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体会

2014-01-26范厚武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7期
关键词:尿激酶病死率溶栓

范厚武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中医院,湖北 荆州 4333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体会

范厚武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中医院,湖北 荆州 43330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以及规范化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52例患者中32例发病6 h内溶栓,其中29例溶解,3例未通;20例患者发病6~12 h溶栓,14例溶解,6例未通;未溶解患者死亡2例,再通患者中1例因室颤死亡,1例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手段,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及病死率,适宜于临床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性坏死,据临床统计在患者发作4 h内,约90%有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1],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高,患者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而患者发病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使患者早期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重新灌注,缩小心肌坏死的面积、使面临死亡的心肌得到存活,有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以及规范化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①患者体质好,未发现溶栓及抗凝禁忌证[2]。②患者症状持续性胸痛半小时以上,经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同时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 mm,符合溶栓条件,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37~76岁,平均58.6岁。其中患者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并高血压4例。患者梗死部位:其中下壁梗死l5例,前壁梗死14例,前间壁梗死8例,下后壁梗死3例,右室梗死4例,广泛前壁梗死2例,高侧壁梗死1例,前壁梗死+下壁梗死2例,下壁梗死+右室梗死3例,患者溶栓距离发病时间6~12 h者20例,<6 h者32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心电监护、吸氧、以及镇静或镇痛等治疗。常规监测患者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以及血清心肌酶水平,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口服水溶阿司匹林300 mg,3 d 后改为每日1次100 mg,同时口服氯吡格雷300 mg,第2日改为75 mg,每日1次口服;10~15 mL硝酸甘油溶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15~20滴/分静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日两次,连续7 d。参照2003年版的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3]进行溶栓,尿激酶(UK)150万U(2万U/kg重),50万U溶于生理盐水20 mL静脉注射、10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30 min内滴注完毕)。

1.3 冠状动脉再通标准,符合以下两条以及两条以上指标即可判定为血管再通[4]: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检查结果峰值提前l h内出现;患者心电图检查原来明显抬高的ST段2 h内下降超过50%;患者胸痛症状在给药后2 h以内明显减轻或消失或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2 结 果

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6 h内溶栓32例,29例溶解,3例未通;发病6~12 h溶栓20例,l4例溶解,6例未通;再通患者中1例因室颤死亡,1例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未溶解患者死亡2例。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旦确诊后应该立即进行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意义在于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后血流再通,保护患者心功能,缩小心肌梗死范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所以尽可能的缩短患者发病至溶栓治疗的时间,尽量保护患者心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目前有条件的医院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静脉溶栓治疗,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临床主要用于高危、高龄、以及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在没有条件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医院,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且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再灌注治疗。

我们知道尿激酶作为第一代溶栓剂,是从人新鲜尿液中提取或者胚胎肾组织培养液的一种蛋白水解酶,是纤溶酶原直接激活剂,使其形成纤溶酶激活血栓。尿激酶进入患者体内,在酶的催化下,可以激活患者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纤维蛋白在血液中形成非结合性水解纤维蛋白酶原的复合物。使患者血管再通率提高,患者溶栓越早,血栓的溶解率也就越高,越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降低患者病死率。因此,临床应用尿激酶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为抢救患者心肌赢得时间,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濒临坏死的心肌,有效缩小心肌的梗死范围,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避免过敏反应,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以及生存质量,尿激酶价格快捷、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适宜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1] 邹吉丽.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2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7,4(6):110.

[2]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18-329.

[3] ACC/AHA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 38(8):675.

[4] 屈昌平,申圣春.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法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15-16.

Experience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FAN Hou-wu
(Jianl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Jingzhou 4333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June 2010 to December 2012 year for thrombolytic and standardized treatment of 5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Results52 patients in 32 cases within 6 h of onset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including 29 cases of dissolution, 3 cases did not pass; 20 cases with 6-12 h, 14 were dissolved, 6 cases did not pass; dissolved patients died in 2 cases, recan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1 cases died of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1 cases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and death.Conclusion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effective and safe, effective, less adverse reaction,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rokinas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R542.2+<2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27-0011-022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27-0011-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27-0011-02

猜你喜欢

尿激酶病死率溶栓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