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

2014-01-25郭鹏举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腕关节磁共振螺旋

郭鹏举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

郭鹏举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分别行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检查、单独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单独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三组方法对腕关节的骨折或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6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共发现有63例(96.9%)骨折或关节脱位,而单独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单独磁共振成像检查分别只发现有52例(80%)、50例(76.9%)骨折或关节脱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采用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腕关节损伤的具体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因此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腕关节损伤;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临床价值

腕关节是由尺桡远侧骨、腕骨、掌端近段骨构成的,是人体骨骼最多、结构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同时也是人体活动最频繁的关节之一[1]。腕关节骨折、脱位损伤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一般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够准确、快速地判断患者腕关节损伤的情况。由于腕关节的结构比较复杂,关节较多,又加之腕骨的形态也是各式各样的,一般在X线片上多会出现重叠或失真等方面的现象,这也为腕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带来较大的困难[2]。目前,已有研究显示采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不仅能够提供较大的信息资料,还具有非常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如表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能够清晰、全面、直观的显示腕骨的排列分布与骨折、脱位情况。现将我院收治的6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报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7例,女性患者有28例,患者年龄为19~67岁,平均年龄为48岁。上述所有患者均表现有明显的腕部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及体征。其中单独左侧损伤有17例,单独右侧损伤有27例,双侧均有损伤有21例。开放性损伤有33例,机械性损伤有19例,车祸性损伤有13例。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X线射片,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检查,且应用多种重建技术。

1.2.1 多层螺旋CT检查

本临床研究采用德国西门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扫描机来对患者的腕关节进行扫描与检查,其额定电压为120 kV,电流为50 mA;扫描层的厚度为5 mm,重建层的厚度为2 mm。待数据传输至工作者后需进行后处理,主要包括表面成像显示、容积显示、曲面重组等方法。

1.2.2 磁共振成像检查

本临床采用菲利普公司生产的NOVAL. 5T超导性磁共振成像仪,其含有腕关节相控线圈。具体扫描方式主要包括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TR/TE:3800 ms/100 ms),冠状面及矢状面自旋回波序列T1Wl(TR/TE:500 ms/17 ms),冠状面脂肪抑制技术STIR序列(TR/TE:2500 ms/50 ms),间距为0.1 mm,层厚为5 mm[3]。

1.2.3 图像处理技术

通常情况下,对于原始的图像,需要经过工作站完成图像的后处理。首先对横断面图像进行观察,然后对冠状面及矢状面的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的的图像加以观察,根据上述结果进而对患者的腕关节损伤情况进行全面诊断与评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来完成对数据的统计与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研究中,65例腕关节损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共发现有63例(96.9%)骨折或关节脱位,而单独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单独磁共振成像检查分别只发现有52例(80%)、50例(76.9%)骨折或关节脱位。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性(P<0.05)。

3 讨 论

腕关节是由尺桡骨远端、三角纤维软骨盘、掌骨、腕骨等多骨组成的关节。腕关节的损伤机制比较复杂,通常情况下,造成腕关节损伤的力都是由三维方向混合而成的。临床上常见的三维方向力包括尺偏方向力、旋转分力及背伸方向力,因此腕关节损伤大多都是混合型的,一般情况下为腕骨骨折,往往还伴有软骨损伤、关节脱位以及皮下组织水肿等状况。目前,影像学检查仍是诊断关节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在很长时间以来,腕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主要以X线光片为标准,由于其结构及损伤机制的复杂性,常会给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使骨组织与周围组织形成明显的对比,并且还能够显示出线样骨折线,由于其仅是二维图像,因此却对碎骨片的显示不佳。磁共振成像则可以利用CT工作站完成MPR、VR、CPR等多种重建模式,进而可以清晰地完成腕骨骨折或脱位情况的还原[4]。

综上所述,将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联合应用诊断腕关节损伤,可以清晰、准确的显示关节损伤具体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故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1] 贾玉柱,杨光钊.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在复杂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2,16(1):109-110.

[2] 代小兵,李木生,何瑜.多层螺旋CT对复杂腕关节损伤诊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1(3):189-191.

[3] 李广明.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1):90-91.

[4] 杨莹,丁燕萍,奚彬.多层螺旋CT在腕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2):284-285.

R681

B

1671-8194(2014)18-0242-02

猜你喜欢

腕关节磁共振螺旋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旋风“螺旋丸”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腕关节屈伸及旋转活动的探讨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