务实有效的保护机制。

3.2 尽快出台《战略协定声明》所提及的相关实施方案和明确实施部门

首先,尽快出台和落实《战略协定声明》实施方案。两国元首所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毕竟属于框架性的协议。我们要利用中俄历史发展最好时期的难得机遇,尽快出台和落实战略协作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双方政府应该在国际法的范围内,出台双方能够认同并能够积极严格执行的实施方案,将该协定作为中俄统一行动的框架,在其范围内开展相应的保护与治理活动。当然,中俄各自应首先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并落实检查和督促机制。

其次,尽快建立中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机构。可以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和通行规则,比如欧洲多国通过合作共建保护多瑙河国际委员会(ICPDR)、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的机制。即有效保护又合理利用实现互利共赢。中俄生态环境保护的开展在管理上要涉及诸多领域,有必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实际需要建立统一的指挥和协调机构——生态保护管理委员会,将框架协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利用、应急管理等纳入正常轨道,使管理常态化。管理委员会要为双方的沟通和协作提供对话平台,并将促进政府间对话、地区间协商、专家学者讨论以及科研合作等纳入到机构的主要职能中。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做好重大项目的规划、制定和监督执行工作;定期的向公众公布相关进程情况等;对涉及到的两国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应对突发事件,担任应急指挥机构。

3.3 联合制定中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科学规划

环境问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是破坏容易,恢复难;有时候破坏了,很难再恢复如初。同时生态环境问题还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多反复性等特点,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因此制定系统科学的行动规划对于中俄两国开展环境安全保护与治理尤为重要。除了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外,更多的环境变化是在人们没有察觉时发生的,经过积累,最后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这就是生态问题的积累效应,是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过程,而这个过程发生中往往很难确定其中的转折点,因此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把工作做在前面,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放松保护与治理工作。

中俄两国要根据生态问题的特殊性,进行统一部署,未雨绸缪,联合制定关于黑龙江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全面考虑、立足长远。中国政府决定从2014年4月1日起全面停止对大、小兴安岭森林的商业性采伐,体现了治理生态环境的态度和决心。而停伐后我们也将有更大的精力和能力去致力于两国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在制定两国生态环境安全合作规划方面,要与《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规划》以及《黑龙江与内蒙古东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相结合、相促进,规划由两国有关专家协商共同拟定,并获得两国相应权力机关的批准和认可。要从专业的角度对开展水质管理、大气观测、野生动物和植被保护、航道疏通以及保险、认证、审计、鉴定、监测、监督、基金、税收等进行指导和规范,实行自然付费、损害环境赔偿制度。规划中还要明确治理的主要目标、行动方案,两国合作的形式以及相关部门的分工安排及保障措施。

3.4 扩大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合作范围,实现东北亚区域协同保护

生态环境的特点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受害的不仅仅是当地,往往会波及其他相关地方,只有走国际合作的道路,才能使生态环境危机得到切实的缓解和消除。中俄要实现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森林资源以及界河流域的生态保护,需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联合蒙古、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共同探讨该地区生态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通过多边合作与努力来维护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安全。比如可以考虑在中俄双边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基础上,暂时搁置政治分歧,建立东北亚地区各国合作处理生态问题的磋商机制,通过定期会晤,各国互相通报生态环境安全现状,并针对出现的环境问题协商寻求解决办法。各国要为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承担责任和义务,从全局利益考虑,通过双边或多边合作联合行动协同治理污染,有效减少生态恶化带来的危害对各国来说也是十分有益的。东北亚各国要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认知,使区域内的人民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的行动中来,树立生态保护的大局观。

3.5 改善中俄两国林产品贸易结构和层次,实现互利共赢

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木材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统计预测到2015年中国木材的供需缺口将达到3亿m³。巨大的缺口通过进口木材来进行必要的填补是不争的事实。目前,靠近中国边境,开采条件较好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森林资源基本上已经采伐,进一步深入开采将极大地增加成本。另外,俄罗斯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原因,开始限制原木的出口,导致中国进口俄罗斯的木材数量没有大幅提高。顺应这种变化,一方面逐步通过关税以及政策调整,降低对俄罗斯木材,尤其是原木及初级加工板材的进口比例,逐步从欧洲、非洲、南美洲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口木材的数量,实现木材进口市场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森工停伐以后,有大量的加工设备闲置,技术人员转岗。而俄罗斯则迫切希望提高远东地区木材加工的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但面临着资金、设备以及人员的困难。可以加强与俄罗斯的沟通和合作,加大木材加工输出的力度,这样既可以提高俄罗斯木材加工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又可以为我国的国内家具、地板等企业提供较为便捷、低廉、质优的板材供应。通过实现木材进口多元化以及帮助俄罗斯提升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可以对俄罗斯的森林资源起到较好的间接保护作用,实现经济互利、生态共建的国际合作。

3.6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生态文化

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也是两岸人民世代交流沟通、友好合作的纽带。流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中俄两国要借助这种地域特色,鼓励和倡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两国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并提供相关制度保障。中俄两国应通过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两国边境地区的生态文化沟通和交流,增强相互间的信任和友情,使两国人民形成共识,共同承担两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历史使命,并分享保护和治理带来的文明进步和幸福和谐。这也是各国进行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合作的基础和动力。使东北亚的生态保护拥有更广泛、更持久、更牢固的民众基础。祝愿中俄双方在传统领域合作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为东北亚地区生态安全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4-05-21.

[2] 杨继平.试论森林生态系统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林业经济,1999(4):1-5.

[3] 国家林业局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2009-2013年)[EB/OL]. [2014-2-25](2014-06-25).http://www.forestry.gov.cn/main/65/content-659670.html.

[4] 丁丽、樊鸿禄等,进一步推进对俄林业经贸务实合作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4(1):124-128.

[责任编辑:郑德胜]

Discuss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Cooperation Mechanism for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n

AN Hong-lu1, ZOU Chun-yan1, HUANG Qing2
(1. Harb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Research Institut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China; 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building a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o control natural calamities, reserve ecological resources, protect food secur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bilateral relations. China and Russia should be focus on forests, wetlands, boundary river management, mineral development, nature reserves,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China and Russia should establish long-term, efficient and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operation mechanisms by including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o the government schedule, announcing implementation regulations of agreement, setting up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carrying out scientific plann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xploiting resources of Heilongjiang rationally, changing the structure of timber imports and strengthening the moral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to strengthen the way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ino-Russian cooperati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X3

A

1673-5919(2014)04-0001-05

2014-07-04

樊鸿禄(1981-),男,黑龙江虎林人,经济学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研究。

黄清(1944-),男,浙江温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林业经济与管理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中俄两国环境保护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国际挑战需中美两国积极合作解决
中美两国发展水平与潜力比较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