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线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4-01-25王兴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期
关键词:骨质增生曲度退行性

王兴辉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邻近组织(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和体征[1]。颈椎病临床主要包括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颈型及食管压迫型六大分型,其中又以前四类最为常见。该病现在诊断除依靠临床症状以外,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而X线检查便是最为简便的检查方式。本文收集自2006年3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240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以总结其X线的表现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40例患者年龄在29~72岁之间,平均年龄(48.3±7.6)岁,其中小于45岁者37例,45~60岁之间者114例,大于60岁者89例;病程在2月~26年之间,平均病程(8.6±2.3)年。职业主要包括教师、医师、学生、办公室文员等,主要存在长时间的低头看书、看报或长期于电脑前工作等情况。

1.2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颈背部酸痛及麻木感,颈项强直,单侧或双侧上肢或手麻木感,部分患者出现手握力减退,一般在伏案工作时明显加重,休息后缓解。

1.3主要体征 患者的临床体征主要有旋颈试验阳性、颈椎棘突旁压痛、上肢肌力减退、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反射异常、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等。

1.4纳入标准 临床符合西医关于颈椎病的诊断者;X线表现明显异常者。

1.5排除标准 颈部肿瘤患者;先天性颈椎畸形者;存在颈椎外伤史者。

1.6检查方法 采用飞利浦630 mA数字化平板X线摄影机对患者实施检查。患者站立位,常规摄照颈椎正侧位,部分患者需进行双侧斜侧位检查。仔细观察患者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有无增生及韧带钙化。

2 结果

骨质增生者172例,占71.7%;曲度异常者113例,占47.1%,生理曲度变直者113例,后突者59例;椎间隙变窄者68例,占28.3%,单发者41例,其中C4~C59例,C5~C626例,C6~C76例。多发者27例,其C4~C615例,C5~C712例;椎间孔变小变细者47例,占19.6%;韧带钙化者135例,占56.3%,项韧带钙化者71例,前纵韧带钙化者41例,后纵韧带钙化者23例,前纵韧带钙化及项韧带并存者3例;钩椎关节退变者106例,占44.2%,单侧者32例,其中C4~C5者10例,C5~C6者 7例,C6~C7者 15例,双侧者74例,其中C4~C5者16例,C5~C6者34例,C6~C7者24例;颈椎序列不稳者45例,占18.6%,其中,颈椎滑脱者29例,呈阶梯改变者16例;其它改变者11例,椎体后缘“双边”征4例,椎小关节面硬化7例。

3 讨论

3.1颈椎骨质增生 又称骨刺,是一种以关节软骨损害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生理性退行性病变,是由于颈椎边缘受到长期的慢性损伤而引起的瘢痕组织增生,最终导致钙质沉积而形成骨质。颈椎位于颅骨与胸廓之间,除了必要的承重之外,还经常做频繁而又复杂的活动,导致该部位容易出现轻度的劳损,甚至是较小的创伤,这就引起了该部位的组织增生,引起骨质增生。骨质增生本身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的表现,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发,为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日常生活中的姿势不正、局部感染、外伤、过度负荷及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关。骨质增生本身是机体自我修复代偿的结果,当机体出现增生后,关节面的负重面积会增大,故而关节的稳定性及承重能力增加,以弥补因劳损所致的椎体不稳现象。该病临床X线主要表现为椎体边缘的骨质出现硬化增白,边界较为锐利,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刺及星点状骨性致密影。椎体的形态多会呈现扁长方形,椎间隙也会相应的变窄。

3.2生理曲度异常 主要包括变直及后凸两种类型。生理曲度变直多是由于姿势不当所致。一般情况下,人体生理曲度变化采用弦线到弧线顶点的垂直距离来判断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距离正常值是(12±5)mm,当距离>17 mm时为曲线加大,当距离在0.1~0.8 mm时为曲线变直,当距离为负值时说明曲线反张;其中,弦线为枢椎齿突后上缘至岛后下缘的连线,弧线为各颈椎后缘的连线[2]。X线主要表现为生理曲度的改变,多伴有椎间隙的前窄后宽,这种变化往往发生在骨质增生之前。应当注意的是在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生理曲度异常时,要采用统一的中立位体位,即站立时颈椎的前屈后仰程度要以听鼻线平行于水平面为标准,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在侧位片上经测量显而易见, 但颈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在早期尚难确定,仅表现为颈椎失稳即生理曲度异常[3]。

3.3椎间隙变窄 正常的颈部椎间盘为前宽后窄的楔形,这与人体正常的颈部生理曲度相适应。当颈部过度的劳损或是发生软组织的感染时会造成颈部椎间盘的损伤,造成颈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引起颈部结构的失稳,使上位颈椎的下关节面逐渐滑向下位颈椎的上关节面,可引起椎间孔的狭窄。同时,椎间盘结构的变化会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头痛、头晕及颈部的压痛。

3.4韧带钙化 颈椎韧带钙化以项韧带钙化最为常见,该韧带上连接枕外隆突及枕外嵴,下与有所的颈椎棘突及其棘突韧带连接,因而项韧带的钙化的长轴线与颈椎棘突线相互平行。其发生钙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机体代谢平衡失调有关。同时,钙的负平衡可引起骨内无机盐沉积,有机物减少,骨骼的弹性及韧性均减退,脆性增加,而关节软骨内的水分、透明质酸及胶原亦会相应的减少,关节软骨出现退行性病变,引起关节面的代偿性增生。由于下部颈椎的活动度较大,因而C5、C6椎体后缘钙化更为明显。项韧带钙化X线主要表现为长条状钙化影,这与其自身的生理分布相关,一般下缘较粗,上缘较细,可呈水滴状,边缘多较为光滑,密度较为均匀,钙化带的中间可见到横形透亮线。部分呈现豆点状钙化灶,可单发,也可多发,侧位片容易发现,正位片由于容易与椎体重合,区分困难。

3.5颈椎滑脱 退变性颈椎滑脱是指由于椎间盘和/或小关节等结构的退变引起椎间盘和/或小关节间隙狭窄,相互制约关系丧失而导致的椎体滑移,但不伴有椎弓根的断裂[4]。颈椎滑脱多是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引起,X线主要表现为颈椎的自然弧度消失,生理曲度呈现阶梯状,部分患者由于椎体不稳发生旋转而出现双突症及双边症。颈椎滑脱后容易导致颈椎生理结构的改变,压迫周围的血管及神经,严重者可造成交感神经症。

3.6钩椎关节退变 在正位片上,正常人体的钩椎关节表现为在椎体上两侧的三角形突起,外缘一般不超过椎体旁连线,且双侧对称;关节间隙的边缘较清楚,且左右对称。钩椎关节发生退变时,X线上主要表现为钩突的不同程度增生及关节间隙的狭窄。在正位片上常常表现为钩突呈舌状突出,多超过椎体旁连线,且常伴有,椎管矢状径缩短;在侧位片上主要表现为钩椎及椎间孔的形态及大小的改变,可见到不同形状的骨赘向椎间孔内突出。

X线检查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颈椎病的病理性改变,且价格低廉,可以作为颈椎病的首要检查方式。

[1] 张锋,周钢,王顺生.颈椎病327例X线诊断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11,6(18):5-6.

[2] 顾强业,童艳祝,刘兴.中青年颈椎病的X线诊断价值.中国基层医药,2007,14(5):858-859.

[3] 项光涨,陈光华,刘克昌.X线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浙江实用医学,2007,1(1):56-57.

[4] 张咏,贾连顺,周许辉.颈椎退变性滑脱的诊断与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5):1306-1307.

猜你喜欢

骨质增生曲度退行性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骨质增生常见误区释疑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
颈椎不宜太直
年纪大了,如何避免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自然老化现象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黄酮类化合物在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