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灸并用治疗反复口腔溃疡验案
2014-01-2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药灸并用治疗反复口腔溃疡验案
黄宇新梁桂洪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反复口腔溃疡是以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损伤,介绍了运用知柏地黄丸内服,吴茱萸外敷涌泉穴,并艾灸神阙穴的方法治疗的一例验案。
口腔溃疡;中药;艾灸;外治
1 病例介绍
黄某,男,51岁,于2013年3月2日就诊。主述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2年余。患者2年来常患口腔溃疡,每次口腔溃疡必有咽喉疼痛,口渴喜饮,但饮不能多,伴有烦躁,时耳鸣,腰酸痛,夜间盗汗,纳眠可,大便干结,小便正常。查体:口腔黏膜色淡红,溃疡面色白而不红,扁桃体轻度肿大,舌红苔少,脉弱。证属肝肾不足,虚火上扰,治宜滋肝补肾,引火归原。处方:知母10 g,黄柏10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5g,泽泻l5g,茯苓20g,北沙参15g,麦冬15g,生甘草6g,生黄芪15g,柴胡12g,文火水煎20min,复煎1次,每日1剂,早晚分服,7剂为一个疗程。艾条悬灸神阙穴,每次半小时。外用吴茱萸粉末20g,用陈醋调成糊剂,睡觉前,敷于双足涌泉穴处,次晨取下,连敷30d为一个疗程。忌烟酒、辛辣饮食。治疗7d,口腔溃疡、咽喉疼痛消失,扁桃体肿大消除,停艾灸疗法。又治1w,口腔溃疡面渐趋痊愈,停中药汤剂,继续坚持吴茱萸粉末外敷2个月,跟踪1年未见复发。
2 讨论
反复口腔溃疡是以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溃疡损伤,溃疡分布在舌或口腔黏膜的软腭、颊、齿龈、唇等处黏膜,单个或多个发生,大小不等,其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中央凹陷,边缘清楚,黏膜周围红肿,溃疡处疼痛明显[1]。
反复口腔溃疡的病因一般认为是以一种或多种因素导致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和衰退而发生[2]。反复口腔溃疡中医称作“口疮”或“口糜”。辨证施治宜滋养肝肾之阴,引归上炎之阳。方中以知柏地黄丸为主方,滋阴降火,滋养肝肾。黄芪补气固表,托毒外出有敛疮生肌收口之效。生甘草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抗炎,抗溃疡,解毒,免疫调节和类激素样作用[3]。生地甘寒质润,既善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治疗口疮用生地、麦冬养阴生津以灭虚火,配伍北沙参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作用。又因病人平时烦躁,加柴胡以疏肝理气。
神阙穴,即神气所存之处,为任脉之要穴,总任一身之阴经。艾灸神阙则是“热者灸之……火就燥之义也”之理,亦即虚火上炎,艾灸神阙,引火下行归原以治病。涌泉穴[4]为足少阴肾经井穴,吴茱萸辛温大热,可温经散寒,理气止痛,导热下行。《灵枢》云:“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着,高取之;病在头这,取之足。”吴茱萸贴敷涌泉穴,通过对其持续的药物刺激作用,经渗透及经络的输布,发挥药物的效能,引火归原于下,具有滋阴降火作用,即上病下治之意。醋调敷,有清火解毒、敛疮生肌的作用。内外治法合用,辨证施治,以艾灸法求速效,在口腔溃疡痊愈后又以外敷法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增强治本效果。
[1] 周淑娟.口腔溃疡中医辨证论治[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5):98.
[2] 沈漪,罗冬青,史鹏翼.吴茱萸外用合并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28例[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5):75-76.
[3] 赵荣莱主编.临床中药学研究进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489-490.
[4] 孙玉芝.吴茱萸帖敷涌泉穴临床应用概述[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2):53-54.
R781.5
A
1007-8517(2014)08-0142-01
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