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外感高热360例疗效观察
2014-01-25李正平
李正平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中医院,657100)
推拿治疗小儿外感高热360例疗效观察
李正平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中医院,657100)
发热是小儿常见症状,高热亦为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对患儿健康危害较大。过高的体温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出现紊乱,尤其是大脑皮质的调节功能失常,患儿易出现神昏、惊厥等。因此,降温处理对防止器官损害极为关键,选择方便、有效、快捷、持久、副反应少、易为小儿与家长接受的退热方法尤为重要。笔者采用小儿推拿外用降温,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儿科住院门诊收治外感患儿360例,其中男212例,女148例;年龄最大8岁,最小6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其中男104例,女76例;年龄(4.2±2.4)岁;体温(39.0±2.5)℃;上呼吸道感染126例,急性扁桃体炎29例,肺炎16例,痢疾7例,脑炎2例。对照组180例,其中男108例,女72例;年龄(4.6±2.8)岁;体温(39.0±2.4)℃;上呼吸道感染122例,急性扁桃体炎38例,肺炎13例,痢疾6例,脑炎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原发病构成、起病时间及发热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1]:体温超过39℃(腋窝体温)为高热。凡属急性外感发热伴或不伴有恶风寒、口渴、咽干痛、头痛、身痛、面赤唇红、尿黄短少、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浮数等症,体温≥39℃的疾病。西医诊断标准[2]: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体温在39℃以上,伴或不伴有全身不适,精神差,扁桃体上可有点斑状渗出物或白色疱疹或溃疡等。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外感高热诊断标准;②年龄<12岁;③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脑、肝、肺、肾及其他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精神疾患者;②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原发病治疗相同,如合并感染加用抗生素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观察期间不使用其他退热剂或物理降温。
观察组:采用小儿推拿的开天门(50~100次)、推坎宫(50~100次)、揉二扇门(50~100次)、揉小天心(50~100次)、清心经(50~100次)、清肺经及劳宫穴(50~100次)、打马过天河(200~300次)、推六腑(200~300次)。推拿总时间约10~20min。
对照组:采用75%乙醇100ml兑水500ml擦浴(温度应保持在30℃左右),先擦四肢,自近端至远端,由外侧至内侧各擦1遍,每遍4~8min,腋下、腹股沟处重点擦洗,后背头部至臀部擦4min,擦浴总时间一般为15~30min。避免擦洗胸腹部,擦后裹毛巾或棉被。
观察指标:首次治疗后0.5、1、2、3、4、6h各测腋窝体温1次,观察治疗后随时间变化两组起效时间、退热疗效、持续时间及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哭闹不安、多汗、皮疹及全身状态,如呼吸、脉搏、皮肤颜色等情况。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观察用药后2h内退热情况,按以下4个等级作为体温下降幅度的判定标准[3]。痊愈:用药后降温≥2℃;显效:用药后降温1.0~1.9℃;有效:用药后降温0.4~0.9℃;无效:用药后降温<0.4℃。
两组患儿退热疗效比较:观察组180例,痊愈16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4%;对照组180例,痊愈105例,显效28例,有效24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87.2%。观察组患儿退热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副反应:观察组中未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皮疹等副反应;对照组中出现烦躁不安、寒战1例,恶心2例,呕吐1例,上腹痛1例,轻度皮疹1例,皮肤瘙痒伴心动过速1例,出汗较多3例,未出现呼吸困难及抽搐,停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讨论
小儿推拿是早期婴幼儿防病治病、促进机体发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早在唐代,“药王”孙思邈就在《千金要方》中把按摩作为婴幼儿防病、避寒的良方,予以记载和推广。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体质与功能均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故有抵抗力差、易发病、传变迅速、晚趋康复的病理特点。临床发病以肺、脾两脏疾患较多。其发病急骤,传变迅速,变化多端,若邪热不解,热盛动风,可致神昏抽搐,变生多种其他疾病。故一旦出现发热之症,应急退其热。西医治疗多采用对症处理,常规方法为物理降温或配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体温常见波动、反复。
由于小儿服药困难,加之西药退热药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且体温常见波动反复,故研制出退热效果好、副反应小、易于被小儿接受的方法十分必要。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之为汗”及清·吴师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以脏腑、经络、表里相关为基础,通过体表穴位与内在脏腑经络特定联系而起到治其外而作用其内的治疗效果。中医药在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小儿推拿疗法具有调阴阳、祛病邪、通经络、强脏腑等作用,可达到药物不能及之效果,运用于临床,可起神效,古人称之为“保婴神术”。据此,笔者根据多年来临床外治退热的经验,筛选出开天门、推坎宫、揉二扇门、揉小天心、清心经、清肺经及劳宫穴,打马过天河、推六腑的小儿推拿降温组方,取得良好效果。
笔者体会,小儿高热多为外感发热,初起邪在卫分、气分,一般认为其治疗以解表为主。治疗原则以清热为主。开天门、推坎宫、揉二扇门以疏散表邪为主,治外感发热;揉内劳宫、清心经与揉小天心结合,可清心经之热;而推六腑、打马过天河、揉小天心可清营分血分之热;清肺经疏散表邪以治外感发热,且发热病位多在于肺,能利于邪气清除;风寒者,另推三关、拿风池以散寒解表;风热者加揉大椎、少商、曲池、合谷以清热解表;肺胃实热者加清胃经、大肠、揉板门、天枢以调理大肠、通腑泄热;阴虚发热者加运内劳宫、推擦涌泉以滋阴清热,引火归元。
小儿推拿与温乙醇擦浴比较,在降温的同时无明显的皮疹及其他副反应;而降温强度、起效时间较乙醇擦浴无明显差别,但退热呈渐退状态,维持时间较长;乙醇存在一定的恶心、呕吐、上腹痛、轻度皮疹、过敏、心动过速等副反应。此推拿方法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简便廉效,疗程短,见效快,无创伤,患儿及家属易于接受。
[1]李慧金,牟青慧.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研究近况[J].中医外治杂志,2002:5:47.
[2]江育仁,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1-158.
[3]刘秀凤,张慧琴,杨大男,等.中药复方清热擦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2,2(7):589-591.
2013-11-06)
·脐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