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史中“现代八纲辨证”起源中的“虚假”❋
2014-01-25于晓通李成卫
于晓通,李成卫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ehel fucau lt,1926~1984年) 是20 世纪最有个性和独创性的哲学家,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代表。福柯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知识主体是如何被建构成的”这一问题时引入“知识考古学”方法,比较集中地阐述了他的后现代历史观。
1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从知识轴线上提出了对知识史根本概念的重构问题[1]。 《知识考古学》要求恢复历史文献的考古意义, 拒绝传统实在论的历史客观性,认为其历史客观性只是话语建构而成,不存在跨知识型的客观性,只能在特定的知识型或认识阈中谈论才有意义;历史主体只是一个变项,或者说是一个陈述变项整体派生出来的功能和可能位置的游戏而已。关注那些通常被历史学家删掉的零落时间中的印迹,从人类历史的连续性中寻找那些被断裂的偶然性,才能真正获得福柯《知识考古学》意义上的知识。沿着知识轴线的考古探测方法对现代文献考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福柯《知识考古学》对传统历史论证方法问题的分析
福柯认为,传统历史论证方法是在4个基本预设基础上建立的。一是话语单位形成是由于陈述群参照的是同一话语对象,或者说由于存在着同一的话语对象(“《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对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论述”这个物),才可能形成话语单位(“八纲辨证”这个词);二是陈述形式的连贯性可以确保话语单位的有效性,或者是由于存在超验的主体或者由于心理主观性这类统一的、连续的主体来保证陈述类型的个体化[2]。如果我们采用传统历史论证方法对研究对象作起源考察,“当我们要更久远地追踪这种时间的线索时,却一下子失去了足迹”[3],说明这种连续性是人为连贯起来的,经不起历史事实的考察;三是概念的一致性,传统编年史另一个前提就是由于存在着持久的一致性概念,围绕这些概念建立起来的陈述群构成了同一个话语单位(八纲辨证)。话语单位(八纲辨证)的存在是由于它由古至今一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福柯《知识考古学》角度来看,将“现代八纲辨证”体系与《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看做具有概念的一致性是不准确的;四是同一主题。传统历史论证方法还认为话语单位整体性还可以通过统一、连续、稳定的主题加以保证[2]。
2.1 “现代八纲辨证”中的“虚假”
中医学概念和学说源流研究,由于普遍采用传统历史论证方法研究起源、连续性和总体化的分析方法,这类研究所构建的学术史、概念史、观念史,是米歇尔·福柯所批判的[2]。下面将以现代《伤寒论》中八纲辨证为例,简单分析八纲辨证学术史在传统历史论证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2.1.1 起源中包含的“虚假” 《伤寒杂病论》应用八纲辨证,是现代《伤寒论》学和现代中医诊断学一个公认的学术观点。朱文锋《中医诊断学》对“现代八纲辨证”源于《伤寒论》的论述也明确而典型,并对其做了历史论证:“《内经》虽无“八纲”这一名词,但却有八纲具体内容的散在性论述,并且基本确定了其相互间的辨证关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已具体运用八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方隅曾说:“仲景治伤寒……无出乎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明·陶节庵《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中说:“审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真切……治之庶无误差。”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4]”“八纲辨证是临床最基本的辨证方法,可适用于一切疾病的辨证。‘八纲’的概念虽到明代才正式归纳提出,但早在《内经》中便有八纲辨证的原则性提示,《伤寒杂病论》中也有其实质内容。[5]”这个论述过程有什么问题。
可以看出,书中引用古代医家对《伤寒论》的阐述,按照先后顺序对文献进行整理的过程让大家觉得“现代八纲辨证”出自《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是有理有据的,可问题在于不管是《黄帝内经》还是《伤寒杂病论》,全书自始至终都未提到过“八纲辨证”一词,将“现代八纲辨证”源头直接追溯到《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据此来分析“现代八纲辨证”起源这种方法,如果应用在运用经典理论基础上发展新学说、构建新应用体系时这是正确的,但在学术史研究中需要的是客观事实,不能有半点虚假,因为历史就在那里,我们需要去还原真实历史,而不是假设历史过程,也是文献考古意义所在,一旦有主观臆断就会人为地制造认识上的混乱,就像生物考古学在研究人类进化史中,至今为止我们因为缺少确凿证据证明人类起源于何处,所以仍然无法解释人类是从哪个物种进化来的,生物考古学这种不随意下定论的考古方法和态度值得文献考古学习。当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于生物考古学研究来说也是一种桎梏,所以上文中对起源进行假设的方法是福柯《知识考古学》所批判的,在文献考古中也应该尽量去避免。
2.1.2 连续性中包含的“虚假” 陈亦人在《伤寒论语释》中指出:“《伤寒论》在六经分病的前提下,十分重视八纲辨证,虽然未明确提出‘八纲’的名称,而八纲辨证精神却贯穿在《伤寒论》全部内容中。明·陶节庵对此早有认识,如指出‘夫……无出于表里虚实阴阳冷热八者。’徐春甫更冠以‘纲领’二字,如‘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字,为伤寒之纲领。’程郊倩提出《伤寒论》乃医门之轨范,其中教人如何辨阴阳表里,如何察寒热虚实。”由此可证,八纲确实是《伤寒论》辨证理论核心之一,是《伤寒论》辨证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6]。
文中指出,“虽然未明确提出‘八纲’名字,而八纲辨证精神却贯穿在《伤寒论》全部内容中”。然后又对古今医家针对《伤寒杂病论》八纲论述进行引证,让《伤寒杂病论》中“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与“现代八纲辨证”成为具有连续性的理论体系,再证明《伤寒杂病论》中“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就是“现代八纲辨证”理论体系。这种方法在《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研究中很常见,在证明过程中为论证结论的正确性而选择论据,多采用后世类似、近似、相当于“现代八纲辨证”的学术观点,来证明“现代八纲辨证”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到今天始终一致、具有连续性,这种方法从福柯《知识考古学》角度看来缺乏严谨性。如《伤寒杂病论》中“表里”和“现代八纲辨证”中“表里”是不同含义。《伤寒杂病论》中“表证”是体表症状,如168条“表里俱热”是指体内与体外肤表都有热象,“表”是指空间概念上人体躯干外部躯壳,包括四肢、官窍、经络、血脉等;“里证”是躯体内部症状,“里”是指躯体内部脏腑、胃肠、腹中。“现代八纲辨证”中,“表证”强调“皮肤肌腠等部位的病变,若无表证的特征性表现,仍不得称为表证”[7]。 “现代八纲辨证”中“表里”已经成为纲领性的概念,显著区别于《伤寒杂病论》中“表里”。由于处于不同时间和空间,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概念已经完全不同,一个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具有不同概念的词语,要想具有相同的概念就需要将二者变成同一个“话语单位”,并具有“陈述连贯性”以及“概念一致性”且具有“同一个主题”,这就是福柯《知识考古学》中指出的传统编年史问题所在。据此分析,《伤寒杂病论》中“表里”和“现代八纲辨
证”中“表里”之间并非同一概念,所以二者之间具有连续性的说法要慎重。
2.1.3 总体化中包含的“虚假” 上述2例中为使《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与后世“现代八纲辨证”体系在观点上保持一致性,论证过程中不引用与“现代八纲辨证”不同观点学说,以保障前后观点同一主题性,且不说历代医学百家争鸣,各有治则治法且并未形成统一完整体系,单就秦汉时代医经家和经方家之间。就有不同学术观点。一是《史记》记载有东周名医扁鹊运用“八减之剂”治病;《汉书·艺文志》始记载有经方十一家,其云:“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二是张仲景在所撰用著作《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中也多属于医经家文献,而医经家“六经学说”为张仲景所借用建立伤寒病理模型。这些学术观点对后世起到了很深地影响作用,但为了保证前后观点之间“同一主题”和“话语的连续性”,只分析仲景《伤寒杂病论》一家之言而不去考察其他医家观点对后世影响,这也是福柯《知识考古学》所指出的传统历史论证方法中存在的“同一主题性”和“话语的连续性”问题。
上述所用就是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对传统历史论证方法中起源、连续性和总体化的分析方法,将《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与“现代八纲辨证”理论预设为是统一、连续、稳定的同一主题以保证话语单位整体性,在这基础之上用后世类似、近似、相当于“现代八纲辨证”学术观点去论证后者是起源于前者与前者具有“连续性”和“同一主题”的方法,正是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所极力批判的。
3 小结
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为中医学术史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角度,让我们可以用尽可能客观的方法去了解历史真相。当然《知识考古学》也有其自身缺陷,任何一个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但《知识考古学》中的方法论让我们学会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客观地去分析历史,这种分析方法对于中医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田海平.论米歇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J].长春: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03):16.
[2] 余章宝.传统历史话语的颠覆—福柯《知识考古学》的后现代历史观[J].厦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12.
[3] 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8.
[4]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44.
[5] 朱文锋.辨证统一体系的创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4.
[6] 陈亦人.《伤寒论》语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
[7] 李成卫.表里的界限——《伤寒论》表里概念的知识考古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