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门和人和门一开一闭的城门传奇

2014-01-26刘惟宇罗大万蚊子

城市地理 2014年8期
关键词:城门城墙重庆

文+刘惟宇 图+罗大万 蚊子

太平门和人和门一开一闭的城门传奇

Taiping Gate And Renhe Gate Gate Legend on and off

文+刘惟宇 图+罗大万 蚊子

重庆多“门”,九开八闭,说的便是17座曾经拱卫山城的城门。在白象街一带,便坐落着其中两座城门,分别是“开门之首”的太平门和重庆现存惟一可以考证的闭门“人和门”。它们曾经阻拦过蒙古大军的铁蹄,也曾是重庆的经济政治中心所在;它们消失过很长时间,又纷纷重见天日;它们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重庆的见证者。

英文导读: Taiping Gate was an opening gate. And Renhe Gate was an closing gate. Both of them resisted the enemies and protected the people.

重见天日的老城门

清乾隆年间的《巴县志》记载:“明洪武初,指挥戴鼎因旧址砌石城,高十丈……环江为池,门十七,九开八闭,像九宫八卦。”从此以后,重庆城门“九开八闭”的说法也便流传了下来。

据说戴鼎修筑城门时,请人勘测风水,并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来确定辟门的方位,以“九宫八卦”之象来确定辟门的数量,以示“金城汤地”的含意。而这十七道城门,没有辜负戴鼎的期待,在数百年的时光中,一直守护着山城的安危。

可惜的是,在之后的岁月中,这十七座城门大多在纷繁复杂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内,重庆城中保存完好的老城门只有通远门、东水门两座。至于其它的城门,只能在描述老城门的歌谣中遥想它们的风采。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2年1月。当时渝中区长滨路储奇门至太平门一带的人和湾正在进行拆迁施工,工人们突然停下了手头的工作,带着一脸好奇地看着工地上逐渐挖出了一个老门洞形状的建筑物。

工人们正在犹豫着该不该继续挖掘,接到消息迅速赶到现场的专家,在经过详细的现场勘测和参阅文献资料研究后,兴奋地发现,这一次还真的“挖到宝了”——这个看着有些残破的老门洞,就是当年的人和门!虽然发现的断壁残垣上已经看不出人和门昔日的风姿,但依旧令人惊叹,毕竟这座“闭门”本身就是记录重庆从古至今城市演变的“历史化石”。

左右页图:重庆的老城墙、老城门已背上岁月的沧桑。人们只能通过《重庆歌》上的唱段,遥想老城门当年的豪迈气象。

说来也巧,2013年7月12日,在白象街和四方街交界处拆迁工地上,又“出土”了另一段老城墙。这段城墙的出土还引发了一场“城门保卫战”,网友们担心这段老城墙会被强拆,纷纷在网上留言要求保护。

好在这场“城门保卫战”并没有持续太久的时间。第二天,以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主任何智亚为组长的专家组就来到了工地上。专家们在经过实地勘测和参阅文献资料后,对这段“出土”的老城墙做了全方位的分析。最后专家组慎重地下了结论,确定了这段城墙就是重庆“九开八闭”17座城门中的太平门。之后,重庆政府立即停止了拆除,更拨出专项资金对太平门进行保护。

自此,两座承载着重庆厚重历史的老城门,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里。

又如德宗时,宋若昭姐妹五人均才貌双全,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赏赍,而若昭之文章高洁,常以曹大家自比,德宗激赏其志节,称其为女学士,授予尚宫之职,掌六宫文学,著有《宋若昭诗文》。女性因为才华卓著而进入男性主导的政治领域以展现其政治才华,这即是追求男性认同的表现。另一方面,唐代下层社会又有许多女道士、妓女从事文学创作的现象,她们多与文人名士相交往,诗文往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女性的生存空间,也是女性诗人文人化倾向的表现。女道士李冶及名妓薛涛皆与中唐诗坛名家多有往来唱和,李冶,字季兰,著有《李季兰集》一卷。

重庆现存唯一的“闭门”

前面说到“九开八闭”, 其中的开门,指的是常年开放,进城出城走的阳关大道。而闭门,则是平日紧闭,只有在紧急时候,才作为应急通道使用。人和门,是目前重庆可考证到的古城门中惟一一座闭门。

曾经的人和门城墙位于渝中区储奇门人和湾、邮政局巷一带,最早修建于明代,是重庆老城墙十七门中坐守南面的闭门。城墙坐北朝南,面临长江,居高临深,气势巍峨。

流传已久的民谣《重庆歌》中对人和门的描述是“人和门,火炮响,总爷出巡”,说的是人和门内重庆各处镇台衙门林立,总爷们总是会从人和门前出行,巡视地方。所以人们认为此处占据天地人和,故名曰“人和”。

开埠后,人和门内的区域成为了重庆最大的药材、山货的交易市场,汇集了各类大小商人的别院、商号及堆栈,相继成立了同业公会,人和门又传出了“和气生财”的佳话。城外的人和码头,是重庆现代意义上第一座轮船码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重庆山货、药材运输的集散地。

彭大雅抗蒙太平门

太平门距离人和门并不太远,虽然都是古城门,但从地位上来看,太平门显然比人和门要高很多,它被列为“九开八闭”十七城门之首。能够获得如此高的排名,还要从南宋末年重庆的一次大规模筑城说起。那个时候,蒙古铁骑刚刚迈开了铁蹄,开始了征伐世界的步伐。不过估计蒙古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们会在重庆遇到如此大的阻碍。

凭借重庆城阻碍蒙古人的人叫做彭大雅。这位当时的重庆知县是个蒙古通,曾在绍定五年(1232年)作为随行书状官出使蒙古。在这次出访后,他把亲身见闻整理成了《黑鞑事略》,其中叙述了蒙古地理、物产、语言、风俗、赋敛、贾贩、官制、法令、骑射各方面的情况,对蒙古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

但这次出行中,最让彭大雅在意的还是蒙古铁骑的恐怖战斗力,他暗中警惕,非常担心蒙古灭金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南宋。出任重庆知县后,彭大雅研究城防,觉得重庆地形虽然易守难攻,但是泥塑的城墙要想阻挡蒙古大军无疑于痴人说梦。于是他开始主持大规模的筑城行动。彭大雅下令用砖石加固城墙,扩大城市规模,并在重庆咽喉要道上建筑四道城门,太平门便是其中位置最紧要的一道。当时的百姓十分不解,他们眼中彭大知县不顾一切大兴土木,这个举措无疑是“劳民伤财”,府中幕僚也多次劝诫。

彭大雅没有理会人们的不解,反而呵斥幕僚:“不把钱做钱看,不把人做人看,无不可筑之理。”意思是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还管什么钱财,管什么劳民,筑城护国才是紧要事情。严令筑城照旧,不得有误。太平等四门建好后,彭大雅在城门上感叹,“以此为西蜀根本”。直到蒙军兵临城下,人们才恍然大悟,意识到彭大雅“一意孤行”的筑城举措是多么高瞻远瞩。

这种“一意孤行”不仅拯救了重庆,甚至将摇摇欲坠的南宋政权往后延续了40多年。太平门也在这段抗蒙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公元1278年,元将秃满答儿率领精兵猛攻太平门,太平门前一时间硝烟滚滚,杀声震天,这场惨烈的战斗最终以蒙军的退却告终,太平门也在《宋史英烈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颠倒黑白的事情太多。就在彭大雅在重庆与蒙军鏖战之时,一些朝中小人嫉妒他功高,对皇帝大进谗言,昏庸的宋理宗居然将彭大雅革职查办。随后他被贬为庶人,发配赣州,最后英雄未尽,在忧愤中死去。

但彭大雅留下来的城门却代替他继续守护着重庆城的安危。自宋以来,直至明清,太平门始终是重庆城临长江一线的重要屏障。曾经太平门的瓮城上面刻着“拥卫蜀东”四个大字,意思就是,只要太平门还在,重庆就不会陷落,川东也不会陷落。

太平门上的老鼓楼,也成了老重庆城的一大景色。鼓楼中存放了一套铜壶滴漏报时装置,所谓铜壶滴漏,就是把几个水斗从高到低排列组成。在最低的水斗旁,有个盛水的壶,壶中有一艘小舟,舟上竖立一支有刻度的箭。当水从最高的水斗挨顺序滴到壶里后,水位渐渐升高,小舟上竖立的箭也随之上浮,人们就可以凭借从壶口露出的箭杆刻度,来判断时间。据说这套装置报时相当准确,每到正点,都会有人敲鼓击钟,向全重庆报时。所以民谣《重庆歌》中描述太平门用的就是鼓楼的典故——“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报准(开)”。

城门间的政经中心

太平门的重要性,并不单单体现在城防上面。据《乾隆巴县志》记载:“(重庆府署)在太平门内”;《巴县志》还说:“(巴县衙门)在重庆府治右,倚山东向”,这说的也是太平门。重庆最大的两级行政机构都位于这里,太平门能不重要吗?至于其余的各类镇台衙门,则多位于人和门内。

左页图:“城门根下好歇凉”,是老城门附近重庆人的共识。这些老城门,不单单只是历史的片段,也融入了普通重庆人的生活。

右页图:重庆的老城墙,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成了不少吊脚楼的“落脚点”,也成了山城一大景致。不过如今,无论是吊脚楼还是老城墙,都已经难觅踪影。

到了开埠时期,长江上开始响起轮船的汽鸣声。老城门下过往的行人中,也多了许多商人、买办甚至是小贩的身影。俗话说“靠近官府好办事”,这让太平门和人和门之间的区域一下子成了商人们趋之若鹜的地段。

其中最繁华莫过于太平门前的白象街。许多银行、轮船公司、运输公司纷纷进驻其间,据说当时白象街上光轮船公司就不下20多家,不少外商也纷纷在此设立办事处。而人和门前的邮局巷、人和湾这两条街巷,也曾热闹非凡。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四川省第一家官办邮政局重庆大清邮政官局就诞生在邮局巷中,由此揭开了重庆近代邮局的序幕。而人和巷中,安装了重庆最早的蒸汽发电机,拉开了重庆公用电灯事业的帷幕。久而久之,太平门、人和门这一段就成了当时重庆最繁华的地段,也成了重庆的政治经济中心。

可惜,这种繁华并没有持续太久。这两座城门相继失去了踪迹,其中人和门的消失的具体原因已经不可查,不过可以归咎为城市建设的缘故。而太平门的消失则是因为繁华惹的祸。

将总部设在太平门附近的各大公司因为考虑到运输的便利性,要求将太平门改建成轮船码头。所幸当时的政府并没有粗暴的把太平门整个拆毁,只是用新建筑掩盖了老城门。之后太平门成了太平门码头,是顺长江而下放流木竹的集散地,民间也觉得“太平”二字可以保佑木材货运水路平安顺利,久而久之,古城门在民众的心里的印记也逐渐被码头代替。

如今的太平门码头还有一些阶梯残余,接近百年的岁月,不知多少人曾经从它们顶上走过,但有一个人不得不提。1920年8月27日下午,烈日当空,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83名毕业生正站在了太平门码头的石阶上,等待着登船。人群中,有一位青年显得尤为兴奋,眼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去的方向,他的坚毅眼神似乎在传达着一个信念:一个崭新的未来正等待着我去开启!“吉庆轮”缓缓地驶来,一点一点接近岸边,青年的手中捏着的票根上显示着目的地:上海。从那里,他将和身边的几十位同学踏上远赴法国的留学之路。

若干年后,这名青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革命家,既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又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名字叫:邓小平。

猜你喜欢

城门城墙重庆
重庆客APP
黑夜过桥
城墙边做游戏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失踪”的南纪门重现
北城门的记忆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