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刊编辑部举办2014年新春茶话会
2014-01-27
读者.作者.编者
我刊编辑部举办2014年新春茶话会
2月12日,我刊编辑部举办了2014年新春茶话会。杂志主编胡盛寿院士、副主编陈纪林教授以及三十多位编委参加了茶话会。
副社长杜玉环教授主持会议,编辑部杨进刚主任做了《中国循环杂志》2013年工作总结,通过详实的数据、丰富的图表、理性的分析,全面回顾了2013年杂志社全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14年的工作计划。
杨进刚主任报告,杂志在去年做了几件大事,首先成立了通联部,保证了稿件的来源,扩大了发行渠道;成立了杂志的新媒体部和制版(美编)部;建立了杂志的网站和审稿系统。在此基础上,杂志在去年9月已成功地将双月刊改为单月刊。明显增加了稿件的刊登量,缩短了出版周期。截至目前,《中国循环杂志》的影响因子达到0.700,已是历史新高。杂志的新媒体部也制作了多期针对会议宣传的《每日新闻》、年会特刊和手机报,扩大了杂志的影响。
主编胡盛寿院士在讲话中肯定了杂志社一年来的成绩,并感谢编委们对《中国循环杂志》发展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对杂志社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他表示,我们应该赋予杂志更深层次的内涵,除了作为一本学术期刊之外,《中国循环杂志》还应在心血管防治领域起指导性的作用,争取作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机关刊物。杂志应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发挥办刊优势,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不断提升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改革创新的需要,推动杂志的整体发展,这依赖于杂志运营机制的改革以及编辑部的主观能动性。他说,杂志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编辑部的同志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信心,逐步转向企业化的运营机制。
茶话会上,各位编委围绕杂志发展,结合工作实际踊跃发言,就如何办好杂志献言献策,从办刊宗旨、栏目设置、版面设计、审稿流程等各方面提出建议。编委们一致认为,杂志应当把学术作为杂志发展的生命,把学术搞好,厚德载物,一本学术杂志要有份量。他们也建议,要重视稿源,充分发挥中青年专家的作用,并在适当的时候出版《中国循环杂志》(英文版)。在杂志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加强杂志网络化建设,实行杂志的多元化发展,探索纸版、电子版和网络版等多种载体形式并存和一体化出版模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中国循环杂志》 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