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4-01-26王慧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无痛性心电图入院

王慧敏

(山东省寿光市田柳卫生院,山东 寿光 262713)

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

王慧敏

(山东省寿光市田柳卫生院,山东 寿光 262713)

目的探讨无痛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搜集其临床治疗以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8例患者经积极有效治疗与临床观察护理均明显好转,住院治疗3周后完全康复。结论老年无痛性心肌梗死表现不典型,临床症状各异,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外加观察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老年无痛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与护理;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脂、高血糖以及高血压已经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这些因素是导致心肌梗死的关键因素之一。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供血减少或突然的中断,导致所供血区域心肌的严重缺血而坏死[1]。胸痛一般为其临床首发症状,其性质与表现酷似心绞痛,但是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功能的减退,常常临床症状不典型,很容易出现误诊与漏诊,导致临床治疗与护理的难度加大,所以在临床护理上要严格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时将患者信息报告给主治医师。现就2010年5月以来,我院收治的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患者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4.5±1.5)岁;患者发病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其中以胸痛就诊的患者10例,以腹痛就诊的患者4例,以牙痛就诊的患者4例,以感冒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患者5例,其他不同表现的患者5例。其中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例,后壁心肌梗死2例,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6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例;合并慢性病高血压患者14例,糖尿病患者4例,高血脂患者5例,慢支肺气肿患者5例。

1.2 临床护理

1.2.1 对于可以心肌梗死的患者严密观察病情: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功能的减退,临床表现各异,患者入院后套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对于存在下列情形的患者要作为严格观察的对象:①患者年龄较大,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症的患者;②患者以恶心呕吐以及腹泻为首发症状前来就诊的患者;③患者在发病早期出现抽搐以及晕厥并且出现低血压型休克的患者;④患者心电图表现为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

1.2.2 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诊断不典型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演变过程,做好抢救措施,防止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表现;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如主治医师未能及时赶到,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心脏按压,及时抢救。

1.2.3 卧床休息以及下床活动的临床护理:患者入院后的第1周属于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帮助患者清洗、漱口以及皮肤护理,及时将受压较为严重的部位进行人工按摩,放置褥疮的发生,患者由于年龄较大,不习惯在床上进行大小便,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训练,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缓泻剂[2];患者入院后的第2周,可以嘱咐患者下床进行活动,活动要循序渐进,早期的活动护理人员一定要在身旁进行指导,避免意外伤害。

1.2.4 饮食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嘱咐家属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以及干硬的食物,多给与患者蔬菜水果以及VC含量较为丰富的食物,避免出现因大便干燥带来的不变;本组收治的28例患者,其中高盐饮食的患者就23例,所以在住院期间一定要严格控制盐的进食,同时低脂肪饮食,嘱咐患者少吃多餐,并给与必要的热量以及营养、

1.2.5 心理护理:由于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病隐匿,患者病死率较高,很多患者在心理产生恐惧,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导,多给与患者一定的鼓励,并且将成功的病例作为典型告诉患者,增强患者求生的欲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

1.2.6 并发症的预防:心肌梗死临床常见并发症有: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以及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其中以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最为常见,总发生率为50%左右,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心尖区吹风样杂音,严重者可以引起心理衰竭,所以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抢救治疗后的各项改变,定期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预防[3]。1.2.7 吸氧治疗护理:吸氧与心肌梗死的范围与预后密切相关心梗患者,可见低氧血症。必须保证高流量吸氧,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缩小梗死面积。老年人由于有动脉硬化、高血_压、鼻黏膜脆的等特点。吸氧多采用鼻塞法,以减少因鼻黏膜膜刺激血引起的不适感。井且加强氧气装置的消毒每日更换鼻导管。

2 讨 论

2.1 无痛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无任何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但是客观检查有改变,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是病变较轻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患者痛阈值较高,无临床疼痛症状。

2.2 临床常见误诊原因: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常见的误诊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接诊的临床医师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整体观念,患者入院后往往先入为主,比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以及下腹部疼痛的症状时,首先考虑为消化系统的疾患;其次忽略了一些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比如患者出现休克、急性左心衰竭以及心律失常或者疼痛部位的改变等;最后患者入院后没有进行必要的实验室生理生化检查。

2.3 临床诊断:当患者出现以下几种常见情况时考虑心肌梗死的可能: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的病史,时间较长,药物治疗不能缓解或突然情况加重的;老年患者出现与饮食无关的消化道症状,比如腹部疼痛,心音迟钝等;老年慢性病比如慢支肺气肿患者突然在无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胸闷气短,中老年出现不明原因的休克、晕厥或者肢体瘫痪等;对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作心电图及心肌血清酶学检查,并动感观察,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当今,心电图与心肌血清酶学检查仍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

3 体 会

无痛性心肌梗死由于发病隐匿,临床上常常误诊为其他疾患造成患者的死亡,老年患者一旦发病,并发症较多,所以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防止表现为不典型性胸前区疼痛、最初心电图无诊断意义及心肌酶谱正常的急症患者误诊,把患者从致命和潜在的危险中抢救出来。

[1] 孟庆芝,聂鹤汀.19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分析[J].中国危重急救医学,2012,5(2):115-116.

[2] 康文燕,何昌秀.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特点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8,5(2):116.

[3] 张亚卓,李丹卉,杨香玉.心血管急症急救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9,15(51):44.

R473.5

B

1671-8194(2014)25-0339-02

猜你喜欢

无痛性心电图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研究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效果及负性情绪影响分析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终末期肾病患者并发无痛性主动脉夹层1例并文献复习
谨防无痛性疾病“偷袭”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