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的护理

2014-01-25陈淑丽陈沙沙马艳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尿量垂体颅脑

吴 娟 陈淑丽 陈沙沙 马艳艳

(宿迁市工人医院 ICU,江苏 宿迁223800)

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的护理

吴 娟 陈淑丽 陈沙沙 马艳艳

(宿迁市工人医院 ICU,江苏 宿迁223800)

目的报道16例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16例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患者的护理要点。结果经过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对症治疗,精心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必要的。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尿崩症的护理既包括创伤性损伤的护理,又要详细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记录出入量情况、观察颅脑创伤后的意识与病情,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这些对于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颅脑损伤;较少见并发症;尿崩症护理

颅脑损伤后尿崩症为垂体性尿崩症,创伤后导致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或缺乏,造成尿液浓缩障碍,表现为多饮、多尿、大量渗透尿,夜尿显著增多,一般尿量>4 L/d,最多有达到18 L/d,呈持续低比重尿,尿比重<1.006,是脑损伤中较少发生的并发症之一[1,2]。顽固性尿崩症者,病死率高,功能恢复差,目前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150例,合并尿崩症患者16例,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3例,女3例,年龄20~65岁,平均45岁。车祸伤13例,坠落伤3例。着力部位:额部8例,颞部4例,枕部2例。入院时头颅CT检查硬膜外血肿者1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伤3例,弥漫性脑肿胀8例,有颅底骨折者12例。在颅脑损伤的急性期测定患者脑垂体功能和睾酮,同时测血钠、钾、氯、血浆渗透压、尿渗透压,对有尿崩症患者测抗利尿激素。

1.2 治疗

①予双氢克尿嗪25 mg口服或鼻饲每日3次症状无明显缓解时,尿量>200 mL/h,即可肌内注射5 u 的垂体后叶素。②如尿量仍持续>200 mL/h,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给予垂体后叶,根据患者尿量增多的程度,给予3~5 U/h,并记录每小时尿量,根据每小时尿量随时进行调整。③如垂体后叶用量较大或已引起血压上升但仍不能控制尿量,改用去氨加压素,2~4 μg/d,分早晚2次给药。根据患者口渴程度、饮水量及尿量逐渐减量。

2 结 果

16例患者,死亡3例,持续植物状态1例,10例治愈,2例经弥凝治疗好转出院。随访:10例治愈患者随访1年无复发。2例好转患者出院后,继口服弥凝片。1例出院4个月后停药未再复发,另1例经2年随访仍需口服弥凝片。

3 护理方法及体会

3.1 严密监测出入量,测入量、尿量、体质量从而监测液体出入量,正确记录,并观察尿色、尿比重、电解质、血液渗透压情况,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持续每天尿量>4000 mL或每小时>200 mL,尿比重<1.005时,应警惕尿崩症的发生,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准确留取尿标本送检。

3.2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来判断有无颅内情况,同时也应与尿崩症引起的症状、体征改变相鉴别,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3 鉴测CVP及体温

ICU中的颅脑损伤后尿崩症患者易发生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降低,所以要密切监测BP、CVP的情况,根据BP、CVP的变化来监测血容量,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小时测体温1次,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3.4 呼吸道管理

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是维持气道通畅和促进气体交换的重要措施,保持机体充足的水分和气道湿化治疗可防止气道分泌物黏稠,有利于咳出或吸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宜尽早行气管切开,可以使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导管,以防止口腔的分泌物和痰误吸入气管。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呕吐物等[3]。

3.5 皮肤黏膜的护理

如患者出现口唇干裂、皮肤弹性差,即为脱水现象,应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根据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擦洗溶液,每日做好两次口腔护理,多次湿润双唇,口唇涂石蜡油或润唇膏,酌情涂药,每2小时翻身1次,每日2次温水擦洗,根据皮肤情况涂肤油保护。

3.6 导尿管的护理

对于尿崩症的患者应留置导尿管,以准确观察尿量,在留置导尿管期间,保持尿道口清洁,女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日1~2次,排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及会阴部皮肤,并记录尿量,每周更换集尿袋1~2次,若有尿液性状,颜色改变,需及时更换,留置尿管期间,如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多次饮水,定期训练膀胱反射功能,注意患者主诉,观察尿液的情况,发现尿液混浊、沉淀、结晶,应及时处理,每周查尿常规1次。

3.7 加强治疗期间药物运用的护理

尿崩症患者在运用垂体后叶、醋酸去氨加压素期间要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浓度、效果,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恶心、胸闷、面色苍白、变态反应,应立即处理,垂体后叶易引起静脉炎,在使用中尽量选择深静脉输入,深静脉运用期间,要做好深静脉的护理。

3.8 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多为突发性,创伤性,患者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可引起机体生理、心理反应,清醒患者往往痛苦难忍,患者情绪不安,焦虑、恐惧,对疾病的知识缺乏和监测治疗不理解,而造成不良情绪,不配合治疗,护士要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时刻体贴和关心患者,多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解释患者疑问,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用和蔼的态度和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从而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4]。

3.9 饮食护理

在伤后2~3 d,排除消化道出血后,可予患者流质饮食,多饮水,食用易消化、高营养食物,忌食辛辣、油炸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3.10 血、尿标本的留取

尿崩症的患者电解质及尿比重都会发生改变,所以要及时准确的留取血、尿标本送检,密切监测电解质及尿比重的变化,如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对害怕或者拒绝检查的患者,向说明检查的意义,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理解,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4 讨 论

颅脑创伤并发尿崩症多为下丘脑损伤所致。其致伤原因:①颅底骨折损伤垂体;②重度冲击伤或对冲性脑损伤;③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导致垂体供血不足。颅脑创伤合并尿崩症的患者,引起丘脑下部和脑垂体结构的改变,通常表现为前叶出血或梗死,或是后叶出血,也有的是垂体柄裂伤,引起Simmonds病和尿崩症[5]。对于昏迷或意识模糊状态的患者,尿崩症的发生及其程度则需要依靠,临床观察和辅助检查确诊。因此,对于颅脑创伤合并尿崩症的患者,护理工作的内容既包括对创伤性损伤的护理,也不可忽视对尿崩症的护理和观察,详细记录颅脑创伤后不同阶段的尿崩症情况,为治疗提供确切的尿量依据,对于维持患者和电解质平衡也是需要的,虽然通常颅脑创伤后尿崩症的时间多是短暂的,但是若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其后果是严重的,因此,我们认为详细观察和记录尿崩症患者的各项指标,尤其是水平衡情况,以便于医师进行恰当,有效的处理,对于颅脑创伤合并尿崩症的治疗是有益的[6]。

[1] 江基尧,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92-93.

[2] 吴娟,陈沙沙.急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644.

[3] 龙连圣,王伟明,李夏良.脑性盐耗综合征6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2):132.

[4] 刘备强,张恽.颅脑损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J].浙江创伤外科,2002,7(7):61.

[5] 宋明芳,王艳梅.13例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7,6(67):699.

[6] 刘凌虹,何华英,夏炜.创伤性颅脑损伤尿崩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4(19):35-36.

R473.5

B

1671-8194(2014)11-0332-02

猜你喜欢

尿量垂体颅脑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成人垂体柄重复畸形合并拉特克裂囊肿1例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