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四旁树资源的状况与发展建议

2014-01-26

自然保护地 2014年4期
关键词:蓄积株数植树

胡 健 全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9)

我国四旁树资源的状况与发展建议

胡 健 全

(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浙江杭州 310019)

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在对我国四旁树资源现状、分布、特点以及管理和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选择树种、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地力、实行定向培育,健全绿化机制、完善林业政策等发展建议。

四旁树;四旁树资源;四旁植树

四旁树是指种植于宅旁、路旁、水旁、田旁的零星树木,主要包括城镇、村庄中房前屋后栽种的连续面积小于1亩的乔木用材树、经济树和灌木;两边栽种的单行林带或面积小于1亩的多行林带的林木;农地等非林地上零星栽种的间作树以及连续面积小于1亩的林木。四旁树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人居环境、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缓解木材供需矛盾、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平原少林省份,四旁树资源在全省森林资源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变化对全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大,地位愈显重要。

1 四旁树资源现状

长期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和重视下,全国各地紧紧围绕林业生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化三大体系建设,把平原绿化与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供社会劳动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与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平原绿化和城镇、村屯绿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四旁植树和农田林网的发展。根据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全国四旁树总株数100.94亿株,其中:5厘米以上达到起测胸径株数34.25亿株,占四旁总株数的33.93%;5厘米以下幼树及四旁经济树66.69亿株,占四旁总株数的66.07%。四旁树折算占地面积618.29万公顷,四旁树覆盖率0.65%。四旁树蓄积40068.34万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的2.49%。按全国总人口计算,人均拥有四旁树7.5株,蓄积0.3立方米。

2 四旁树资源的分布

从四旁树株数分布来看,四旁树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北、江苏、河南、重庆、安徽、山东、甘肃等省(区、市)。四旁树株数超过10亿株的有四川、河北2个省,其中四川省株数最多,达17.19亿株,占全国总株数的17.03%;河北省11.51亿株,占总株数的11.40%。株数在5~10亿株的有江苏、河南、重庆和安徽4个省(市)。

从四旁树蓄积来看,蓄积超过2000万立方米的有河南、四川、云南、山东、安徽等5个省,5个省的四旁树蓄积占全国四旁树总蓄积的近一半。从四旁树蓄积占活立木总蓄积的比重来看,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上海、山东、河南、江苏和北京,所占比重分别为46.15%、25.10%、23.71%、21.21%和17.77%。

从四旁树覆盖率来看,有11个省(市)四旁树覆盖率达到1%以上,其中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重庆、江苏、河北、上海和山东,四旁树覆盖率分别为5.74%、4.69%、3.72%、3.08%和3.01%。

3 四旁树资源的特点

3.1 四旁树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

四旁树株数超过10亿株的有四川、河北2个省,5-10亿株的有江苏、河南、重庆、安徽4个省(市),而天津、黑龙江、北京、青海和海南等省(市)的四旁树株数不到3000万株;从蓄积量来看,河南、四川、云南、山东、安徽等省四旁树蓄积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而天津、西藏等省(区、市)四旁林木蓄积不足100万立方米。

3.2 四旁树资源在平原区森林资源中地位突出

在平原省份,由于其独特的位置和林业特点,四旁树资源在全省森林资源中占有相当的地位。从四旁树折算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来看,江苏、河北、上海、山东4省(市)的四旁树覆盖率达到3%以上。全国31个省(区)中,有13个省因四旁树覆盖率引起其林木绿化率的全国次序变动,有些省的变动较为剧烈,如上海市森林覆盖率为全国第28位,但林木绿化率为全国第25位,林木绿化率较森林覆盖率上升3位。从四旁树蓄积占活立木总蓄积的比重来看,上海市达到46.15%,山东省达到25.10%,河南、江苏2省也分别达到21.55%和21.21%。

3.3 发展模式多样化,个人所有林木得到迅速发展

近年来,为充分挖掘四荒资源、沟河路渠和农田林网的潜力,各地不断创新机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四旁植树的积极性。一是拍卖乡村道路、河渠、荒沟两侧集体林地的使用权;二是对农田骨架大林网统一规划,承包造林;三是对小网格林网和农林间作,实行“树随地走,谁造谁有”。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动下,非公有制四旁植树发展迅速,个人所有的四旁林木株数达到80.47亿株、蓄积达到32988.98万立方米,分别占到四旁树株数、蓄积的79.72%和82.33%。

3.4 平原区四旁树资源以杨树为主

在检尺四旁树中,杨树、柳树、泡桐等速生树种的株数所占比重为34.5%、蓄积所占比重为40.4%,松、杉、柏等针叶树种的株数所占比重为25.2%、蓄积所占比重为15.4%,其它阔叶树种株数所占比重为40.3%、蓄积所占比重为44.2%。平原区随着杨树产业的发展,以杨树占绝对优势,而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如刺槐、榆树等在四旁树中的比重近年来有所下降。以山东省为例,检尺四旁树中杨树株数所占比重达60.7%、蓄积所占比重达58.8%,而刺槐株数所占比重则由七次清查的7.2%下降至4.7%、蓄积所占比重由8.8%下降至5.1%,榆树株数所占比重由七次清查的4.3%下降至4.0%,蓄积所占比重由6.2%下降至5.0%。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大部分地方发展四旁树资源缺乏科学规划

我国四旁植树大多处于自发状态,缺少系统的规划。有的地方虽进行了规划,但规划没有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出发,与其它规划没有很好的衔接,且在总体布局、树种选择和结构配置上不能做到因地制宜,使得规划没有可操作性。

4.2 四旁植树的树种组成不合理

现有四旁树中,除城镇绿化为多树种混交外,农田林网、农林间作的树种过于单一。如河南、山东等省杨树的株数和蓄积占检尺四旁林木株数和蓄积的比重都达到60%以上。由于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加上网、带、片、点结合不好,使得整体效益欠佳,防护功能不强,一旦病虫害发生便很难控制,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4.3 四旁树资源管理粗放

目前四旁植树普遍存在村镇树栽植密度过大、间作零乱、林网网格面积过大或断带现象严重、树种单一、苗木规格大小不一、管理粗放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发挥,降低农田林网、间作树的防护效益,而且影响大、中径阶民用材的生产。

5 发展建议

5.1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规划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工作,是行动的指南。四旁植树应以县、乡、村为单位科学规划,把绿化目标、总体布局、树种选择、结构配置、管理措施、年度实施计划等内容都纳入规划方案之中,使四旁植树和经营管理逐步由现在的半自发状态转变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措施的主观能动型轨道上来。四旁植树总体规划应是全县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子系统,应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田、林、路、渠合理布局的方针。如浙江省先后出台了《浙江省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规程(试行)》、《浙江省河道生态绿化技术规程(试行)》、《浙江省村庄绿化技术规程(试行)》等规范和标准,并在全省范围内完成了县级平原绿化规划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5.2 合理选择树种,提高管理水平

对农田林网首先要改善树(品)种结构,认真选择乡土树种,使其与引种的速生树种“土洋结合”,适当配置,进行网、带、片的混交;其次是增强种苗质量意识、积极推广良种壮苗;第三是结合培育目的,实行定株、间伐、修枝除萌、施肥浇水、病虫防治等经营管理措施制度化。对城镇、村屯绿化应进一步增加绿化树种搭配,这样既增加了美感,又增大了观赏、防护效果。

5.3 充分利用地力,实行定向培育

四旁植树的地方一般土地比较肥沃,因此应按照农用建筑材、家俱材、农用小规格材、薪材等不同用途,结合土壤肥水情况,实施定向培育,以提高四旁树的木材产量和质量。要根据培育目标和树种特性,按照其工艺成熟年龄和数量成熟年龄进行采伐更新,以提高经济效益。

5.4 健全绿化机制,完善林业政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农地家庭承包经营“长久不变”,党的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这对我国林业大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要尽量保证林业与相关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之间政策的相互衔接,对责任田里的树要采用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方式,鼓励群众造林;对于公共路旁、河渠两岸要采用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开发利用。同时,要切实稳定和加强现行林业政策配套措施建设,研究、制定和推广农田林网的补贴机制、方法,采取多种鼓励方式,调动群众四旁植树的积极性。

S731.52

B

1004-7743(2014)04-0024-03

2014-07-14

猜你喜欢

蓄积株数植树
子午岭细裂槭天然分布及其重要性研究
不同品种苎麻新麻分株力差异比较及其与农艺性状指标的相关性
植树
植树真快乐
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植树鸟的来信
海伦市护林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孙吴县沿江林场资源结构及特点
巧解“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