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鼻甲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2例分析
2014-01-25韩飞朱丹
韩 飞 朱 丹
(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123000)
下鼻甲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2例分析
韩 飞 朱 丹
(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123000)
目的 探讨下鼻甲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采用下鼻甲外移术的5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随诊半年,总有效率96.15%,患者痛苦较小,无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下鼻甲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效果肯定。
肥厚性鼻炎;下鼻甲外移术;疗效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在临床上,其病变以下鼻甲最重。药物治疗无效者常需手术治疗,但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痛苦、术后出血多、康复慢。2010年8月—2013年2月,采用下鼻甲外移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18~59岁,平均32岁;均为以持续性鼻塞为主诉的慢性肥厚性鼻炎。结合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检查而确诊;排除因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等病变引起的鼻塞。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局麻鼻内镜下操作。双侧鼻腔黏膜用1%地卡因加0.1%肾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3次,然后用1%利多卡因加少量0.1%肾上腺素下鼻甲根部黏膜下注射浸润麻醉。下鼻甲表面用薄棉片保护鼻甲黏膜,以剥离子伸入下鼻道中点向内上方上抬下鼻甲,使下鼻甲从根部骨折内移,随后于下鼻甲内侧分前、中、后三点向外按压,敞开总鼻道,使下鼻甲与中隔距离≥3 mm。总鼻道填入膨胀海绵,术后48 h取出,术后72 h行鼻腔冲洗。
1.3 疗效判定 半年后评定疗效。①显效:鼻腔通气好,症状消失或减轻,鼻腔检查下鼻甲与中隔、鼻腔底壁间距3~4 mm。②有效:鼻腔通气改善,伴随症状消失,下鼻甲与中隔、鼻腔底壁间距2~3 mm。③无效:治疗前后鼻阻塞无任何改善[1]。
2 结果
52例患者中,显效4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5%。术后复发无效的两例患者后经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取得满意通气效果。所有患者鼻腔无严重出血及粘连。
3 讨论
下鼻甲由黏膜、黏膜下组织和下鼻甲骨构成,其中黏膜下组织为一勃起组织,许多原因可引起下鼻甲体积增大或其位置异常,都会引起鼻腔通气面积缩小,从而引起鼻塞症状。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常因多种原因难以把握切除下鼻甲黏膜的多少,切除过多可能造成萎缩性鼻炎,太少又效果不良;且为创伤性手术,破坏了下鼻甲正常黏膜,导致瘢痕愈合,影响鼻腔生理功能。下鼻甲外移术既保护了鼻腔黏膜功能,又能有效地增宽总鼻道,而且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后的下鼻甲厚度较术前变小。苏英锋等[2]认为,由于下鼻甲外移后通气功能变化的同时,鼻腔内气流湿度、温度及气流通过时形式发生改变,可能引起鼻气道结构持续缓慢的继发改变,从而引起下鼻甲黏膜及黏膜下组织重塑,促进了鼻通气功能恢复。本文结果表明,采用下鼻甲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疗效满意,无明显骨质复原情况,无粘连发生,无空鼻综合征及鼻泪管阻塞情况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1] 郑中直.耳鼻咽喉科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4.
[2] 苏英锋,孙秀珍,刘迎曦,等.鼻中隔矫正术或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对鼻腔模拟气流场及气道结构影响的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2):96-100.
1672-7185(2014)04-0054-01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4.031
2013-11-15)
R76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