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焦如沤——后天之本,生命之枢

2014-01-25贾润苗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4期
关键词:浊气水谷清阳

贾润苗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471000)

中焦如沤
——后天之本,生命之枢

贾润苗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中医院,471000)

中焦如沤 后天之本 生命之枢

“中焦如沤”语出《灵枢·营卫生会篇》,中焦者,脾胃也,脾胃是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升降之枢。在生理方面是人体阴阳升降、水谷纳化之中心,在病理方面是积食之府、痰毒之源,是调节脏腑百病之枢纽。这是因为脾胃居中统五脏,主纳化水谷、输布精微、泄越五脏浊气和水谷糟粕,水谷是变生精微、津液、痰浊、瘀血、糟粕的物质基础。脾胃即是气血生化之源,也是痰毒产生之源。即是升降之枢,也是百病之源。本文探讨“中焦如沤”,就是探讨脾胃与水谷形成的生理机制问题;探讨脾胃在消化水谷过程中产生痰浊、毒物的原因;探讨五脏中痰浊、瘀血产生的原因;探讨痰浊、毒物与许多疾病形成的内在关系问题;探讨如何从根本上入手解决脾胃产生痰浊毒物之症结所在,才能保证血液清净流畅。使很多疑难疾病从根本上得到治疗和预防,来体现中医整体观学术思想特色。

“中焦如沤”,沤者渍也,如池沤麻。脾胃是仓廪之官,则为池,水谷所沤之物是为麻,那么中焦是用什么沤其水谷呢?换句话说,谁是池中之水?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必须具备两面性。“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不泄是不泄精气,但必须泄其浊气。浊气也叫浊阴,是五脏化精微、生清气、升清阳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必须顺利地排出自身之外,降于六腑之内,由六腑消化排泄于体外,五脏才能升清阳、生五志。故六腑者,“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五脏各有浊阴,肺主气,其浊为痰(气管分泌物)和呼出之气。肺与大肠为表里,则大肠泄糟粕,而“承天气”,能泄肺壅、气逆胀满、天之阳气不畅;心主血脉,浊阴者,唾与小肠液也,唾源舌下,舌为心窍,液为心浊,每日分泌量1000~1500ml,润口腔拌水谷下咽胃中以沤水谷。小肠者心之府,收受心之浊气,液为心浊,每日分泌1000~2000ml汁液以沤水谷。心者火也,其液(唾与肠液)则碱,碱为阳性;脾与胃相表里,胃液者,脾之浊阴,每日分泌1500~2000ml汁液以沤水谷,脾胃至阴,其液则酸,酸为阴性;胆为肝府,胆汁者,肝之浊阴。胰液和脾液与胆汁同道,其生理、病理与肝关系密切,其液亦为肝之浊阴。胆、胰每日分泌量为2000~3000ml,入于小肠以沤水谷。肝者阳也,其液则碱;膀胱者肾之府,尿为肾浊,每日由膀胱排出1000~2000ml。肾为阴,其液则酸。心、肝、脾三脏之浊在肠胃的停留过程中形成汁池,对纳入之水谷进行长时间的渍泡,则为沤。通过“中焦如沤”过程,脾胃将精微输于血脉,营其脏腑骨肉,将津液上输于肺,下注膀胱,通调水道,将糟粕送入大肠排出体外,使人体升降出入平衡。

“中焦如沤”的正常与否,关系着五脏浊阴的通降问题,浊阴是五脏化精微生五志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对于五脏则为“毒”,顺利排出则为常,滞于五脏则生病,入于肠胃则能沤。心主血脉,心浊通降不利,浊积血脉则为痰、成瘀,痰瘀结腐则生毒。痰、瘀、毒结于血脉是形成动脉硬化的根本因素,而动脉硬化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肝主疏泄而藏血,疏泄之实质即胆汁、胰液通降入肠的具体过程,肝浊通降不利,浊积肝胆胰内则为毒,生湿热、恶血、热毒而形成黄疸、结石、硬化、腹水、肿瘤等肝胆疾病。脾主肌肉四肢,运水湿、升清阳,脾浊通降不利,积于至阴经络则为湿,湿邪阻碍气机,五脏清阳不升,头昏庸,肌酸软,四肢痿废。故“中焦如沤”是人体内部心肝脾之浊阴与肠和胃之清阳(精微)进行交换和形成循环的核心,是人体水谷纳化输布、毒物消化排泄、神机整体运转的枢纽。“中焦如沤”是腑用脏浊、脏用腑精的相依生化、对立统一、循环往复状态的形象描述。

“中焦如沤”是人体纳化水谷的正常生理形式,它能使水谷变化为精微和糟粕。精微包括津液,由脾输布于五脏进行生生化化,产生五神五志。糟粕由大肠排出体外,如此则肠胃池洁,水谷化清,血脉流畅,津液布调。反之,水谷在沤的过程中,在肠胃中发生积滞,水积变痰饮,痰饮者,湿浊黏腻腐臭之液,由心、肝、脾浊阴瘀积肠胃所致。食积则酸腐,水积、酒积、肉积,腐而变生毒物。痰饮、毒物混合腐肠胃,生百疾。此毒有强弱剽悍凶猛之分。致人所病各异,弱则轻疾,强则重疾,剽悍凶猛之毒致人恶疾(如肿瘤)。精微津液者,源于随食随化之水谷,奉养五脏骨肉筋脉。痰毒者,源于水积、谷积、肉积、酒积之腐败,和人体脏腑代谢产物的滞留,残害机体无度。在胃肠则生各种炎症、溃疡,甚至癌变。在血脉,害五脏筋脉骨肉,伤脑神耳目七窍,致人生出百病。所以,中医学在《内经》时就提出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黄疸、暴病、癫、痫、厥、狂,久逆之所生也,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素问·通评虚实论》)。是诸类疾病与饮食和肠胃关系的精辟论述。

五脏浊阴通降不利,停积脏内则为痰浊、瘀血毒素,脾胃中水积、食积腐败不祛则生痰浊顽疾。痰浊瘀血顽毒,其形态与水谷精微相似而周流,入于血脉,毒害五脏、六腑、脑神、四肢、九窍百骸而产生各种疾病。鉴于此,就需要从“中焦如沤”这一后天之本入手,调理好五脏浊阴的通降,使浊阴顺利入于肠胃,调理好脾胃的纳运消化,升布通降,使水谷不发生积滞腐败,人体内就不会产生痰浊、瘀血等致病之毒物。

故此,对临床而言,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要从调理脾胃着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一些名医为何百病不离一方而每每神效之妙。

余在临床立方,每每惯用四君子,即立脾胃为后天之本,治病必求于本,只有后天充盈,才能抗病祛邪之理。

2013-10-14)

猜你喜欢

浊气水谷清阳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曹丕文气说的清浊之论
水谷隼接抢段技战术分析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心顺万病难生
心顺万病难生
肺真的能被气炸吗?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水谷雅子的草根儿“驻颜术”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