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2014-01-25林峰
林 峰
(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林 峰
(成都市金牛区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期来我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道感染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热毒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11例,缓解10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有效17例,缓解1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7%,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利巴韦林;疗效观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具体指的是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90%以上的发生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无明显的年龄和季节趋向,感染病毒在机体免疫力低时侵入,并快速生长与繁殖,临床表现为咽喉不适,发热头痛等,一般1周左右即可痊愈,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感染很容易引发气管炎、肺炎及风湿热等疾病的发生,临床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一般应用抗病毒感染药物,本文选取近期在我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探讨了利巴韦林的临床疗效,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期在我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根据常规检查及《实用内科学》标准规定确定所选患者均符合标准要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流涕等症状。将所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4~65岁,平均年龄43.5岁;观察组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3~66岁,平均年龄4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其实际病情对症治疗,常规应用止咳、退热等药物,如患者有细菌感染症状可相应应用抗菌药物,注意抗菌药物的选择为头孢类或克林类药物。对照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热毒宁治疗,每天1次,应用250 mL左右的生理盐水稀释20 mL的热毒宁后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利巴韦林治疗,以250 mL的生理盐水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稀释200~600 mg的利巴韦林每天一次静脉滴注。所选药物均为国家准字号药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发热、流涕、及咽部充血等,治疗4 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4 疗效判断标准
有效:治疗4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有所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Ρ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比较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Ρ<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经过4 d的治疗,应用热毒宁至的对照组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有效11例,缓解10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有效17例,缓解1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7%,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利巴韦林应用效果较好。
2.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的比较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应用利巴韦林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的时间较短,退热时间为(1.07±1.00)d,止涕时间为(2.01±1.08)d,咽部红肿消退时间(2.41±1.03)d,止咳时间(1.71±1.21)d,对照组的退热时间为(2.71±1.33)d,止涕时间为(3.10±1.36)d,咽部红肿消退时间为(3.92±1.21)d,止咳时间(2.75±1.8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3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下降,停止用药后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讨 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内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生主要是以急性鼻咽炎为主的普通感冒、扁桃咽炎等表现,大部分都是由病毒引起,病毒感染后常继发细菌感染,病毒在人体的生长与繁殖导致细菌感染,含有病毒的唾液、雾滴等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与蔓延,发病早期患者咽喉不适或有轻微疼痛,伴发头晕发热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生患者咽喉有充血水肿现象,为避免病情恶化,需及时采取措施治疗[1]。利巴韦林是合成的核苷类看病毒药物,目前其作用机制并不清楚,但是它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着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利巴韦林作为一种广谱强效的抗病毒药物[2],当微生物遗传载体类似于嘌呤RNA的核苷酸使,它会对病毒复制所需要的RNA的代谢产生干扰作用,影响病毒的复制,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中,但是经临床证明,利巴韦林对于血液系统有一定的副作用影响,利巴韦林广泛分布于机体的所有组织,用药后约有三分之一的药量仍会保留在机体中,容易使细胞内的腺苷激酶产生依赖性,进而产生耐药性,所以不能长期使用,本组研究中,应用了利巴韦林的30例观察组患者用药4 d后,有效17例,缓解1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且起效快,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5),这说明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1] 叶作文,许必勇,罗勇,等.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09,7(6):75-76.
[2] 严途发.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评价[J].中外医疗,2009,3(31):73.
[3] 玛利亚·阿布吉力,阿丽娅·艾依提.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干扰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146-147.
R562
B
1671-8194(2014)10-01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