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

2014-01-25薛敏李玉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4期
关键词:贝特鲍曼高脂血症

薛敏 李玉亮

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的临床研究

薛敏 李玉亮

目的 探讨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68例, 采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两种药物联用治疗, 连续用药两个月。结果 经两个月的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的TC、LDL-C、TG水平下降,HDL-C水平提升。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左肩肌肉轻度酸沉, 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其余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有利于改善患者血脂的各项指标, 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混合性高脂血症;联合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混合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 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 具体表现为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超出正常范围, 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严重时可导致梗死、血栓等, 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贝特类药物在降低甘油三脂(TG)方面有显著疗效, 但两类药物联合使用其用药安全性还有待研究。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应用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和贝特类药物(非诺贝特)治疗68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 并观察联合用药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8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32例, 年龄45~68岁, 平均年龄(54.3±10.1)岁, 68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36例, 合并高血压病40例, 合并冠心病38例, 并排除其他重要脏器疾病, 患者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均正常。血脂四项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所有患者均符合混合性高脂血症的标准:TC≥5.18 mmol/L(200 mg/dl)或LDL-C≥4.14 mmol/L(160 mg/dl)同时TG≥2.26 mmol/L (200 mg/dl)。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降脂药物, 患者保持合理的运动量, 戒烟限酒, 调节饮食。同时给予辛伐他汀片20 mg, 口服, 每晚1次。非诺贝特片100 mg, 口服, 3次/d。以上两种药物连续服用两个月。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肌酸激酶(CK)及不良反应, 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两个月血清中TC、LDL-C、TG、HDL-C的指标。

2 结果

68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 连续用药两个月后, 所有患者血清中HDL-C水平提升, TC、LDL-C、TG水平下降。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后不良反应自行缓解。1例患者出现左肩部肌肉轻度酸沉, 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 停用药物治疗。其余患者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以及血清中其他参数均正常, 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高脂血症是诱发各类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因此调节血脂水平对于预防各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实践证明, 采用单一药物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 血脂水平调节效果不理想, 血脂常规四项达标率较低。他汀类药物可有效抑制HMG-COA酶, 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 缓解动脉斑块的形成。辛伐他汀属他汀类的降血脂药物, 是土曲霉发酵产物的合成衍生物, 其主要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体内TC、LDL-C、TG和载脂蛋白B水平,其耐受性较好, 不良反应通常较为轻微且为一过性, 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腹痛、便秘、胃肠胀气、疲乏、无力、头痛等, 0.5%~2%可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 极少数可引起肌病, 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常见于开始用药或增大剂量的12周内, 因此提示此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剂量的加大有关。贝特类药物亦称苯氧芳酸类, 非诺贝特是其中的一种典型药物,其有利于分解血液循环中富含TG的脂蛋白, 使TG浓度下降, HDL-C浓度上升, 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使LDL亚型由小而密颗粒转化为大而疏松颗粒。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2%~15%, 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也可引起肝脏血清酶升高和肌病, 但发生率较低[1]。本组研究资料利用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小剂量联合使用, 可充分发挥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 促进TC、LDL-C、TG、HDL-C恢复到正常水平, 经临床观察不良反应没有增加。综上所述, 小剂量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可值得临床推广。

[1] 付冬梅.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安全性探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0,14(29):934.

257055 东营,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药剂科(薛敏);东营市利津县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李玉亮)

性感染和细菌从外界进入呼吸道引起的外源性感染有关。约67%的标本来源于ICU, 表明ICU是Ab感染的最高发科室,与文献报道相符。由于ICU患者大多为重症患者, 住院时间长, 免疫功能低下, 大多使用过留置导尿管、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侵袭性操作, 并大多使用广谱甚至超广谱抗生素,导致了各种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概率增高, 因此Ab感染率大大超过其它病房。在药敏结果中, 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 分别为17.3%、11.4%, 而对其他各类抗生素表现出多重耐药(耐药率>50%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十分复杂, 这与鲍曼不动杆菌产生多种酶有关: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 主要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亚胺培南耐药, 主要与产金属β-内酰胺酶有关;喹诺酮类的耐药主要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尽管碳青酶烯类药物及第四代头孢菌素作为治疗产AmpC酶株的有效药物,但随着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自1991年美国报道首例耐碳青酶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株(CRAB)以来,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CRAB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本结果中尤其明显, 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占到66.7% ;对头孢吡肟耐药的菌株更高达80.6%。另外, 鲍曼不动杆菌对其它抗生素如磺胺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也有80 %左右的耐药率, 由此可见, 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MDR)相当明显, 虽然未出现对多粘菌素B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但由于国内并无可供临床选择的多粘菌素类抗生素, 导致了临床治疗选用的敏感抗生素谱狭窄, 给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为减少该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应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及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规范的连续监测, 弄清其耐药机制并及时监测其耐药情况。同时, 临床医师应重视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密切协作, 加强耐药性的监测, 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猜你喜欢

贝特鲍曼高脂血症
鲍曼不动杆菌双组份调控系统研究进展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最美丽的生命
鲍曼关于“世界音乐”作为跨文化策略的研究
On the Effects of English Subject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喜庆的春节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