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误诊1例分析

2014-01-26刘松岩于世家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4期
关键词:骶髂强直性血钙

刘松岩 王 镁 于世家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沈阳 110032)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误诊1例分析

刘松岩 王 镁 于世家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辽宁 沈阳 110032)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误诊

1 病例摘要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23岁,以“周身乏力以双下肢尤重半年”为主诉于2014年1月21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乏力,尤其以双下肢明显,同时伴骶髂关节疼痛,就诊于某医院查骶髂关节CT提示双侧骶髂关节髂骨及骶骨骨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关节面不规整,关节间隙增宽,周围软组织未见确切异常改变,所摄入骨盆骨质密度不均,局部密度减低,局部呈类磨玻璃样改变。CT诊断:双侧骶髂关节炎,查血沉及类风湿因子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曾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症治疗,但周身乏力症状逐渐加重,双下肢无力,双髋关节无力,骶髂关节疼痛,双膝关节僵硬,上楼梯需扶行,双足疼痛,怕冷,食欲差,睡眠尚可,大便正常。患者既往健康,无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2012年曾因意外摔伤致左锁骨骨折,保守治疗后自愈。否认输血史,过敏史,无疫区接触史,无烟酒不良嗜好,未婚未育。月经正常。

1.2 体格检查

内科系统:一般情况可,心肺及腹部查体均未发现异常,四肢及脊柱无畸形,双上肢活动灵活,双下肢活动欠灵活,双骶髂关节压痛,腰椎活动度正常,指地距0 cm,枕墙距0 cm,双侧“4”字试验阳性。双膝关节压痛,浮髌试验阳性,双足跟无肿胀,有压痛,双足跖趾关节无肿胀,有压痛。

神经系统:四肢肌力正常,四肢及躯干肌肉无萎缩,病理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K:3.2 mmol/L,NA:136 mmol/L,CL:105 mmol/L,CA:2.51 mmol/L,P:0.75 mmol/L,UA:126 µmol/L,TP:2.2 g/L,ALP:819 U/L,CRP:0 mg/L;次日复查:CA:2.29 mmol/L,P:0.68 mmol/L。甲功及抗体:FT3:5.55 pmol/L,FT4:10.1 pmol/L,TSH:1.02 UIU/mL,TGAB<5.0 IU/mL,TPOAB:1.62 IU/mL。PTH:2771.21 pg/mL(6-80),E2:87.81 pg/mL,HLH:4.52 IU/L,PRL:36.8 ng/mL,TESTO:0.11 ng/mL,PROG:0.09 ng/mL,HFSH:6.3 IU/L,CEA:0.67 ng/mL。尿钙4.6 mmol/24h,尿钾:17.2↓mmol/24 h。血气分析:pH:7.391,Beecf:0,HCO3:24.7 mmol/L,TCO2:26 mmol/L。

彩超:肝胆脾胰未见异常,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双肾膀胱输尿管未见异常,双侧肾上腺未见异常。甲状腺提示右叶背部包块(大小3.7 cm×1.0 cm×1.1 cm低回声区)诊断为怀疑甲状旁腺肿物或甲状旁腺增生。垂体MRI:未见异常。颅骨侧位DR:摄入部颅骨骨质密度不均匀减低。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T-Score=-3.27,Z-Score=-3.27。甲状旁腺增强CT:右侧甲状腺后下方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最大截面约1.0 cm×1.0 cm,CT值约54 HU,增强后右侧甲状腺后下方病变可见明显强化。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腺瘤,电解质紊乱(低钾,低磷血症),予氯化钾口服以补钾治疗,同时转入外科行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手术采用全麻,于右侧甲状腺下极旁腺处摘离肿物,肿物大小约4.0 cm×1.0 cm×1.0 cm,质软且脆,边界清晰,术中与术后病理均为:右侧甲状旁腺腺瘤伴细胞增生活跃。术后第1天患者出现手足及面部麻木,手足抽搐,第2天复查:CA:1.77 mmol/L,P:0.56 mmol/L,PTH:234.38 pg/mL,甲状旁腺激素较术前明显回落,但出现低钙血症,故予口服及静脉补钙治疗。

2 讨 论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是由于甲状旁腺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旁腺素(PTH)合成与分泌过多,引起的钙,磷和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表现为骨吸收增加的骨骼病变,肾结石,消化性溃疡,精神改变,临床上血钙升高,也可正常甚至降低,低磷血症等。PHPT的年自然发病率为2.5~3.0/10万。据测定的筛查结果,本病发病率为就诊人数的0.1%,而采用血钙筛查后本病的年发病率较前增加了4倍。女性多于男性,约2∶1~4∶1。60岁以上的女性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该病最常见于成人,发病高峰在30~60岁,但也可见于幼儿和老年人[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本病男女之比约为(2~3)∶1,女性发病较缓慢且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2]。

该患者为年轻女性,发病之初表现为周身乏力,尤以双下肢无力为主,同时伴骶髂关节疼痛,故就诊于风湿免疫科,AS最早的变化发生在骶髂关节[2]。查骶髂关节CT为髂骨及骶骨骨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关节面不规整,关节间隙增宽,周围软组织未见确切异常改变,所摄入骨盆骨质密度不均,局部密度减低,局部呈类磨玻璃样改变,X线和CT一直是AS的主要的影像诊断方法。CT具有良好的觅得分辨率,且不受组织重叠的影响,可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能够准确显示关节面的微小硬化,侵蚀,囊变及软组织肿胀,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3]。因患者骶髂关节CT表现髂骨及骶骨骨质密度不均匀减低,关节面不规整与此类同,故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并给予对症治疗,未见好转而来诊。

除骨骼病变该患者无消化系统溃疡,精神改变等其他表现,故不容易考虑为甲状旁腺疾病。患者就诊后,主要表现为骨骼系统的改变,典型的颅骨颗粒状改变,颅骨内外板模糊不清,双侧骶髂关节炎,骨质疏松等,血钙多次检验均为正常,现认为没有真正的正常血钙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能发生于下列情况:①早期或轻型PHPT只有血清钙离子的升高,或者PTH呈间歇性分泌状态,故其血清钙表现为间歇性增高,只有多次化验检查,才能发现血清钙升高。②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并发佝偻病或成人骨质软化症,此时血钙可以不高,而X线平片也很少发现纤维囊性骨炎的特点,造成诊断上的困难。③病程长而严重的代谢性骨病患者,骨钙储存量已很少,即使在大量PTH的动员作用下,也难以有足量矿物质释出,此时可表现为血清钙正常,而血清磷很低,与肾小管疾病所导致低磷酸盐血症难以鉴别[1]。肾小管酸中毒中血气分析提示HCO3-和pH降低,故行血气分析除外肾小管酸中毒。2012年患者意外摔伤所致锁骨骨折时考虑已经出现骨质疏松,故易发生骨折,故而考虑患者血钙正常为第三种原因,但同时需除外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所以,应完善垂体MRI、肾上腺彩超、甲状腺彩超、性腺激素系列和肿瘤标志物检查以除外其他继发疾病所致的甲旁亢。甲状旁腺腺瘤引起的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应选择手术治疗。

患者术后发生低钙血症,考虑骨饥饿和骨修复,切除病变的甲状旁腺组织后,血中PTH骤降(该患者下降近10倍),大量钙、磷沉积于脱钙的骨组织,致血钙降低,故发生手足抽搐,这种状态开始于术后24 h内,血钙最低值在术后2~3 d后,可持续1~2 d甚至3~4个月。故在患者低钙时给予静脉补钙,之后给予口服钙剂,建议患者密切监测离子及骨密度检查,正常后,才可停药。如低血钙持续1个月以上,提示有永久性甲状旁腺减退症的可能[1]。

[1] 廖二元.内分泌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01-711.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8):557-559.

[3] 黄振国,张雪哲,洪闻,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1):1040-1044.

R582+<.1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4-0303-02.1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14-0303-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4-0303-02

猜你喜欢

骶髂强直性血钙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该不该补钙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围产期奶牛血钙影响因素及其与生产性能关系分析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高脂血症性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血钙和全段甲状旁腺素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
骶髂关节CT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运用的研究进展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