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年期痴呆是生命气化阶段性异常病变
2014-01-26罗本华成海燕韩景献于建春
罗本华 赵 岚 成海燕 韩景献 于建春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天津 300193)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老年性痴呆的病位在脑,涉及五脏,证属本虚标实;并以年高体衰、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清阳不展为发病之本;而痰浊瘀血上蒙清窍,致窍闭神匿、神明失用,为病机之标。大体将本病分为髓海不足、肝肾阴虚、心脾两虚、痰浊蒙蔽、气滞血瘀、脾肾阳虚、五志化火等证型;中医学中,气是最基本也是最高层次的概念,“百病皆由气生”,即脏腑经络的气机逆乱是百病发生的根源。而三焦在气化及气机的调节中起着主导作用,是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气化进行的场所。《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认为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难经·六十六难》云“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人体的元气通过三焦通达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衰老过程中,三焦的气化功能日趋低下,加之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最易出现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的气化病变,如出现气虚、气滞、气郁等,随之产生痰浊、血瘀、浊毒等病理产物,脑衰老正是这种气化失常的具体体现。韩景献〔1〕提出了老年性痴呆的病机是多因素的,但其根本在于三焦气化功能失常的观点;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老年期痴呆是生命气化阶段性异常病变。
1 老年期痴呆是关乎脑神的三焦气化失常疾病
首先,心神与脑神的关系——脑神为神志的外在表现 传统中医认为“调控、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是“心藏神”、“心主神明”的内容。《类经》所言“心为君主之官”其包括“总统魂魄,并骸意志”、“统摄情志”、“主管视、听、触等感知觉”等方面。“心藏神”之神是“元神”,是一身的最高级主宰,实际上是生命活动的内在机制-生命活动的根本气机〔2〕,即气的运动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就是气机与气化,二者统一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是狭义的“神”,现代医学认为“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活动”是“脑”的功能。“脑神”出自《黄庭内景》,《本草纲目》“脑为元神之府”创“脑神”之说,指“脑主神明”;以降,《本草备要》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医林改错》有“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等论述,现代文献〔3〕多有报道,指脑是机体进行精神意识记忆思维情感活动的器官,主宰生命活动。“识神”是生命功能的总体意识,是“元神”的表现形式,是次高级的主宰,是生命功能的最高形式;识神产生的器官主要是脑,精神意识是一种功能表现,它直接发生于大脑这个器官〔2〕;在人体,精神活动只是一种生命功能,而不是主宰生命活动的东西,是以“心藏神”为前提的。“神”是精神意识的内在根据,精神意识是“神”作用的表现之一。脑是精神活动这一功能的实现者,心则是精神活动这一功能的主宰者〔1〕;“识神”能反作用于“元神”,识神间接地通过元神发挥对全身的主宰支配作用,从而对全身的元神发挥更高层次的调控作用,体现出“心的君主之官”的作用,构成这种由识神和元神共同的主宰系统。
其次,笔者曾就“三焦气化化生气血精津液是脑神外在表现的物质基础”、“三焦及气化将五神五志紧密联为一体”、“血和脑髓是脑神主要居所,离不开三焦气化”、“脑神及其血、髓等物质基础依赖三焦气化的具体气机而各就其所”、“三焦气化是脑神整体神志观的基础”及“三焦气化是实现脑神作用的基础”等论点分别论述,并提出了“三焦气化是脑神的基础”〔4〕的观点。
最后,老年期痴呆是关乎脑神的三焦气化失常疾病。由于三焦气化为脑神的基础,故脑神之病变是三焦气化失常疾病;在人生衰老阶段的气化出现了异常,导致五脏功能的异常、气血津液精等三焦气化失司为基本的病理改变,气血精气不能上养并精气不足化髓充脑以养脑神,而代谢病理产物邪实干犯于脑神而出现如老年期痴呆的以脑神病变为核心症状表现的病症,因而,老年期痴呆是关乎脑神病症。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精的运动呈现衰退,相应人体气化气机衰退,由气维系的生命衰退,脏腑气化功能衰退,无论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中的任何一个脏(腑)气化功能出现异常致气血精津液不足,抑或是气血精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不畅,都能导致气血精津液的化生、运行、输布异常,而气血精津液虚损不足表现之症状;而气血精津液的不足、运行、输布异常亦能内生风、火、湿、热诸邪,血瘀、痰浊、水饮、浊毒等病理产物随之而生,加剧了衰老的进程,从而导致阴阳失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阳气者,精则养神”,清阳不升则神失所养,浊阴不降则神明被扰,如是则呆病作矣。中医对痴呆、老年性痴呆的论述散见于“呆病”、“善忘”、“痴症”、“癫症”、“郁症”、“神呆”等病症中,均表现病位在脑的智能、精神障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之病变。说明老年期痴呆是关乎脑神,以学习、记忆方面等认知障碍为核心症状并有一定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精神障碍等症状的脑神病变,归因于一定精气血虚损基础及痰饮水浊瘀血等邪实的三焦气化失常疾病。故《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说:“神气血脉,皆生于精,故精乃生身之本,能藏其精,则血气内固,邪不外侵。”《素问玄机原病式》曰:“是以精中生气,气中生神,神能御其形也。由是精为神之本,形体之充固,则众邪难伤,衰则诸病易染……由是气化则物生,气变则物易,气甚即物壮,气弱即物衰……”《重庆堂随笔》云:“盖脑为髓海,又名元神之腑,水足髓充,则元神清湛而强记不忘矣。”
而究其根本:脑髓源于肾中精气,肾中精气又赖五脏六腑化生之精的补养,三焦气化联系五脏为一功能整体,故人生三焦气化是机体脑髓状态的根源,是“脑神”功能状态的基础;三焦气化失司致脑髓不充则是脑神病变的基础。脑神归属于五脏所藏五神五志,而以脑神为之主,以三焦气化的根本气机为具体外在形式,反映出大脑功能的全身性作用;反之如正常肾精所主的人生衰老阶段的三焦气化失司、或正常人生衰老气化阶段提早,而所致的五脏的功能失常、气化失司也必然影响脑神的某些功能,而引起脑神所主的神志变化,主要表现老年期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并有一定的精神障碍和人障碍等。故老年期痴呆是关乎脑神的生命气化阶段相关疾病。
老年期痴呆既是与三焦气化失常相关的人生衰老异常疾病又是关乎脑神的疾病。主要归之脑神病变,而责之于五脏,根因于三焦气化失司。故治疗上,调理三焦气化为根本,为基本治则,而恢复调理五脏的功能、调理气血津液精功能、袪除邪实、畅通三焦气道等为重要的治法,以达恢复脑神之用、之明的目的。故最基础和根本的根据人生阶段气化的特点、调理三焦气化及相关环节(如五脏、五神、五志)确立的治法,如韩景献教授〔1〕所创的“益气调血、扶本培元”治则。
2 老年期痴呆是以多脏腑相关、夹杂邪实为表现的三焦气化失常病变
脏腑虚损是衰老的病因,古人有丰富的记载。《内经》明确指出随着年龄的增加,腑虚衰则会导致衰老的发生与发展,并最终引起死亡。如《灵枢·天年》说:“五十岁,肝气始衰……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首先提出了脏腑虚衰是导致人体衰老、死亡的原因。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各自临床经验,对衰老的脏腑虚衰学说又各有发挥,并形成了两种主要观点:①肾气亏虚为主说。这一观点主要依据《素问·上占天真论篇》的论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生长、发育、衰老以至死亡的过程就是肾气逐渐充实、隆盛、亏虚乃至衰竭的过程。肾气有余,则能体健长寿,肾气不足,则发生衰老,乃至死亡。明·虞搏在《医学正传·命门主寿夭》中说“夫人有生之初,先生二肾,号曰命门,元气之所司,性命之所系焉,是故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简要总结了该学说。②脾胃虚衰为主说。中医学认为脾胃主运化受纳,为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后天之本。虽然肾为先天之本,人之初本于肾,但肾中的先天精气也依赖于脾胃化生的后天水谷精微的充养,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灵枢·五味》曰:“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记载“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李东垣《脾胃论》提出“诸病从脾胃而生”,脾虚则“气促憔悴”、“血气虚弱”、“皮毛枯槁”等观点,认为脾胃气衰是导致衰老发生的主要原因。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中说:“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水谷之司在脾胃”。张志聪注《内经》曰:“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者,受后天水谷之精也……是以老年之人能饮食而脾胃健者尚能筋骨坚强,气血尤盛。”这些观点说明,先天肾气亦必须依赖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濡养,脾胃功能强盛则身体健康而长寿,脾胃虚衰则百病丛生而早衰。
俞征宙等〔5〕通过878例中老年人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各脏器虚损及气滞、血痕、痰浊等伴随证也不断出现,呈显著正相关,进而提出多脏器虚损与气滞血瘀痰浊等实邪相互作用,即本虚标实证的相互作用,本虚导致标实,标实使本更虚,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全身功能减退,以至衰竭。上述调查结果进一步说明了衰老是一个整体的变化过程,不是某一脏器单个虚损,而是多脏器相互受累。多脏器虚损中又以强调肾虚是致衰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出了多脏器虚损与气滞血瘀痰浊衰老说。延缓衰老中药制剂宜补虚为主,泻实为辅,补虚又以补气阳、补肾为基础,兼顾心、肺、肝、脾、气血,泻实以活血化瘀为主,兼顾祛痰。姜惟〔6〕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以肾为主的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同时由于脏腑功能的减退,导致血瘀、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痕、痰一旦留于体内,又进一步损伤正气,影响脏腑的气化功能,结果脏器功能越衰,疲、痰越积,机体越来越衰老。
韩景献〔1〕在观察9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中,85例有耳目失聪、毛发枯焦、头晕健忘、腰膝酸软、二便失司、舌淡苔少、脉细无力等肝肾亏损、髓海不足之表现,80例兼有肌肤甲错、舌质紫暗、舌下脉络明显迂曲、脉细涩等血瘀征象,72例兼有言语颠倒、举动不经、哭笑无常、喉中痰鸣、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苔腻、脉滑等脾胃痰湿征象,17例兼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渴、尿赤、舌边尖红等心火上炎症状,表明老年痴呆不是某单一因素所导致的单一脏器病变,而是涉及上、中、下三焦多个脏腑。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之间在生理和病理上随时互相影响;老年人随着衰老的进程,脏腑的生理功能减退,脏腑气化功能日趋低下,无论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中的任何一个脏(腑)气化功能出现异常,多脏器可同时受到影响,都可最终导致三焦整体气化失常,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不畅,脏腑新陈代谢病理产物增多,从而内生风、火、湿、热诸邪及痰、瘀、浊毒等病理产物。《素问》谓:“使道闭塞不通……以此养生则殃”,“使道”即血脉,明确指出血脉不通有碍养生长寿;淤血产生后,气血运行受阻,脏腑得不到正常濡养,气化功能受损;同时代谢产物不能排泄,堆积体内,毒害机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速衰老〔7〕;说明瘀血痰浊等邪实亦是导致痴呆的病因,也可表现为痴呆的症状。这种失常的气化状态因而成为许多老年性疾病发生的根源,疾病的存在又进一步加重三焦气化失常,促进机体衰老,如此形成“因衰老而易病,因病而加速衰老”的恶性循环。因此,尽管衰老是生理性的,但衰老的生理改变和病理变化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有些疾病与老化过程同时发生,如动脉粥样硬化、退行性关节病、骨质疏松等;有些疾病则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如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因此老年性痴呆除表现以学习、记忆障碍、一定的精神症状为主的脑神经病变外,尚是以多脏腑相关、夹杂邪实为基础表现的三焦气化失常病变。
3 老年期痴呆是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病变
3.1气分阴阳,化生天地万物及人体 气自身的运动变化,化为天地阴阳二气。《 淮南子·天文训》言:“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古人从男女生殖之精相结合而孕育一个新生命的过程中推理出阴阳二气交感合和而生物的普遍规律;如《 易传·系辞下》言:“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故明代王廷相认为,气有阴阳,“天地未判之前只有一气而已,一气中即有阴阳”,而阴阳相互感应,“二气流行,生物不休”。在人体,气化学说来源于《内经》的运气学说;《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在天化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在气的运动的促进作用下,不仅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生长化收藏或生长壮老已的变化,而且人类自身也出现了生长壮老已的变化规律。人体内的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也是气的运动所产生的气化过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由此概括出饮食物“气”“味”与人体的“形”“气”之间的转化关系,这种物质之间的气化为形,形化为气的过程,也就是气化过程〔8〕。人体内的气化过程是由人体内之气的升降出入气机运动来推动,来完成人体生理功能;如《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 黄帝内经》不但从哲学而且从医学的角度以气化阐述了人体内的精、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2老年期痴呆是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病变 气化是人体生命运动的普遍属性和机体内部功能物质的系统概括(因素性气化、结构性气化、功能性气化和时序性气化)〔9〕。气化除了协调机体与脏腑、脏腑与脏腑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外,还要协调生命运动过程中各阶段之间的关系。气化依其自身的特性和机体需要的不同,在运动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时序,这就是时序性气化〔9〕。气化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它或者发生量的变化,或者出现质的飞跃,结果呈现出阶段性和一贯性。各脏腑、各阶段的气化衔接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先后秩序的紧密衔接,任一链环脱落或易位,那么整个汽化过程就会失稳和紊乱。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是由于人体之气的不断运动而推动和调控的气化过程,人体内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控着精、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及其与能量的相互转化,推动和调控着各脏腑的功能活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故气化决定了是人身生长壮老已的基本过程,故人之一生是以表现为生长壮老已生命特征的气化过程,这也属时序性气化的一种形式。而人生之气化是本原于精的生命之气化,即“生命维系于气”。
肾藏精,精化气,肾气为生气之源,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促进人体生殖功能、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 素问·上古天真论》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此段中,明确地将“人生生长壮老已的气化过程,很重要地通过肾中精气决定人体生殖功能和决定人体生命活动呈现生长壮老已的规律性变化体现出来。”气化作为生命活动的标志贯穿于生命始终,气机与气化二者统一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一方面,机体只有通过气的不断升降出入运动,才能吐故纳新,生化不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机体只有通过脏腑气化功能,把纳入体内的水谷和清气转化为精、气、血、津液等自身物质,才能激发和推动各项生理活动,各脏腑之气的升降开阖才能正常协调,经络的流注、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才能畅通无阻。同时,只有通过脏腑气化功能,把体内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使“浊阴出下窍”方能“清阳出上窍”,吐故方能纳新,从而维持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和阴阳平衡〔1〕。
《淮南子·精神训》言:“烦气为虫,精气为人”,又《论衡·论死》说:“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这里提出“人的生命由本原于精(由精化生),由气维系”,这就是中医学的生命本原说。《周易·咸》言:“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周易·系辞下》说:“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言“夫精者,身之本也。”故人体生命本原于父母生殖之精的结合。《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而人既生之后,对生命过程的维持的机理,中医学主要以气的运动不息以及由此产生的气化过程来阐释的;此“气”在《内经》称为“人气”,又称“一身之气”,是指人体内客观存在的、生命力很强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气的运动,激发体内的气化过程,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外的新陈代谢,激发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负载和传递着生命信息,激发和调节着脏腑经络功能,抗御病邪的侵袭并能从体内驱除病邪,从而维系着人体的生命。气的运动止息,气化过程也就停止,生命活动因而终止。故《管子·枢言》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内经》言:“气化于人,关乎寿夭”。
衰老是生物体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辞海),有人认为“衰老是机体结构、代谢功能以及适应性逐渐衰退的现象”〔10〕,有人则认为:“自然衰老的机体可视为生理性肾虚”〔11〕。然而,均认可衰老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一种正常现象、自然规律,是人类不可避免的一个生命过程,具有时间性、整体性、进行性等特点。老年病即人在老年阶段所患的具有其特点的疾病,是老年人在衰老基础上发生的疾病,老年病包含衰老因素,老年病患者身上体现出一定衰老的特征;衰老虽然不是疾病,但是老年病的重要内因,衰老使得老年人对体内外各种刺激的抵抗力、适应性和自身稳定性下降,有些刺激即使正常也非常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形成老年病;衰老具有共性,老年病具有个性。因而,引起衰老的各种因素和引起生物由生至死过程中的反应顺序、具体方式和环节的衰老的机制在老年病的发生、防治中重要意义。老年病期痴呆是一种老年期出现以痴呆、学习与记忆等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症状的老年病患,以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最为多见。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只有顺应机体与自然界的规律,最根本的是能内外顺应机体和自然界的人生阶段的气化规律,才能享有机体及自然赋予人的自然寿命、机体及各脏器的功能、正常精神状态以及由此而确定的生活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而机体内外各方面的原因、自然界的各方面原因干扰机体,影响机体脏腑功能、气血功能、机体阴阳等的失调,而最根本的是人生阶段的气化规律失常,导致人生不能地享有正常的天年、或生命气化阶段特征的不正常,衰老的提早而至,形体、功能、精气和精神方面在生命气化阶段特征上表现出异于正常现象的异常等,就表现出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病变,在人生生命气化阶段最易出现异常病态的衰老阶段,老年期痴呆是最常见的人生气化阶段的病症,故表现为衰老提早而至、形体的衰老、生命功能及脏腑气血退化衰减以及精神情志的异常等特征,由“精”与“气”决定强化的衰老之时间性、整体性、进行性等特点,因而,“精”与“气”进一步表现为老年性痴呆的时间性、进行性及整体性的特点。因此,老年期痴呆是本原于精、维系于气的生命气化运动的阶段性失常病变,具有时间性、进行性、整体性的特点。
气由精生,人生气化气机以“气”维系的生命应感同人体“精”盛衰变化,体现人生前升后降的生命气化论。故人生气化的特点是前升后降。《灵枢·天年》云:“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股理始流,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化悲,血气懈情,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故按天年的生命气化规律,少年之人气化气机呈蓬勃上升;壮年之人则气化气机隆盛;衰老之人,气化气机衰弱,人气日渐式微;而渐至人气的运动止息,气化过程也就停止,生命活动因而终止。这些天年的生命气化规律正是老年期痴呆的发病演变的内在基础,也是其防治的基础,因而,也决定了老年期痴呆是本原于精的生命之气化阶段性异常病变,以脏腑、精气血津液、脑神及痰饮水湿浊等方面的综合病变为基础症状表现,也决定了老年性痴呆具有时间性、进行性基础特征,同时其以整个机体精气为基础的整体性的特点,其时间性和进行性体现为不可逆的退行性病变。鉴于此,韩景献教授率先把三焦气化与衰老联系起来,提出了“三焦气化失常”是衰老的根本机制和诸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12〕;以此为基础,本文作者进一步提出“老年期痴呆是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病变”的观点,并由此提出: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衰老”病机之长、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的观点。
总之,本文以老年期痴呆是关乎脑神的三焦气化失常疾病,是以多脏腑相关、夹杂邪实为表现的三焦气化失常病变为基础;结合导师“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论;综合提出“老年期痴呆是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病变”及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衰老”病机之长的观点。
4 参考文献
1韩景献.“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论〔J〕.中医杂志,2008;49(3):200-2,220.
2王新华.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2-3.
3陈土奎.对中医学“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再认识〔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1):3-5.
4罗本华,于建春,成海燕,等.论三焦气化是脑神的基础〔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6):1004-7.
5俞征宙,陈文发,俞宜年,等.从增龄对本虚标实证的影响探讨中医衰老机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2):80-1.
6姜 惟.肾虚、痰癖与衰老的关系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1994;21(3):106.
7孙 睦,高 普.自组织理论与中医抗衰老研究〔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5(4):5.
8马钰山.气化学说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
9刘晓庄.中医气化学说新探〔J〕.江西中医药,1994;25(2):51-3.
10郑 集.从代谢观点看衰老机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3;2(1):52-63.
11沈自尹,王文健,胡国让,等.肾虚与衰老的研究〔J〕.中医杂志,1987;28(10):777-9.
12韩景献.神经系统疾病针灸医师诊疗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