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病例分析
2014-01-25陈燕杰
陈燕杰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附着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往往起病急、发展快。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可危及母婴生命。而其诊断、处理是否及时与母婴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诊断、积极处理是抢救母儿生命的关键。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发生胎盘早剥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依据第二版《中华妇产科学》的分类方法[1],即根据胎盘剥离面积将胎盘早剥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以显性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积通常不超过1/3。重型:以隐性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积超过1/3。
1.2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 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共计分娩1266例,发生胎盘早剥12例,发生率0.95%;产妇平均年龄30.92岁(27~41岁);初产妇10例,经产妇2例,双胎2例;平均孕次2.83次(1~5次);平均孕周36.5周(32+3周~39+6周),早产发生率58.33%(7/12);胎盘位置分别为前壁7例、后壁3例、侧壁1例、宫底部附着1例。
12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中1例为完全性HELLP综合征,1例为部分性HELLP综合征;3例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6例出现血性羊水。
1.3分娩结局 1例于孕34+5周来院时已发生胎死宫内,并且宫口已开全儿头已剥露,即刻予以阴道助娩,胎盘与胎儿同时娩出,随后宫腔内清出670 g血块,产后出血1600 ml,产后检查胎盘可见整个胎盘约9/10的面积被压挤成片状。其余11例均于诊断后即刻行剖宫产。产前产后的平均总出血量544 ml(200~1600 ml),有3例出血超过1000 ml。12例中有4例为重型胎盘早剥。新生儿除1例死胎,1例出生评8分,1例出生评9分外,其余出生评分均为10分。有3例产后检查发现脐带过短。
2 讨论
胎盘早剥主要是由于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并逐渐扩大,使胎盘自附着处剥离与子宫壁分离,严重者可发生子宫卒中、DIC等并发症。且不同程度的剥离其表现也不尽相同。目前,国内报道胎盘早剥的发病率为0.46%~2.1%,围产儿死亡率为20%~35%[2]。
多项临床资料显示,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外伤、脐带过短以及吸烟等[3,4]。甚至长期卧床保胎亦可诱发胎盘早剥[4]。作者的病例中就有1例双胎自24周起即入院保胎,长期卧床至34+6周时突然发生胎膜早破见血性羊水,诊为胎盘早剥行急诊剖宫产,术后检查胎盘剥离约3/5。另有一例为孕36+4周,雨夜连续开车4 h后出现腹痛,来院检查时发现胎心慢(60~80次/min),子宫张力较大,持续长时间不能很好缓解,诊为胎盘早剥行急诊剖宫产后发现,胎盘剥离面积约4/5,仅脐带根部尚未剥离。以上结果说明:胎盘早剥若能即刻行剖宫产,即可减少母儿并发症,减少围产儿死亡,防止DIC与子宫卒中的发生。
作者认为注意了解病史及诱因,重视临床症状及体征,综合分析、动态观察、反复检查,能提高早期诊断率。对诱因不明确、症状不典型、后壁胎盘、轻型胎盘早剥及B超检查阴性者更应有足够的警惕,以免延误诊断。
同时,建立健全孕产妇三级保健制度,加强产前检查,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及早发现高危孕妇,对妊娠期高血压等孕期并发症给予早期积极治疗,将有助于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26-430.
[2] 张华,姚珍薇.胎盘早剥的发病因素及早期防范.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11):697-699.
[3] 陈颖,张建平.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6):420-422.
[4] 黄振宇,刘国莉,王山米.胎盘早剥的早期临床诊断.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8,9(6):42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