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靶区和正常器官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分析

2014-01-25王文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0期
关键词:腮腺靶区鼻咽癌

王文成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靶区和正常器官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分析

王文成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中靶区和正常器官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安全提供依据。方法62例鼻咽癌患者接受全程调强放疗,并在设计前、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3次CT扫描,将第2次和第3次的CT图像与第1次CT图像进行融合,分析腮腺体积、腮腺位置以及GTVnx体积变化等情况,分析其规律。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腮腺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占治疗前腮腺体积的百分率为1%~54%,腮腺位置也发生变化,外界明显向内发生移动,而内界变化不大,GTVnx体积仅1例增大。结论鼻咽癌患者在接受调强放疗的过程中,原发肿瘤体积、轮廓横径、腮腺位置、腮腺体积等均会发生一定变化,会影响到调强放疗的剂量分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和正常器官;变化规律;临床意义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是我国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生于鼻咽腔的侧壁和顶部,各年龄段都有发生的,但大多集中在30~50岁。调强放疗(IM-RT)是一种高精度的放射治疗,通过改变靶区内的射线强度来使靶区内任何一点都能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对每一个辐射野进行分割,使其成为多个线束,保证靶区与剂量分布能够实现三维适形,使靶区内的剂量率按需要进行相应变化。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中,调强放疗也存在分次治疗的靶区运动和摆位误差等问题,所以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靶区和正常器官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1.5~11年。全部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证实,均为低分化鳞癌,放疗前KΡS评分>70分。将患者按照1992年福州分期的标准进行分期,T1、T2、T3、T4分别为9、34、16、3例;N0、N1、N2、N3分别为6、25、22、9例;TNM分期:I、Ⅱ、Ⅲ、Ⅳ分别为3、9、40、10例。

1.2 方法

一共进行3次CT扫描,分别在设计前、治疗前和治疗后。将患者固定后,采用CT以3~5 mm的扫描层距进行扫描模拟定位,医师勾画的靶区包括亚临床病灶区域靶区(CTV)和鼻咽癌原发灶区域靶区(GTV),而物理师主要勾画脊髓和腮腺等重要器官的轮廓。3次CT图像的具体应用如下:①骨组织是相对固定的,所以为了降低误差要采用椎体作为参考,并选取2个基本参考点,第1个参考点是环椎前弓前缘第1层与身体中线交点,记为A1,第2个参考点是枢稚齿突第l层面与体中线交界处,记为A2。利用计划系统测量软件,将第1次CT图像和第3次CT图像横断面上的A1、A2到两侧腮腺内外界的距离进行测量,用以评估腮腺位置变化。②将第3次CT图像传送到Ρ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并与第1次CT图像相互结合,由放疗医师手工勾画横断面每层面腮腺轮廓以及放疗结束时GTV内出现的气腔,采用治疗汁划系统自带的计算软件在第1次CT图像上计算出腮腺体积和气腔容积,来评估GTVnx内气腔容积和腮腺体积的变化情况。③由于患者在放疗期间营养状况较差,会导致头颈部轮廓变得更加消瘦,所以要对其进行测量,以便更好地定量分折其变化规律。选取颈部l、2的A1、A2两点作为基本参考点,采用计划系统测量软件计算出上述两层面之间的横径,用以评估轮廓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ΡSS 16.0统计分析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均数比较用配对t检验,相关关系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

2 结 果

2.1 腮腺体积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腮腺体积为9.31~46.38 cm3,中位值为22.79 cm3,平均值为24.13 cm3。治疗后,患者的腮腺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变为0.20~23.64 cm3,中位值为7.49 cm3,治疗后占治疗前腮腺体积的百分率为1%~54%。

2.2 腮腺位置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后,腮腺位置也发生变化,外界明显向内发生移动,而内界变化不大。以A1、A2两点作为基本参考点,对于内界来说,A1与内界的距离在治疗前后分别为-0.73~0.42 cm,中位值为-0.01cm,平均值为0.06 cm;A2与内界的距离在治疗前后分别为-0.59~0.48 cm,中位值为0,平均值为0.04 cm,两层面差值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外界来说,在A1层面,A1与外界的距离在治疗前后的差值为-0.08~1.22 cm,中位值为0.61 cm,平均值为0.44 cm;在A2层面,A1与外界的距离在治疗前后的差值为-0.0~71.30 cm,中位值为0.59 cm,平均值为0.41 cm,两层面差值无统计学意义。

2.3 GTVnx体积变化情况。患者从第1次到第2次CT扫描的时间间隔为4~33 d,中位值为16 d。从2次CT图像上来分析原发病灶,发现1例体积增大,其轮廓增大1.99 cm3,2次CT的时间间隔为14 d。随着治疗的进行,GTVnx呈缩小趋势,其内开始出现气腔,将第1次和第3次CT图像进行融合对比后,发现GTVnx缩小0.11~10.42 cm3,中位值为2.63 cm3,占原体积的1%~29%。

3 讨 论

鼻咽癌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头疼、涕中带血、鼻塞、听力下降、耳部有闷堵感等。在治疗过程中,调强放疗可以按照靶区的三维形状以及一些危及器官之间的解剖关系,按照不同的权重对线束进行分配,能够有效减少通过危及器官的束流通量,同时又能增加靶区其他部分的束流通量,这样同一个射野内的强度分布就能够实现优化且不均匀[1]。经过对调强放疗中靶区及正常器官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索,发现原发肿瘤体积、腮腺位置、腮腺体积、轮廓横径等均会发生一定变化,会影响到调强放疗的剂量分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芦东徽,费振乐,郝文胜,等.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治疗效果与反应的比较[J].安徽医药,2010,14(2):200-202.

R739.63

B

1671-8194(2014)10-0184-01

猜你喜欢

腮腺靶区鼻咽癌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4D-CT在肺转移瘤个体化精准放疗中的研究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