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脑血管疾病鼻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4-01-25俞激
俞 激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护理部,江苏 南通 226001)
对急性脑血管疾病鼻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俞 激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护理部,江苏 南通 226001)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血管疾病鼻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体会。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52例进行鼻饲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一般护理、插管护理、胃管固定、掌握鼻饲种类、鼻饲护理、并发症护理。结果5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置管一次成功50例(96.15%,50/52)、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51例(98.08%,51/52)、发生吸入性肺炎1例(1.92%,1/52)、消化道出血2例(3.85%,2/52)。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鼻饲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护理。
鼻饲;急性脑血管疾病;护理;效果
脑血管患者因双侧皮质运动束受损,咽后的随意运动受到影响,可出现咀嚼及吞咽功能障碍,其发生率约为25%~42%,患者大多数因意识障碍,吞咽困难,不能经口进食,因而可导致患者营养摄入障碍,早期为保证营养供给,通常采取在发病24~72 h内插入胃管进行鼻饲[1],有利于帮助患者度过急性期,恢复吞咽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简单[2]。本文对急性脑血管疾病鼻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52例进行鼻饲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经CT显示确诊脑出血40例,脑梗死1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在45~82岁,平均年龄(63.78±10.34)岁;插管时意识清楚而吞咽功能障碍16例,意识不清36例,留置胃管时间2~15 d,插管方法为鼻胃管法,住院期间带管时间5~27 d,平均(11.05±5.28)d。
1.2 护理方法
①一般护理: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并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来帮助家属认识到胃管鼻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能接受和配合对患者进行胃管鼻饲[3],由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常出现呕吐,如果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插管操作可能引起患者窒息,因此鼻饲时机选择很重要,应在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无消化道出血,颅内压增高,呼吸道通畅时开始鼻饲[4],鼻饲时应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防止食物反流引起误吸。②插管护理:急性脑血管疾病因其吞咽障碍插管时不能配合吞咽动作,故采用昏迷患者插管法:患者去枕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 cm时左手指将患者头部抬起,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管壁从后壁滑行,插入45 cm由于胃贲门处于半开状态,胃内容物易反流,增加插管的长度48 cm[5],使胃管接近幽门部,有效减少鼻饲液的反流。③胃管固定:脑血管意外患者常有呕吐,很易将胃管呕出,加上头痛烦躁,也很容易将胃管拔出,而反复插管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还易造成颅内压增高,故插管成功后妥善固定很重要,传统方法用胶布固定,主要缺点是胶布容易被分泌物、汗液弄湿,而且要随时更换。可采用棉带固定,先用反“8”字打结固定于患者鼻孔处,再从患者两耳向后打活结固定于脑后,用胶布固定于胃管末端[6]。④掌握鼻饲种类: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保持大便通畅的饮食为原则,如牛奶、米汤,同时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防止营养失衡。⑤鼻饲护理:为防止胃内容物反流,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注入前确认胃管在胃内。注入鼻饲液前应将胃内残留液抽出,注入速度宜慢,一般200 mL左右,30 min注完,鼻饲前后应注入温开水20 mL,鼻饲完毕应观察5 min,注意有无呕吐及食物反流等状况,30 min内不予翻身或进行其他护理操作[7]。⑥并发症护理:a.腹泻及其护理:腹泻是各种原因引起肠蠕动增快,使食物通过胃肠道过于迅速导致排便次数增多,原因包括是注入过多食物引起消化不良性;操作过程中因被污染或变质;流质温度过低刺激肠蠕动加快。护理:严密观察记录粪便的量、色、质及时报告医师,同时留取标本,明确诊断,并进行对因处理,加强卫生管理,流质温度在38~40 ℃[8]。b.消化道出血及其护理: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常因出现应激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通过胃管抽吸胃液,进行胃内容物潜血实验和连续监测pH值,确定出血多少。出血时应先禁食,如不继续出血,停止24~48 h后可给少量流质,定时经胃管注入抗酸药或胃黏膜保护剂[9]。c.食物反流及其护理:反流不仅影响营养供应,还可造成吸入性肺炎。护理措施选择胃径适宜的胃管;鼻饲前应吸尽气管内痰液;翻身应在鼻饲前进行,以免因搬动患者时受机械刺激引起反流;鼻饲时和鼻饲后应取半卧位或抬高床头30°;延长插入胃管长度;出现反流时,应尽快吸尽气管及口鼻内反流物,同时暂停鼻饲并记录反流量[10]。
2 结 果
5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置管一次成功50例(96.15%, 50/52)、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51例(98.08%,51/52)、发生吸入性肺炎1例(1.92%,1/52)、消化道出血2例(3.85%,2/52)。
3 讨 论
近几年来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给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再患急性脑血管疾病时,患者常出现昏迷,造成吞咽困难,人类饥饿36 h后即出现黏膜功能降低,吞咽困难长时间不能进食,同样发生肠黏膜逐渐萎缩,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易发生细菌易位和毒素吸收,鼻饲组成的天然食团含有多种膳食,不仅能够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补充水分,维持电解质平衡,同时食团维持肠道的形态、胃肠蠕动及营养吸收有不同作用;能促进小肠、结肠黏膜细胞生长和肠黏膜增生,有助于维持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保护肠黏膜屏障亦增加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易位[11]。
胃管鼻饲的插管和护理对于患者十分重要,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胃管鼻饲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重插管技术的改进,并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同时,重视对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进行监控,在患者出现并发症时,及时进行处理,只有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本文通过一般护理、插管护理、胃管固定、掌握鼻饲种类、鼻饲护理、并发症护理,结果5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置管一次成功50例(96.15%,50/52)、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51例(98.08%,51/52)、发生吸入性肺炎1例(1.92%,1/52)、消化道出血2例(3.85%,2/52),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注重插管技术改进,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重视对可能引发的并发症进行监控及处理,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康复[12]。
[1] 汤红玲,金玉珍,项安凤.护理干预预防昏迷患者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44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20-21.
[2] 姚文琴,郑晓玮.老年长期鼻饲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9):1156-1157.
[3] 陈昌英.安置胃管技术的临床新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 (14):371-372.
[4] 王腊荣,严丽,江锡环.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留置胃管患者意外拔管的效果初探[J].安徽医药,2013,17(5):892-893.
[5] 刘珍玲,周银华,易华容.3种胃管固定方法的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医学,20l3,14(2):118-119.
[6] 朱敏.留置胃管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 (7):269-270.
[7] 杨彩虹.临床留置胃管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3,l7(6):810-811.
[8] 颜玉贤,梁喜芳,蔡传钢.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3):423-424.
[9] 封欣,陈洁,曾维灿.鼻胃肠减压管巧固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10(1):134-135.
[10] 赖育芳,刘玉莲.舒适护理在重症胰腺炎患者持续胃肠减压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29-30.
[11] 蒋侠.护理干预对留置胃肠减压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4):78-79.
[12] 宋淑清.胃肠减压过程中留置胃管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l6(33):4420-4421.
R473.74
B
1671-8194(2014)23-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