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纸壳外固定治疗掌骨干骨折28例
2014-01-25周志航张国荣
周志航 张国荣
(1.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山东 青州 262500;2.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 青州 262500)
手法复位纸壳外固定治疗掌骨干骨折28例
周志航1张国荣2
(1.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山东 青州 262500;2.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 青州 262500)
掌骨干骨折手法复位纸壳外固定
掌骨干骨折是手部常见的骨折之一,多由直接暴力引起,临床上掌骨干骨折多发生在第3、4、5掌骨。笔者对28例掌骨干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纸壳外固定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28例闭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16~54岁;第3掌骨干骨折8例,第4掌骨干骨折12例,第5掌骨干骨折6例,第4、5掌骨干双骨折2例,骨折后均在当日就诊。
1.2 治疗方法(1)复位方法。一般复位不需要麻醉。患者取坐位,助手握持前臂,术者用一手握患指作拔伸牵引,另一手拇指在对抗牵引下用力向下按压骨折突起处以便矫正骨折端向背侧成角,然后用食指和拇指在骨折两旁自掌侧与背侧挤压分骨矫正侧方移位。(2)固定方法。掌骨干骨折复位后,在背侧两相邻掌骨间隙各放置用绷带制成的分骨垫,防止其侧方移位。然后在骨折突起部放置小棉压垫,防止向背侧成角。最后用双层硬纸壳作为掌骨板,内衬棉垫覆盖于手掌的掌侧和背侧,用2条胶布环周固定,胶布条应有一定的拉力和紧张度,用绷带加强固定。手法复位外固定后3 d及10 d各复查X光摄片1次以便调整夹板及观察骨折断端是否有移位。
1.3 疗效标准(1)复位标准。根据复位情况自拟标准。优:骨折解剖对位,脱位复位,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良:骨折端近解剖对位,功能恢复正常。可:骨折端功能对位,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差:脱位复位,骨折成角大于15°,旋转大于10°,伤肢功能受限大于30%。(2)临床疗效标准按TAFS评分标准执行[1]。
2 结果
2.1 复位情况本组28例患者中,优18例,良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86%。
2.2 临床疗效固定时间为24~42 d,拆除纸壳外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平均随访6个月。TAFS评分结果显示:优16例,良11例,差1例,优良率为96.43%。X线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为4~8周,其中1例患者出现短缩畸形,但功能尚可。
3 讨论
掌骨干骨折类型多为横形、斜形、螺旋形或粉碎形,骨折后因受骨间肌及蚓状肌的牵拉作用,骨折端向背侧成角畸形,因此合理、有效的固定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手部的软组织较少,因此大多数骨折通过手法复位加外固定都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只在必要时施行[2]。掌骨干骨折手术适应症包括:掌骨干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以及骨折不稳定、骨折复位不佳者[3],而适于纸壳外固定的掌骨干骨折,应为横形骨折、移位较轻的斜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程度较轻的粉碎骨折。注意在固定过程中掌侧的掌骨硬纸板必须抵住掌骨头,以克服因骨间肌收缩造成的掌骨头下垂[4]。复位固定后,患者不可作伸直及握拳活动,为便于局部消肿,可保持上肢悬吊位。临床愈合时间一般在4~6周,此后可解除纸壳外固定逐步加强手指和腕关节的功能活动锻炼,并且可局部外用海桐皮、伸筋草等舒筋活血类药物熏洗作为辅助治疗,以防止关节僵硬和疼痛。纸壳不仅具有很好地可塑性、韧性和弹性,而且还有一定程度的通透性,便于皮肤表面散热。其质地较轻,便于患者出入行走,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纸壳外固定还能被X线穿透,便于更好地读片复查,这点比石膏外固定有明显的优越性。从笔者观察的28例患者来看,除了严格把握纸壳外固定的适应证外,对斜形骨折中骨折线长短的把握也显得尤为重要,本观察中有1例患者为第4、5掌骨干双骨折患者,考虑斜形骨折线较长,从而发生短缩畸形。因此把握对骨折线长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临床实践,甚至细化到多长才更适合纸壳外固定,避免明显旋转短缩畸形,甚至影响患手的功能恢复。总之,这种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有效,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手术治疗,患者易于接受。
[1]顾玉东,王澎寰,侍德.手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66.
[2]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517-521.
[3]戚炜,阚世康.掌骨骨折治疗[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2,12(4):221.
[4]毕荣修.中西医结合骨伤诊疗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9.
R274.1
B
1004-745X(2014)01-0050-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1.023
2013-05-19)
·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