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014-01-25王铁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大池脑积水蛛网膜

王铁峰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吉林 132013)

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王铁峰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吉林 吉林 132013)

目的 观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术后1周行腰大池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住院时间及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一部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可以达到良好疗效。

腰大池引流;神经外科;手术

腰穿持续引流(lumbar continous drainage of fluid,LCDF)是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一项较为成熟的临床技术[1],LCFD是通过腰椎穿刺术将细管置入腰大池,连接闭式引流装置引流血性脑脊液,减轻颅内压,促进脑脊液循环,可用于神经外科疾病的检查、诊断及治疗,其操作安全、简单,治疗有效。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远期脑积水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本文总结2009年至2013年我院采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配合手术后治疗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74例,包括各种破入脑室系统的高血压性脑出血、颅脑损伤、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等。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男28例,女9例,平均年龄42岁;对照组37例,男24例,13例,平均45岁。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常规手术治疗后1周,为治疗组行腰大池引流,监测颅内压,一般置管时间不超过1周。具体操作:为患者取侧卧位,常规进行皮肤消毒时以L3/4或L4/5为中心,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进行局麻,成功后用专用持续腰椎引流穿刺针进行直接穿刺,位置在L3/4或L4/5椎的间隙处。若有脑脊液流出,则从穿刺的针芯内,置入带导引钢丝的腰大池引流管10~13 cm,将穿刺针和导引钢丝依次退出,固定腰大池引流管,外接一次性的引流装置。将每日的引流量限制在200~300 mL,开始时一定要注意对流速和流量进行控制,待证实脑室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相通后,可根据ICP将引流量逐渐加大。至脑脊液颜色逐渐转清后,复查头颅CT,如恢复良好给予拔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除不做腰大池引流外,其他治疗措施与治疗组相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对两组计数资料进行分析。

2 结 果

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VS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脑积水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

3 讨 论

正常生理情况下,成人每天可产生约400~500 mL脑脊液,分泌与吸收呈动态平衡状态。LCFD时保证引流量少于分泌量,不会造成引流过度,颅内压(ICP)不会有较大的波动。应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引流速度进行控制,过度引流可能会导致脑疝,还可导致蛛网膜下腔的塌陷,无法对异常脑脊液进行彻底冲洗,当ICP过低时,脑脊液的分泌会发生代偿性增多,可能诱发脑积水[2]。很大一部分神经外科手术会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如何安全度过脑水肿期,对于预后至关重要。有文献报导,在炎症和出血时,持续将不正常的脑脊液引流到体外,可减少蛛网膜下腔的粘连和脑水肿,且能刺激脑脊液分泌,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3]。动脉瘤一旦破裂,导致机体出现SAH,其后会发生长时间的血管收缩,颅内动脉逐渐出现异常,称为CVS,可导致SAH患者发生死亡和致残。因此,要对CVS进行防治,重要措施是尽快清除积血,减少其对脑膜、血管、神经等的刺激[4]。

与其他器官相比,颅内感染的机会较低,因脑组织有头皮、颅骨和脑膜保护,且存在血脑屏障。但经过开颅手术,导致脑的外围保护组织及血脑屏障遭到破坏,近年来术中植入性器材的广泛应用,使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存在诱发因素时,一旦细菌入侵脑室,对细菌的控制便会相对困难[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引流,使SAH积血尽快清除,ICP缓慢降低。在术后对脑脊液进行常规、生化检查及药敏实验,选择敏感抗生素行鞘内治疗,可有效防止CVS、再出血、脑积水及颅内感染等,改善预后。

LCFD的优点:可使各种原因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治愈,减少血性脑脊液对脑膜的刺激;可降低颅内压,使脑灌注增加;同时,减少多次腰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穿刺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6]。另外,持续腰大池引流及鞘内注射敏感抗生素临床效果明显,又十分方便,易于掌握,而且带管时间长,可留置10~15 d,而脑室外引流只能留置1周左右。置管要满足以下条件:ICP突然增加的因素已解除,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要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适当范围,防止再出血。本技术在降低ICP时平稳而缓慢,要保证其不能有太大的波动。引流时不能只是单纯的降低颅压,而应先对颅内高压行手术治疗,尤其是由颅内有局灶性占位病变、脑室内积血形成铸形等情况导致的。置管前,若怀疑颅压较高,或腰穿时发现压力>2.67 kPa,应优先为患者降低颅压[7]。

建议LCFD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手术过程应严格无菌操作,最好在神经外科监护室进行,室内行紫外线和消毒机等消毒,牢靠固定引流管,严防在翻身、搬动的过程中使引流管滑出,引流管出口的高度应距侧脑室平面约15~20 cm,在此范围内适当控制引流速度,目前已有带刻度的产品。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瞳孔异常,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应保持引流的通畅。出现堵塞后用生理盐水或尿激酶稀释后,缓慢冲洗,使引流恢复通畅。③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引流量,对CSF中的红细胞及其形态进行鉴别并记录。当红色引流液变为鲜红色时,说明有再出血的迹象,要及早报告、处理[8]。LCFD常见并发症有以下几点:①引流管不通畅:引流管的位置不当,过深或过浅,引流管打折,血块堵塞或红细胞降解产物积聚等原因均可导致堵管;②感染:进行引流袋操作时,未做到严格无菌,或由于带管时间长,反复进行逆行冲洗等引起。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颈项强直等类似脑膜炎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脑脊液混浊,白细胞含量升高或出现脓细胞;③颅内血肿:引流的速度过快,可造成颅内压过低,导致桥静脉撕裂,引起硬膜下或脑内血肿,如控制住出血,多半可自行吸收;④神经根刺激症状:引流管会对马尾神经造成刺激,导致下肢不适,二便障碍等,拔管后在短期内可消失;⑤低颅内压:在头痛及头部抬高时加剧,将头位放低时可减轻;⑥颅内积气:进行引流袋更换时,气体可逆行进入椎管,也可由引流过度导致。另外,拔管时一定要注意操作轻柔,防止引流管折断在椎管内,如果出现此情况需手术取出。

综上所述,对部分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早期行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系统的积血可尽快清除,防止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患者的预后起到改善作用,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费用低,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黄琦,蒋晓星,王伟民,等.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的临床应用及现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3,8(12):571-573.

[2] Ronald AH.Cerebrospinal fluid leak following acoustic neuroma removal[J].Laryngoscope,1994,6(104):40-58.

[3] 涂通今.急症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56-57.

[4] 胡晶琼,张苏明.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9(2):86.

[5] 唐莎,周莉,刘群,等.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3):214-218.

[6] 吴健红.脑室引流的护理[J].广东医学,2000,11(21):11.

[7]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2.

[8] 黄清海,刘建民,许奕,等.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初步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22(8):784-786.

R651

B

1671-8194(2014)18-0191-02

猜你喜欢

大池脑积水蛛网膜
3M伤口敷料在持续腰大池引流中的固定导管效果分析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皮下隧道式腰大池外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分析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脑积水的影像诊断技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