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2014-01-25谭志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病情

谭志丽

(广西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32)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谭志丽

(广西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3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25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早期溶栓治疗与临床护理。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AMI患者的病死率从30%降至10%。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静脉溶栓治疗,简单易行,且效果显着,但溶栓中也存在一定风险及潜在问题,积极的配合和护理至关重要。

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并发症;护理

我科自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对25例AMI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为90%,取得显着的临床效果,现将病情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按照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指南标准确诊,符合溶栓条件者给予国产尿激酶行静脉溶栓,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62岁。心梗部位:前壁12例、广泛前壁3例、下壁8例、右心室心肌梗死2例。所有病例均为发病6 h内。

1.2 溶栓方案

确诊后,护士应迅速建立两路输液,根据医嘱,一路常规应用扩血管药物;一路应用尿激酶150万单位溶于0.9%生理盐水100 mL中,予输液泵30 min滴注完毕。溶栓前嚼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以后300 mg/d,连服2 d,改100 mg/d维持。溶栓开始后12 h起,每隔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 U或肝素钠注射液7500 U,连用7 d。

1.3 冠状动脉再通判断标准

①自开始溶栓后2 h之内,胸痛基本消失或明显缓解;②血清CKMB酶峰值前至<14 h或CK峰值提前至<16 h;③2 h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④1.5 h后ST段回落超过50%。4项中具备2项或2项以上者判定为再通。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①护士在溶栓前做到争分夺秒,保持井然有序的工作节奏,以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消除患者的顾虑和不良情绪;其次,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陪伴在患者左右,倾听患者主诉,并做出回应,给患者以鼓励,增加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当发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必要时可予以小剂量的镇静剂或镇痛剂。②用药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患者的家庭情况与心理活动进行了解,并尽量让患者家属配合治疗和护理,关心、安慰患者,同时将患者的注意力分散,以减轻疼痛。③溶栓治疗后,应取得患者信任,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同情患者,告知疾病是暂时的,只要度过这段危险期,还可以正常生活,同时做好家属工作,让家属和亲友多抽时间陪伴。

2.2 溶栓过程的护理

①对溶栓指标的监测:对临床冠状动脉的再通标准进行熟练掌握。自溶栓开始至2 h内,每30 min进行1次18导联心电图的描记,并对心电图ST段的抬高值、日期、时间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尤其注意对ST-T的观察,对溶栓效果进行判定,判断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对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行心电图描记应标记胸导位置,以便进行前后对比。询问患者主诉,溶栓过程中每隔15 min对患者的胸痛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溶栓前后每2 h采血急查心肌酶谱情况,总共10次;常规予心电监测,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变化,观察患者溶栓2 h内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注意监测APTT的时间;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监测患者的脉搏、心率、血压,预防并发症发生,及时采取急救措施。②溶栓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a.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要求护士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同时注意意识状态变化,对穿刺点、消化道、皮肤黏膜、痰及尿液的颜色、牙龈等进行观察,注意有无出血,对治疗方案做出及时调整。注意对APTT时间的监测,避免过长而增加出血概率[1,2]。b.再灌注心律失常(RA)是溶栓再通的评价指标之一,根据RA多发时间,有预见性地对心电示波变化进行观察,注意有无对室早、室速、RonT等现象,警惕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等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患者的心律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有关紧急情况通知医师,并做好相应的抢救工作。

2.3 溶栓后的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对其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从床上活动到床边活动,室内活动再到室外活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让患者进食清淡、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肥肉,动物脏器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为预防便秘用力排便,可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或低压通便灌肠,排尿不畅的患者给予留置尿管[3,4]。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定期复查。

3 讨 论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使AMI患者的病死率从30%降至10%。护士必需熟练掌握相关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有效指征等,掌握患者不同病程的病情观察要点,争分夺秒,配合医师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抢救患者的生命,挽救患者心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何文姬,鲁闻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77-78.

[2] 王敏丽,李金娥.急性心肌梗死16例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6):542-543.

[3] 曹艳君,林晓非.集束化护理预防溶栓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20):30-31.

[4] 宋荣芹,王明芬.早期溶栓对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79-80.

R473.74

B

1671-8194(2014)18-0346-02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