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0例幼儿急疹的临床分析

2014-01-26李传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期
关键词:出疹药疹儿科学

李传珍

(山东省淄博颜山医院,山东 淄博 255201)

180例幼儿急疹的临床分析

李传珍

(山东省淄博颜山医院,山东 淄博 255201)

目的 观察4~24个月幼儿急疹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方法 分析180例幼儿急疹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结果 幼儿急疹主要致病因素为病毒感染,临床症状轻,并发症少,恢复快,治愈率高。结论 对临床上24个月以下幼儿急疹的患儿,及时、正确的做出早期诊断是关键,避免误诊,积极采取合理治疗。

幼儿急疹;早期诊断;误诊

幼儿急疹也叫烧疹或玫瑰疹,由病毒引起,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可能是由病毒引起,通过唾液飞溅而传播。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发病年龄4~24个月。起病即高热,3~5 d后出疹,患儿大多已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常被误诊为药疹。现将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80例幼儿急疹患儿进行临床分析,以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0例幼儿急疹患儿均符合《儿科学》第5版[1]“幼儿急疹”诊断标准。其中120例为本院住院患儿,60例为外院诊断为药疹后来院再次就诊患儿。男85例,女95例;年龄4~8个月65例(36.1 %),男35例,女30例;9~12个月85例(47.2 %),男40例,女45例;12~24个月30例,男18例,女12例。

1.2 临床表现

早期无明显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发热第1天,大部分患儿咽部无充血,168例于发热第2、3天咽部充血明显。125例在软腭部见红斑,86例于发热后期出现刺激性咳嗽,程度轻。发热时,食欲差;腹泻40例;腹痛16例;呕吐22例;118例于颈后、耳后或枕部可触黄豆及蚕豆大小淋巴结肿大,无触痛。惊厥12例,其中6~12个月8例,12~24个月4例,前囟门张力高10例。无电解质紊乱。病程中患儿情绪好,可逗笑,少数夜间睡眠不稳。

1.3 发热情况

180例患儿均有发热,首次发热145例。大多数患儿体质较好,既往无发热史,精神状况好。大多为急性起病骤起高热,体温39~40 ℃,持续3 d者居多,体温骤降。体温在39~40.5 ℃,64例;38~39 ℃,116例;发热天数:发热2 d,20例;发热3 d,110例;发热4 d,35例;发热5 d,15例。

1.4 发病季节

春季64例(35.6 %),秋季26例(14.4 %),夏季10例(5.6 %),冬季80例(44.4 %)。

1.5 皮疹情况

患儿皮疹为充血性斑丘疹,周围有红晕,主要以躯干部居多,额、颈部,上臂,大腿也可见,耳后少。基本损害为2~4 cm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散在分布,少数融合成片,1~2 d后退尽,无脱屑,亦无色素沉着。178例于热退后24 h内出疹。热退前及热退24 h后各1例。

1.6 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其中110例患儿使用了抗生素,与未使用抗生素的患儿发热时间、程度及皮疹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7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4×l09/L,30例;WBC(4~6)×l09/L,44例;(6.1~10)×l09/L,102例;>10.1×109/L,l4例。淋巴细胞百分比>55 %,最高91.2 %,最低2.5 %。中性粒细胞最高74 %,最低20 %。大便常规:正常或脂肪球+~++。

2 结 果

从以上结果说明幼儿急疹发病性别无明显差异,高峰在4~12个月(83.3 %)龄组,四季散发,冬春(80 %)两季多见,大多数为初次发热,且体质较好。前驱期末梢血白细胞有不同程度降低.淋巴细胞明显升高,热退时逐渐恢复原状。发热时间2~5 d,其中3 d为最多,疹出热退,全身中毒症状轻。

3 讨 论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以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疾病,多发生于冬春季,无性别差异[2],这与本组病例分析(80 %)是一致的。幼儿急疹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89.5 %的患儿在发热期间其悬雍垂根部两侧出现溃疡。因此,悬雍垂根部两侧溃疡对幼儿急疹可能具有早期诊断意义。另有文献报道,约14.9 %的患儿在发热3 d内可有囟门较饱满,头枕部、耳后淋巴结开始肿大。因此,本病极容易导致误诊,分析误诊原因:一是对幼儿急疹认识不足,二是与药疹鉴别不清。因患儿较小,多为出生后第一次高热不退,未出疹前就诊,患儿家长非常紧张,迫切要求治疗,一些医师对幼儿急疹警惕性不高,且未出疹前也很难诊断,一般给予退热剂及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待热退疹出时,又多考虑为抗生素过敏所致药疹,造成患儿以后不敢再用此类抗生素。因小儿抗生素应用范围较窄,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主,为该患儿以后的用药带来了很多不便。而患儿家属缺乏对此种疾病的认识,易造成恐慌,出现多次就诊,而医师因诊断不明出现抗生素的滥用,从而加重了日益严重的耐药菌的出现。此外,本组患儿中有12例患者出现惊厥,并伴有前囟门张力高,因此还要排除是高热惊厥还是脑炎引起的,12例患儿均行头颅CT、脑电图及脑脊液检查,均未见异常。所以对这种常见病的早期认识显得非常必要,尽量做到早期诊断。

从本组患儿分析可知,幼儿急诊有以下特点: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多见于冬春季节,以4~24个月多见。②起病急,高烧达39~40 ℃,持续3~5 d自然骤降,精神即刻好转。起病后,精神尚好,逗笑;高热时偶有哭吵。③烧退疹出或疹出热退。皮疹多不规则,为小型玫瑰斑点,也可融合一片,压之消退。先见于颈部及躯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及臀部较多。皮疹在1~2 d内消退,不留色素斑。④患儿外周血常规,早期白细胞总数减低,发病第3天逐渐升高,于出疹期恢复正常。大便常规正常或脂肪球+~++。⑤一般状况良好,但幼儿急疹患儿也可出现惊厥,甚至合并脑病[3]。日本学者报道幼儿急疹患儿在发病3 d出现前囟饱满者高达36.4 %[4],与本文报道(5.6 %)相差较多,其原因可能是种族差异和前囟膨隆的诊断标准不同。目前已确认HHV-6感染是引起幼儿急疹的病因,绝大多数由HHV-6 B组感染引起,极少由A组引起[2]。还有报道认为,使用干扰素可缩短疗程[5]。

通过以上对本病的认识,可早期诊断,及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向家长讲明本病的特点,发生及转归,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并做好护理工作,避免滥用抗生素及过度检查,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精神、经济上的负担,同时也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1] 王慕逖.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8.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38.

[3] 王慕逖.儿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7.

[4] 松田健一郎,金宏英(摘译).幼儿急疹与前囟饱满[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81,8(5):274.

[5] 纪桂春,王晓霞.干扰素治疗幼儿急疹所致发热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15):42.

R725

:B

:1671-8194(2014)02-0054-02

猜你喜欢

出疹药疹儿科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药疹虽小,可不要大意
观疹识病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小儿常见出疹性疾病的诊治
患过出疹性疾病的人是否不需要接种麻疹疫苗?
幼儿急疹,多照护少干预
重症药疹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