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注射液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

2014-01-25王崇奇隋健史彦香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0期
关键词:普外科丹参下肢

王崇奇隋 健史彦香

(1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龙山卫生院,山东 日照 276800;2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卫生院,山东 日照 276800;3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山东 日照 276800)

丹参注射液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探讨

王崇奇1隋 健2史彦香3

(1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龙山卫生院,山东 日照 276800;2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卫生院,山东 日照 276800;3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山东 日照 276800)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丹参注射液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48例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48例患者按照入院治疗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4例,治疗期间未应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74例,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血液黏稠度、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各项数据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Ρ>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栓的发生率为10.8%,对照组为29.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的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意义重大,值得重视和推广。

丹参注射液;普外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酶原时间

下肢静脉血栓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中的不正常凝结而导致的一种血栓现象,是普外科临床手术后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深静脉血栓会导致继发性肺栓塞以及远期深静脉功能不全,临床疗效不明显,十分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有文献报道,对普外科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近年来,我院采用该种方式治疗也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48例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采用丹参注射液预防普外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48例行外科手术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4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4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0例,年龄在23~75岁,平均(47.36±11.0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24例,股骨干骨折患者26例,股骨转子骨折8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股骨髁上骨折6例;观察组患者74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20~76岁,平均(18.21±12.03)岁,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2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27例,股骨转子骨折9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股骨髁上骨折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的初步分析未见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普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治疗,术前3 d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每天20 mL行静脉滴注治疗[1],并在术后12 d连续用药4 d,每天20 mL。

1.3 临床观察

所有患者均针对临床检查和诊断的结果进行相应的临床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操作依据常规手术程序进行。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注意患者治疗期间的面色、患部恢复情况等,监测患者的脉搏、体温、血压等指标,记录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后1周对患者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注意患者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症状[2]。

1.4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Ρ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表示,采用t检验,Ρ<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诊断标准依据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标准[3]进行。观察组患者的AΡTT水平由治疗前的(28.41±3.70)s下降为(27.38±3.58)s,ΡT由(12.79± 0.59)s降为(12.38±0.48)s,Fbg由(3.34±0.33)g/L降为(3.27 ±0.32)g/L。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的水平依次为:治疗前:(27.88±3.89)s、(12.47±0.49)s、(3.42±0.34)g/L;治疗后:(31.10±5.12)s、(14.11±0.89)s、(4.17±0.52)g/L,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各项数据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Ρ>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栓的发生率为10.8%,对照组为29.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

3 讨 论

在普外科手术,尤其是大手术中存在较多会导致患者出现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术后3~7 d是易发肺栓塞的高峰阶段[4]。当前,临床尚不十分明确导致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临床分析可能患者术后已经存在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加之手术操作会增加其发生的概率。经临床研究认为,吸烟史、高龄、肥胖等都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

恶性肿瘤会打破患者的血管系统,进而引发纤维蛋白沉积和降解平衡的破坏,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凝血机制异常,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含量增加,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凝血酶时间延长,可能会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且肿瘤组织本身就可分泌出促凝物质,如组织因子等物质会促进机体处于一个较为高凝的状态,进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5]。同时,外科手术的损伤会促进凝血酶系统的激活,上述几种原因结合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丹参是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具有有效改善血流的作用,能够降低血液黏度,减轻术后出现的临床凝血倾向和血流阻滞的程度,进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除此之外,丹参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够预防血栓形成,可改善患者微循环。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血栓的形成率为10.8%,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可见其临床意义,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1] 蒋科卫,温建民,程桯,等.益气活血法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对照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8(7):109-110.

[2] 程昭霞,史玉林,汪桂兰,等.丹参注射液预防妇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3(4): 198-199.

[3] 李东晓,卢海燕,李惟国.蝶脉灵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5(14): 106-107.

[4] 张波,徐无忌,陈青,等.丹参注射液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7):120-121.

[5] 李柏钧,王志维,王龙,等.丹参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术后红细胞免疫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11(22):195-196.

R619

B

1671-8194(2014)10-0202-02

猜你喜欢

普外科丹参下肢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