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荨麻疹举隅
2014-01-25王和平王闯闫景东许晓蕾邹红
王和平,王闯,闫景东,许晓蕾,邹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笔者以张仲景《伤寒论》辨证施治思想为基础,将北方多发的荨麻疹辨证分型为风寒犯表、阳虚感寒、表寒内饮等进行治疗,收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兹介绍如下。
1 桂枝汤
张某某,女,30岁,2009年10月11日初诊。全身泛发白色风团、时起时消1年余,常于出汗后或遇风寒后发病,发病时全身散在白色风团,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刻诊: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缓。证属风寒犯表,卫外不固,营卫不和。方选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桂枝 15g,生黄芪 30g,白术 10g,荆芥 10g,防风10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6片,大枣6枚,7剂,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服。7剂后,瘙痒减轻,风团偶有发作。效不更方,继服20剂而愈。
按语:本案患者因内气血虚弱,卫外不固,故方以玉屏风散益气健脾,固表。外因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故用桂枝汤疏散风寒,调和营卫。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黄芪补气健脾,于内可大补肺脾之气,于外可固护肌表;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补气之功;防风解表祛风,三者合用,既可扶正又可驱邪。方中桂枝宣卫阳,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邪;芍药益阴敛阳,桂枝、芍药合用调和营卫,生姜辛散助桂枝散表邪;大枣、甘草为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诸药合用调和营卫、解肌祛风,营卫和,病自愈。
2 麻黄附子细辛汤
刘某某,女,25岁,2011年9月20日初诊。荨麻疹20年余,遇风冷则起白色风团,时起时消。刻诊:畏寒怕风,手足凉,舌质淡,水滑舌,便日一行,偶有便溏,伴腰酸脉沉细。证属阳虚感寒证,治以助阳解表,疏风止痒。方药:麻黄10g,制附子10g(先煎),细辛5g(先煎),干姜 10g,荆芥 10g,防风 10g,黄芪 30g,炙甘草10g,生姜6片,大枣6枚,7剂,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服。7剂后畏寒略减轻,便溏,水滑舌,脉沉小数。三诊处方:麻黄10g,制附子15g(先煎),细辛5g(先煎),全蝎 10g,荆芥 10g,防风 10g,黄芪 50g,白术 10g,苍术10g,炙甘草10g。14剂后,畏寒明显减轻,风团发作次数减少。腰酸减轻,舌质淡,舌根薄腻苔,脉沉滑小数。上方续服14剂,诸症皆消。
按语:此患系阳虚体质。畏寒怕风属卫阳不足,便溏腰酸系脾肾阳虚,阳虚不达四末,故手足不温,肢冷。水滑舌本为少阴寒象,故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加减,一诊效果不显,二诊加大温里药,加大附子用量,全蝎既温里又祛风通络,同时加术助脾运化,运化有力则气血生化有源,共奏温经散寒,助阳化气,疏风解表之效,皮毛腠理和则病愈。
3 小青龙汤
赵某某,男,15岁,2012年8月15号初诊。8岁患过敏性鼻炎,2011年7月起荨麻疹。刻诊:风团色白,伴见鼻塞,喷嚏,流清涕,舌淡红,有齿痕,薄腻苔,脉滑。证属外寒内饮,方以小青龙汤加减。方药:麻黄10g,桂枝 10g,白芍 10g,细辛 5g,干姜 10g,清半夏10g,五味子 10g,地龙 10g,白芷 10g,辛夷 15g,苍耳子15g,甘草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服。7剂后复诊,鼻塞,喷嚏、清涕消失,荨麻疹已2日不发。今晨起有少量风团发作,自觉乏力,余无不适。上方去地龙、辛夷、苍耳子,加党参15g,太子参15g,7剂水煎服。7剂后荨麻疹已有6日未发,原方7剂续服巩固疗效。
按语:此系素有伏饮,又外感风寒,引动内饮,搏于肌肤而发荨麻疹。方中麻黄、桂枝发汗散寒,以解表邪;白芍和营养血;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敛气生津;清半夏燥湿化痰;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起到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鼻塞,清涕量多,用苍耳子、辛夷、白芷宣通鼻窍。
4 结语
荨麻疹的病因大多不明确,所以现代医学也难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中医辨证,只要病机吻合,常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中医药的治疗荨麻疹有更广阔的前景,经方的研究和推广必然有利于荨麻疹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