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象街的故事永远也说不完

2014-01-26茱芷胡成茱芷

城市地理 2014年8期
关键词:冰糕白象重庆

文+茱芷 图+胡成 茱芷

白象街的故事永远也说不完

Unfinished Stories of Baixiang Street

文+茱芷 图+胡成 茱芷

英文导读: Baixiang Street attracts many Literary youth for its literature and art. These ones tell us kinds of stories about themselves and Baixiang Street.

茱芷。作者,某杂志编辑。来了重庆就不想离开重庆的四川妹子,热衷三毛式的流浪生活,闲时喜欢看看电影、翻翻书籍。信奉“心灵和身体,总有一个一定要在路上”,被身边朋友们戏称“文艺小青年”。

在时间长河里,百转千回,蓦然回首,那条老街,它就在那里。它不露声色,却又暗藏力道。它就是白象街,如同一位垂看重庆古今的智者,任八百年风起云涌,也岿然不动。

怀着对历史的崇敬之心,我来到了白象街。踏着尘土与砂石,行走在断壁残垣中,昔日名噪一时的金融街,而今残留的只剩稀疏站列着的青砖小楼。但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却依旧能够瞧见,被历史的温度所浇铸的砖瓦,仿佛等待着一触即发的时刻,从睡梦中苏醒,去复活城市的所有记忆。

几栋寥落的老旧建筑中,依稀可见江全泰号、卜凤居等字样,很难想象它们经历了多少动荡不安。时代一去不复返,叱咤风云过的人物与旧日荣华都已陨落,唯有这些老房子还一息尚存,它们仍将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再度刺激世人去追寻历史的足迹。

左右页图:白象街附近一带的旧日景象,无论缆车的记忆,还是旧墙或老旧物品的追思,都是文艺青年的一种情节。

而今,江全泰号附近的露天茶馆小摊也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有原始商业形态的形迹。来此处寻觅古迹遗痕的游客、考察地理环境的商旅,逛累了,想要歇歇脚,便可叫小摊老板上一杯清茶,跟一些原住民交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多年的老住户、老房客一说起白象街,都止不住感慨良深。

有的人回忆,重庆第一家冰糕厂曾经就在卜凤居风生水起过,地下室都是冰窖,冰糕沁人心脾、可口清香,萦绕在他们心头的念想挥之不去,那是他们年幼时候夏天里最美妙的体验,吃一支冰糕便觉得快乐似神仙。

有的人笑谈,曾公馆的主人曾经在白象街开办过电影院,那里也是人头攒动的地方,人们为能够去一次电影院观看电影而欣喜若狂,虽然文革后期消失了,但那份追逐电影、追求新奇事物的狂热却从未减退过。

还有的人说,一些利用白象街的资源和市场发了横财、发达了的商旅,每天匆匆忙忙打点生意,给很多外来打工人士提供了就业机会,后期的白象街整个就是打工街的感觉,这些富甲商贾后来在外面买街、买山,风光不可一世。“别小看这些破破败败的老房子,过去的报馆也在其中,很多名人都在这里出没过的,除了经济的盛极一时,文化方面也是值得称道的……”一位老者指着一栋略显破败的小楼说着。

说不完的话题与故事,被一句精辟的话做了最好的总结:你们不要以为重庆很土,其实它一直都很洋气,它的新潮从来都不输给那些一线大城市,它真正做到了内外兼修,如果说海派建筑风格是它的华美外衣,那它所经历的跌宕变更则是其丰富的内在精神品质。这样的白象街,犹如一部“石头的史书”,让人百读不厌。它如此神态自若、安详淡定。它的过往已如云烟飘过,但它的未来却让人拭目以待。

左右页图:卜凤居只剩青砖老墙还在低诉,似要迈进新时代再度争做宠儿。白象街居住的人们闲适自在、怡然自得。

我从储奇门方向走出白象街,都市气息又立即扑面而来。正对一条马路,汽车行人不绝,马路对面食肆林立,好是热闹。方才白象街闲游仿似虚幻,一回头,老街还在,人烟却已稀。活像一幅古代名家油画,油彩剥离,尘土覆盖,等待着重见天日。

猜你喜欢

冰糕白象重庆
重庆客APP
白象:打造有骨气的民族品牌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爆红朋友圈的绿豆冰糕
白象 红烧牛肉面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冰糕与少年
冰糕与少年
冰糕为什么会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