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松繁殖技术研究进展1)

2014-01-26郭峰黄玲舒媛媛唐翠平李根前

中国林副特产 2014年1期
关键词:云南松砧木生根

郭峰,黄玲,舒媛媛,唐翠平,李根前*

(1.西南林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2.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eli)具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木材用途广泛等特点[1]。是我国西南特有种和重要经济林木,也是组成滇黔桂亚热带山地针叶林植被的主要成分之一,其面积、蓄积量分别占云南省有林地面积、蓄积量的29.2%和15.8%,在云南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云南松也是我国木材与树脂生产的主要树种,其产品涵盖了造纸,烤胶,医药等领域,因此其对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3]。但是由于环境及基因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云南松常见扭干现象,其后代扭纹率和平均扭度最高时分别可达90.1%和770°,这极不利于其加工利用,因而通过对云南松繁殖技术的研究,培育出抗性强,长势旺,立木材积大,纹理通直的优良树种显得尤为重要[3-4]。

1 有性繁殖(种子繁殖)

1.1 良种采集及处理

云南松种子通常在11~12月成熟,成熟种子表面呈褐色或深绿色,种子最佳采集时间为12月至第二年2月[5]。采集粒大饱满,单粒大小为6.2mm×3.3mm,千粒干重为10.4~22.8g的种子为宜[6]。将采集的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30min,然后放入50℃的温水中浸泡24h,并去除浮粒,将处理好的种子放入经130℃高温消毒且自然冷却的培养皿中备用[7-8]。

1.2 播种

将上述处理好的种子拌入捣碎的马勃,准备播种。播种的苗床下层为生土,上层为4~5cm的云南松林下表土。播种前2d,先对下层深土用0.5%的高锰酸钾及多菌灵进行消毒;上层松林表土播种前铺上,不进行消毒[8]。播种前用0.5g/L GA3溶液处理15min,播种时每穴播1粒种子、株行距5cm×5cm,进行适量淋水,使种子与苗床土密切接触[8-9]。

温度和湿度因子也会影响云南松种子的萌发。温度过高或过低发芽率都较低,水分过多又会阻碍氧气进入种子,抑制种子呼吸,发芽率亦会很低[10]。云南松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为19.6℃、最佳湿度为82.6%,对应的发芽率最大值为96.9%[11]。适宜云南松种子萌发的光照强度以散射光为宜,可利用黑色遮阳网进行光照强度调节,并且保证每天8h左右的光照时间。另外,土壤因素对种子萌发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当苗床土以红土+腐殖土+炭渣作为培养基质时,云南松种子发芽时间最短且数量最多[12]。李根前、李连芳等人的研究表明[13]:施肥对云南松种子萌发和实生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了达到良好的发芽率,应对苗床土壤进行合理施肥。

1.3 苗木管理

种子在播种后10d左右开始萌发,24d时种壳脱落形成幼苗,这时苗高约4~5cm。为满足幼苗生长的需要,可对其喷施0.1%~0.2%的CO(NH2)2和0.2%的KH2PO4。待幼苗完全木质化时可移栽别处。另外,有研究表明:适当低浓度(0.001mmol/L)SA处理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加快种子萌发速度[14];一定条件下适当浓度的IBA、NAA浸种,对云南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7]。因此,可用低浓度SA处理云南松种子并在成苗期喷施0.2g/L的IBA和NAA,以提高成苗率。除此之外,在成苗期还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2 无性繁殖(扦插及嫁接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生殖细胞结合的受精过程,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法。朱之梯院士指出[15]:能够无性繁殖的树种,走无性系改良的途径,决不再搞种子园,这已经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不仅对易繁殖的树种如此,即使难繁殖的针叶树种如松树、云杉等也在开始走有性改良和无性改良相结合的道路。马常耕、黄菊生等指出:林木育种中的无性系早期选择势在必行,其关键是如何加速早期测验并使早期选择更早更可靠,而不是否定其可行性[16-19]。近年来,科研人员对于云南松无性繁殖(主要指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进行了科学性的实验与实践,并取得了大量成果。

2.1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方法可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加速良种繁殖、提早结实[20]。

2.1.1 穗条及基质选取。穗条长度是影响云南松穗条扦插生根的关键因子之一,4年生云南松幼株的当年生枝上剪取的穗条进行扦插最为适宜,其所取穗条长度最好为7.0~8.0cm[21]。

基质的温湿度、通气状况、酸碱性、养分含量等性状直接影响着扦插苗的成活率,一般情况下,扦插基质都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珍珠岩、泥炭、蛭石、河沙等,它们是诱导扦插生根的最好介质[22]。云南松的扦插繁殖,宜选用云南松林下菌根土作为部分基质,这对其扦插苗的生根和成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1.2 协调温度、湿度及光照之间的关系。首先,温度过高会造成蒸腾过快,导致地上部分失水,从而抑制生根;温度过低会降低光合作用强度延迟扦插生根,通常林木嫩枝扦插温度控制在18~25℃为宜[23]。其次,水分多、湿度大会使土壤通气性和温度降低从而抑制生根,引起插条腐烂、滋生病菌;水分少、湿度小会引起插条失水或土壤温度降低,抑制扦插生根,通常情况下,林木嫩枝扦插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95%[23-24]。再次,插条生根和生长都需要光照,光照的强弱不仅影响光合作用强度,而且导致温度和湿度的改变。光照强、温度高时易导致温度过高失水和灼伤插穗;光照弱、温度低时插条光合作用弱,生根和生长缓慢[24]。

由此可见,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是影响扦插苗生根和成活的重要因子,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扦插成活状况,对云扦插繁殖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运用温室对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进行调节,确保云南松扦插繁殖顺利进行。

2.1.3 扦插方法。将剪截成的7.0~8.0cm 的穗条用0.5%的多菌灵消毒10min后轻微用力甩干,再将穗条下端浸入ABT生根剂溶液中浸泡1h,然后进行扦插[25]。扦插时先将消毒过的插床刮平,再用净水喷湿,然后用打孔器或木棍在基质上打孔,株行距6cm×6cm,以枝叶不挤为原则,将插穗从生根剂溶液中取出,直接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基质中,扦插的深度3~5cm,扦插后应立即浇1次透水,这可以确保基质土壤与切口密切接触,亦可提高土壤湿度,但湿度不宜过高[24-25]。

2.1.4 扦插后管理。扦插后视基质水分状况适时浇水,保持基质湿润,相对湿度为80%~90%,每天喷水2~3次,这既能保持插条上部湿润又不会导致下部积水影响生根[25]。扦插苗成活后,应及时移栽,移栽苗栽培期间,注意水分管理以及杂草和病虫害的控制与防治。

2.2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因结果早、见效快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繁殖方法[20]。嫁接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接穗和砧木形成层的亲和性[26-27]。因此,在云南松嫁接繁殖中应注意接穗和砧木的选取。

2.2.1 砧木和接穗的选取。砧木选自于3~6年生云南松野生苗,选择主梢或侧梢较平滑的一段为嫁接部位,清除该部位20cm范围内的针叶,接穗剪取于30年生云南松优良母树树冠的中上部[28-29]。

2.2.2 接穗的处理。于嫁接前5d,用高枝剪将作为接穗的枝条采下,采条长度40~50cm,通常是从枝条头一年生的中间部位剪取,然后每10~15条捆为一束,将切口一端插入5~10cm的清水中,为保证水分供给,需每天换水一次,同时除去部分松脂,有利于嫁接成活[29]。

2.2.3 嫁接方法及时间。云南松嫁接方法主要有侧接、髓心形成层对接、瓶接、侧劈接及髓心对接5种。经比较,侧劈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嫁接方法[29]。侧劈接嫁接最高成活率达90%;其次为髓心形成层对接,成活率70%;髓心对接更次,成活率60%;瓶接和侧接效果最差,故云南松的嫁接方法只宜选用前3种[4]。

云南松嫁接可在1月底至2月初即顶芽已经萌动,砧木芽鳞已经松开时进行;也可在当年新梢形成后即4月底至7月进行。8月份以后则不宜嫁接。

2.2.4 嫁接后管理。嫁接后30~40d,观察接口是否愈合,接口愈合后可适当修剪接穗上方及周围的砧木枝叶,改善接穗的光照及通风条件。当年8~9月松绑,12月份剪去接口以上砧木的顶梢,次年2月剪去砧木的侧枝顶部,抑制侧枝抽梢,减少养分消耗,以保证接穗抽梢生长[28]。对于未成活的植株,应随时解绑,及时将枯死的接穗抽去,让砧木伤口尽快愈合,以备来年再行嫁接[29]。

3 结论

云南松作为西南地区的主要树种,对区内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仅以云南松的3种繁殖技术进行分析讨论。目前,这3种技术是云南松优树培育的主要方法,对云南松的人工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后应继续完善云南松的人工繁殖方法,如组织培养法。目前,利用这种技术,成功地进行了巴旦杏[30]、绒毛皂荚[31]、核桃[32]、三刺皂荚[33]、加勒比松[34-35]等树种的无性繁殖,从而使云南松的繁殖更新逐步进入良性循环,收到良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255-259.

[2] 金振洲,彭鉴.云南松[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6-332.

[3] 杨貌仙,李坤季,徐正尧,等.云南松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J].云南大学学报,1984(1):67-81.

[4] 何富强.云南松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及其研究[J].云南林业科技,1997,78(3):1-8.

[5] 云南省林业厅造林绿化处.云南松种子的采收与处理[J].致富天地,2012,20(12):44-46.

[6] 云南省林业厅造林绿化处.云南松种子的品质检验[J].致富天地,2013,20(1):48-51.

[7] 周安佩,李连芳,刘东玉,等.发芽环境、微波辐射和激素浸泡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J].种子,2012,31(9):89-92.

[8] 吕学辉,魏巍,陈诗,等.云南松优良家系超级苗选择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1):113-119.

[9] 姜冬.蕨菜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辽宁林业科技,2013(1):38-40.

[10] 温凤英.林木容器育苗技术及其在我国应用现状[J].农林论坛,2007(5):15.

[11] 张跃敏,李根前,李莲芳,等.温度和湿度对云南松种子发芽的影响[J].陕西林业科技,2010(4):1-4.

[12] 段旭,李莲芳.不同基质和激素处理对云南松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种 子,2012,31(10):46-48.

[13] 张跃敏,李根前,李莲芳,等.氮磷配施对云南松实生苗生长的效应[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9(3):5-10.

[14] 朱霞,王晓丽,陈诗.水杨酸对云南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09,183(4):15-17.

[15] 朱之悌.树木的无性繁殖与无性系育种[J].林业科学,1986,22(3):280-289.

[16] 马常耕.世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水平与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1991(1):85-87.

[17] 马常耕.世界加速林木育种轮回研究的现状[J].世界林业研究,1996(6):15-23.

[18] 马常耕.世界松类无性系林业发展策略和现状研究[J].世界林业研究,1994,(2):12-18.

[19] 黄菊生,王豁然.世界林木遗传、育种和改良的研究进展和动向[J].世界林业研究,1991(1):7-11.

[20] 王健荣.银杏的繁殖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6,15(8):28-30.

[21] 赵敏冲,李莲芳,李根前,等.穗条长度对云南松穗条扦插生根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10,39(3):33-36.

[22] 邓桂香,雷玮,李江.思茅松扦插繁殖潜在优势及生产模式探讨[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2):87-92.

[23] 程朴银,周正东.如何提高嫩枝扦插成活率[J].安徽林业,2004(6):20.

[24] 刘代亿,李根前,郑畹等.云南松优良无性系早期选育关键问题的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3):67-72.

[25] 欧阳志勤,苏文华,李秀华,等.稀有植物云南金钱槭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2):27-30.

[26] Thompson,D.G.,Cloned reforestation:forest of the future,Seedling Physiology and Reforestation Success,Boston,London,1984,3-28.

[27] Rauter,R.M.,Current Status of Macropropagation,Proceedings of the 19th Meeting of the Canadian Tree Improvement Association,Toronto,Ontario,1983,58-74.

[28] 何富强.云南松嫁接技术的实验研究[J].云南林业科技,1989,31(12):1-12.

[29] 云南松嫁接方法试验[J].云南林讯科技,1975,10(1):33-36.

[30] 司马义·巴拉提,卡德尔·阿布都热西提,杨茁萌.巴旦杏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I).植物研究,2001,21(1):79-83.

[31] 郑晴霞,王凤翱.绒毛皂荚离体茎段培养及再生植株的细胞组织学研究[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4,20(3):244-248.

[32] 刘淑兰,韩碧文.核桃的离体繁殖[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6,12(2):143-148.

[33] Basbaa A K,Geslot A,Neville P et al..In vitro propagation of Gleditsia triacanthos L.II.Subcultures of primary explants originated from seedlings.Acta-Botanica-Gallica.1995,142(3):169-181.

[34] Berlyn G P,Anoruo A O,Beck RC,et al.DNA content polymorphism and tissue culture regeneration in Caribbeanpine.Can J Bot,1987,(65):954-961.

[35] El-Nil A,Mostafa M.Method for Asexual Reproduction of Coniferous Trees.US Patent,1981,No 4353184.

猜你喜欢

云南松砧木生根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桃砧木耐涝性研究进展
苹果砧木的作用、特点、类型与选用
基于干型差异的云南松子代苗木生物量研究
国外的微水洗车模式如何在本地“生根”
云南松母树林抚育间伐设计
蔬菜嫁接育苗技术
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
3种李属砧木淹水胁迫的短期响应
一年生云南松不同家系苗生物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