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注射渗漏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4-01-26王晓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输液局部化疗

王晓梅

(山东省高青县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6300)

静脉注射渗漏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王晓梅

(山东省高青县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6300)

目的对静脉渗漏损伤患者进行原因分析、临床预防及护理。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对我院在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00例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方法,实验组则采用针对预防及处理渗漏损伤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尽早预防静脉渗漏性损伤,积极处理已经发生的损害,大大减少了渗漏的发生率,减轻了损伤的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静脉渗漏;原因分析;临床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因各种原因导致药物和液体渗漏到血管的周围组织也比较常见。轻者引起局部的疼痛、红肿,重者可能引起局部周围组织的坏死以及神经、肌肉和关节的损害。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功能障碍,故了解造成静脉输液渗漏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极为重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65例,女性患者有35例。年龄范围为22~66岁,平均年龄为40岁。所有患者临床上均系行化疗者。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损伤的机制、原因

1.2.1 渗漏损伤的机制

①渗透性损害:渗透压高的药物如:甘露醇、高渗糖、脂肪乳及氨基酸等,进入皮下组织后,破坏了细胞膜内外的渗透压平衡,细胞因严重脱水而死亡。另外,阳离子溶液可改变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损害细胞的电生理,也可导致细胞死亡。②局部酸碱平衡失调:碳酸氢钠等药液渗漏至皮下组织后,使局部pH值发生了变化,引起静脉或毛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③局部组织压力增高:大量的液体渗人皮下组织,使组织压力升高,产生机械性压迫。④缺血性坏死: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及垂体后叶素等缩血管药物,渗漏后引起血管收缩,致使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损伤。⑤易引起渗漏损伤的药物:高渗性离子溶液:如甘露醇、肠外营养液、氯化钾、高浓度氯化钠、高渗糖等。化疗药物:如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血管活性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垂体后叶素等。其他:如红霉素、碳酸氢钠、对比剂等。⑥引起渗漏的原因:护士静脉穿刺技术不佳,针头位于或部分位于血管之外,或固定不牢针头滑出血管外。患者全身的原因和血管条件的因素:老年人、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脆性大,通透性增强,而导致药物更易渗漏到血管外。危重患者的血管营养不良,缺乏弹性,也易发生渗漏。局部静脉血管内压力增高:如输液速度过快、加压输液、静脉推注及血流受阻等均可使局部血管内压力升高[2]。⑦静脉渗漏性损伤的临床表现:渗漏性损伤多发生于手背、前臂、足背等处。药物渗漏后,最初表现是局部疼痛、肿胀。由于渗漏的药物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高渗性药物渗漏后疼痛较为明显;碱性药物渗漏后,容易引起深部组织的损害;等渗或低渗性药物外渗后疼痛不明显,所以患者不易发觉,等到发现后往往肿胀较严重。细胞毒性药物渗漏后,局部出血红斑,逐渐形成硬结,严重的形成溃疡。极少数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渗漏导致尺神经、桡神经的损伤,肌肉和筋膜的损害导致的功能障碍等。

1.3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方法

1.3.1 局部外敷。冷敷可使局部血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减轻疼痛,且可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灭活,局限损伤部位。尤其适用于化疗药物及一些非缩血管药物渗漏。冷敷时间视损害程度而定,一般为3 d。热敷因其能改善早期缺血情况,可用于一般性药物渗漏。但热敷使局部温度增高,加速代谢,耗氧增加,可致已经发生缺血的渗漏更为不利。常用于血管收缩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甘露醇等外渗的治疗。硫酸镁湿敷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渗漏。

1.3.2 局部封闭治疗。用利多卡因行局部皮下封闭,每日1次,连续治疗3 d,以减少局部组织血管收缩,改善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

1.3.3 其他治疗。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可采用局部注射解毒药物、硫酸镁湿敷、中药外敷等。也可用新鲜洗净的马铃薯切成薄片后贴在渗漏处。

1.3.4 如果外渗局部有水疱的要注意保护皮肤,防止水疱破溃,每日用碘伏涂擦。如水疱较大,可局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针管抽出水疱内的液体,再每日用碘伏涂擦。肿胀明显时抬高损伤侧肢体,以减轻水肿促进血液循环。

1.3.5 微波理疗。损伤发生24 h后,用微波照射,以促进渗漏液吸收,消除疼痛和肿胀。

1.3.6 渗漏性损伤的预防

①提高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做到一针见血。静脉穿刺时,见回血后再将针送入血管少许,使针头的斜面完全进入血管内,固定要牢固。要加强巡视,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现渗漏及时处理,防止损伤近一步扩大。②合理选择血管。要有计划性的使用血管,先选择远心端,再选择近心端,尽量避开临近关节、神经的血管。皮下脂肪少的部位也不易选择。如发生外渗后,要选用另一血管穿刺,让每条静脉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休整。输注高渗性液体、抗肿瘤药物时,应选择较大的静脉,避免选用浅表的小静脉,如指、趾静脉。对高血压的患者、老年患者及糖尿病、动脉硬化的患者最好不选用下肢静脉。③加强护士责任心,密切观察和巡视,对输注高渗和刺激性大的药物时要注意交接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护士应熟悉药物的配制浓度、剂量、不良反应,并在配制时严格掌握,最大稀释。尤其是化疗药物,并将PH值调至适宜状态。若患者自述有疼痛感,应按渗漏损伤处理,不可认为回血良好就无渗漏的可能。要做到防患于未然。④保持静脉通畅。输注侧肢体避免压迫、用力。衣袖尽量宽松,避免静脉内压力升高。穿刺前局部用热敷,可使血管扩张,能有效降低渗漏的发生。输液速度不易过快,肢体及血管固定时不能影响静脉是回流,必要时抬高穿刺侧肢体。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至少5 min,不可立即起床或穿刺侧肢体用力。⑤对需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可使用静脉留置针。因其导管比较柔软,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小,固定牢固,不易滑脱,减少了渗漏性损伤,且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需要长期输注高浓度药物的患者和长期化疗的患者,可考虑行深静脉置管。因深静脉较为粗大,药液滞留的时间短,且管壁较厚,药物对其刺激性较弱。导管进入血管有一段距离,药液不易从针眼处渗漏。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中观察组出现渗漏4例,且损伤程度较轻,仅有1例出现小水疱无破溃现象,风险发生率为8%。对照组中出现渗漏9例,有3例出现水疱,2例出现破溃,风险发生率为18%。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静脉渗漏性损伤在长期输注刺激性药物,特别是化疗药物时极易发生,通过分析其发生的机制,了解不同药物引起损伤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减轻渗漏性损伤的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朱海燕,陈妙虹,赖玉兰,等.标识化管理在综合病房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9,20(5):108-110.

[2] 蒋凤莲,郭玉美.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渗漏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增刊):86-87.

R47

B

1671-8194(2014)25-0350-02

猜你喜欢

输液局部化疗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跟踪导练(二)(3)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局部遮光器
颈枕输液袋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PICC个性化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