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及临床护理

2014-01-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2期
关键词:伤情生存率我院

袁 静

(鹤壁市人民医院山城院区急诊科,河南 鹤壁458000)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及临床护理

袁 静

(鹤壁市人民医院山城院区急诊科,河南 鹤壁458000)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配合和临床护理措施,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致死率。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急救配合与护理要点。结果9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5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85例患者经有效准确的急救和护理之后均得到了救治,救治率达94.44%。其中治愈63例,好转22例。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而复杂,有效的急救配合和科学的护理是提高生存率的保证。

严重多发伤;急救配合;临床护理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至少一处即使单独存在都能危及生命的创伤[1]。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多发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多发伤患者有时创伤部位相互掩盖甚至叠加,急救处理难度较大,感染率极高,同时生理并发症发生率也高[2]。失血性休克及严重性低氧血症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类患者在接诊后第一时间实施有效的、正确的急救和护理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现将我院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32例;年龄15~78岁,平均(36.8 ±1.2)岁;坠落伤12例,刀伤10例,交通事故致伤58例,砸伤10例。主要受伤部位包括:颅脑损伤、肝脾破裂、肺损伤、软组织撕伤、四肢骨折、五官受伤等。

1.2 急救与护理方法

1.2.1 急救配合

①伤情判断:观察患者伤口和四肢活动情况,检查患者瞳孔和神智清醒情况,监测其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及脉搏等生命体征情况,综合上述结果对患者伤势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和评估;②第一时间处理活动性出血:这是急救的关键,可抬高肢体、加压结扎血管、应用止血带等,避免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必要时利用止血药物;③保持呼吸畅通:多发伤易致气道不通而引起窒息死亡,急救护理时要迅速清理口鼻腔中的呕吐物、假牙碎牙、血块以及分泌物等。昏迷者可抬高头部和下颌以开放气道。舌后缀者可以安放口咽通气道。呼吸衰竭者要即刻气管插管或呼吸机协助呼吸,必要时气管切开手术;④建立静脉通道并补充血容量:快速补充血容量是预防休克的关键,宜在30 min内静脉输注平衡液、血液制品等,改善血流动力,促进氧输送。

1.3.2 临床护理

①监测重要脏器功能指标:首先观察患者的脉搏、意识,监测血压、心电等生命体征。若出现低血压则要提高警惕是否发生胸膜腔或腹膜后出血。其次,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深浅变化、面色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谨防低氧发生。再次,多发伤患者受到严重创伤后易发生肾功能衰竭,护理时要监测尿尿比重及相关生化指标,若24 h尿量<100 mL或<17 mL/h,且尿比重<1.01~1.02则表明肾功能衰竭。同时护理时还要注重营养支持,多发伤患者体能消耗大,此时若营养不足就会增加感染发生率,救治难度也因此而加大。在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即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高纤维的饮食。对于一些低氧血重症的肠麻痹者可经营养管灌注小剂量的大黄液以促进肝、肠功能恢复。最后基础护理是必不可少的,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要湿化吸痰。骨折患者固定骨折部位后需维持患肢处在功能位,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盈,避免二次损伤。留置管道者要妥善护理管道,防止滑脱或扭曲。协助患者尽可能活动,防止形成深静脉血栓。保持病床清洁、干净,定时为患者翻身和叩背,维持皮肤清洁。调节室内温度在22~24 ℃,湿度在50%~60%,每天定时紫外线室内消毒并开窗通风。

2 结 果

90例严重性多发伤患者中5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85例患者经有效准确的急救和护理之后均得到了救治,救治率达94.44%。其中治愈63例,好转22例。

3 讨 论

尽管目前国内外对多发伤尚无统一的标准,但有下列情况的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可确定为多发伤:颈部伤、胸部伤、腹部伤、骨盆等多处骨折、四肢或全身广泛撕裂伤[3]。多发伤具有激发感染率高、休克率高、高代谢、高分解、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等特点[4]。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坠落、车祸、斗殴、工伤等已经成为多发伤的主要原因。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在[5]:①伤情变化快、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其数个部位创伤的相互影响导致伤情迅速恶化,出现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而危及生命;②伤情严重、休克率高,多发伤伤情严重、伤及多处、损伤范围大、出血多,甚至可直接干扰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而威胁生命;③伤情复杂、容易漏诊,受伤部位多、伤情复杂,造成漏诊;④伤情复杂、处理矛盾;⑤抵抗力低、容易感染。其第一死亡高峰在伤后数分钟内,第二死亡高峰在伤后6~8 h之内,第三死亡高峰在伤后数天或数周,院前或院内抢救时都必须注意预防这3个死亡高峰[6]。急救和护理是要注意先处理后诊断与边处理边诊断相结合、先处理可迅速致死而又可逆转的严重情况[7]。研究表明科学规范的急救配合和临床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同时降低致残率[8]。我院对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第一时间评估伤势、建立静脉通道、管理呼吸道、维持血供,保证药物及器械的及时供给和优先使用,并持续性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生存率。本组数据结果显示救治率达94.44%。综上所述,科学有序的急救配合和规范的临床护理是提高严重性多发伤患者救治率,降低致残致死率的关键。

[1] 唐新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 3(10):259-260.

[2] 何晓娣,兰美娟,赵小纲,等.影响多发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3): 298-299.

[3] 李治球.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 9(19):144-145.

[4] 张晓霞.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程序化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47-149.

[5] 朱月琴.严重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 110-111.

[6] 高丽虹,班晓静,张娟.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214-215.

[7] 袁铁英,张力,曹秀香.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转运中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8):1586-1587.

[8] 李杰,李兰萍,张会文,等.193例严重多发伤的院前救治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5(5):209-210.

R473.6

B

1671-8194(2014)11-0329-02

猜你喜欢

伤情生存率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短信
小山余梦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