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脓性角膜炎的临床综合探讨

2014-01-26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4期
关键词:泪囊角膜炎化脓性

周 宁

(湖北省来凤县人民医院,湖北 来凤 445700)

化脓性角膜炎的临床综合探讨

周 宁

(湖北省来凤县人民医院,湖北 来凤 445700)

目的探究化脓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化脓性角膜炎患者64例,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方法治疗,应用的药物是盐酸左氧氟沙星眼药水、阿托品、维生素C等药物,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泪囊冲洗进行辅助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32例患者,其中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的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常规治疗,采用泪囊冲洗法进行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化脓性角膜炎;泪囊冲洗;临床治疗

角膜病是眼科常见的疾病,化脓性角膜炎可能会造成单眼盲。化脓性角膜的病原体主要是细菌以及真菌[1]。化脓性角膜炎发病率和致盲率都比较高,情况严重的话,会对眼球造成损伤。本次研究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化脓性角膜炎患者6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化脓性角膜炎患者64例,患者经过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化脓性角膜炎。患者具有眼痛、流泪等症状。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为29例,年龄为19~70岁,平均的年龄是(36.2±6.0)岁,病程为13~61 d,平均病程是(32.0 ±5.6)d。其中细菌性角膜炎患者45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5例,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4例。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为(34.5±5.9)岁,平均病程为(31.8±5.0)d;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35.7±6.2)岁,平均病程为(32.7±5.8)d。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角膜炎类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方法治疗,应用的药物是盐酸左氧氟沙星眼药水、阿托品、维生素C、杰奇眼膏等药物。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泪囊冲洗进行辅助治疗。对青霉素,采用常规的剂量,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应用3 d,从泪总管进行穿刺,直至最高处,将脓液吸出,采用具有“丁卡”的盐水,进行反复的冲洗,当冲洗液中没有脓液时,停止冲洗。在泪囊内进行“丁卡”注入,0.2 g,每天1次,直到有效的控制急性炎症。

1.3 治疗标准

对化脓性角膜炎临床治疗的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临床的症状消失,角膜溃疡面基本得到修复,进行分泌物培养,角膜溃疡面刮片没有发现阿米巴包囊和菌丝;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的减轻,角膜溃疡明显的变小,前房积脓没有出现,角膜溃疡面刮片偶然发现阿米巴包囊和菌丝,但是阿米巴包囊不完整;无效:临床的症状以及角膜病变区没有出现好转,角膜溃疡面刮片可以发现阿米巴包囊和菌丝。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一般资料,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如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32例患者,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32例患者,其中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的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化脓性角膜炎是眼科重症,需要尽快的处理,最初采用的处理方法是进行广谱抗生素强化治疗,继而是借助于角膜刮片物涂片以及培养,得到实验室的资料,进行特异性处理。在进行抗微生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特定区域微生物病原体的特征。眼科医师必须了解微生物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便于此类疾病的预防治疗。

化脓性角膜炎治病病原体主要分为两类:常见病原体以及少见病原体,通常认为当病原体占据总病原体的比例>5%,就是常见病原体。对于化脓性角膜炎,细菌是相对重要的致病菌,繁殖比较快,病程比较短,临床表现较多。就我国的情况来讲,最为主要的致病菌是革兰阳性球菌,第二是革兰阴性杆菌,和国外的研究结果符合[2]。通过研究发现,肺炎链球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降低,致病菌在不断增加。对于儿童角膜炎,假单胞菌属和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对于老年人,葡萄球菌、链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进行体外的药敏试验,多数的细菌对左氧氟沙星较为敏感,左氧氟沙星是作为抗菌药物的优先选择。国外学者如Thi-bodeaux、Smitha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治疗,氟喹诺酮类是首选药物。要想研究感染性疾病,首先需要对病原体进行深入的研究,病原体不同,在生物学特性、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引发角膜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和药物的敏感性表现不同,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病原体的特征,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

化脓性角膜炎对人们的视力造成影响,临床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但是,对于化脓性角膜炎的治疗,还没有特效的疗法、药物。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能够有效的治疗细菌性角膜炎,但是,对于真菌性、棘阿米巴角膜炎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化脓性角膜炎进行药物控制,效果较差,通常会应用角膜移植手术,但是,手术存在很大的难度,部分患者病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必须摘除眼球。对于化脓性角膜炎的治疗,泪囊冲洗是新的方法,“丁卡”属于氧化剂,当和有机物相遇时,它的水溶液会释放新生态氧,杀菌力较强,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具有收敛的作用。采用“丁卡”冲洗,对眼内抗菌消炎有力,此外,“丁卡”的氧化收敛作用对角膜上皮受损的区域以及烧灼角膜的丝状物直接作用,使得眼内微生态环境得以改善,避免丝状物的形成[3]。与此同时,“丁卡”能够释放氧,增加角膜的含氧量,治愈疾病角膜炎。本次的研究证明,基于常规治疗,采用泪囊冲洗法进行辅助治疗,总有效率为96.9%,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采用该方法,对化脓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1] 沈健.化脓性角膜炎的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7): 38-39.

[2] 方晏红,王琼华,唐知进.80例化脓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8,31(1):91-92.

[3] 王皎皎,赵敏,李鸿,等.化脓性角膜炎241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16):1605-1607.

R772.21

B

1671-8194(2014)14-0163-02

猜你喜欢

泪囊角膜炎化脓性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鼻内镜下泪总管暴露治疗小泪囊慢性泪囊炎的临床分析
泪道造影及MSCT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关于角膜炎的一些知识
朱锦善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经验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牛传染性角膜炎治疗措施
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应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及滴眼液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