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57例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01-25赵洪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心肺溶栓心电图

赵洪晶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130021)

急性心肌梗死57例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分析

赵洪晶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13002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具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心肺复苏后没有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观察二者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24例(42.11%),有效17例(29.82%),总有效率71.93%。治疗组:显效34例(59.65%),有效18例(31.58%),总有效率91.23%。结果显示治疗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的处理,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心肺复苏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静脉溶栓;临床疗效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急性、持续性的缺血和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疾病,并且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是情绪易激动、不良饮食习惯、过度劳累和受到寒冷刺激等。目前,欧美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中国的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治疗办法是通过改善心肌的供血能力,使血液灌注尽快得到恢复,不仅可以避免心肌梗死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可以保护心脏不受损失。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脏停搏,因此心肺复苏术成为了抢救心脏停搏的主要手段。但是,研究发现,心肺复苏和心脏停搏都会激活血液凝固的途径,而形成微血栓。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静脉溶栓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我院在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心肺复苏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具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37~59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18例前壁梗死,17 例广泛前壁梗死,22例下壁梗死。治疗组57例,男34例,女23例,年龄38~61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19例前壁梗死,18例广泛前壁梗死,20例下壁梗死。两组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方面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肺复苏成功后,进行常规治疗。除了连续7 d做心肌酶和心电图2~3次/天外,还要定期进行血、尿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常规检测和心脏彩超检查[1]。

1.2.2 治疗组

除给予对照组的治疗外,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滴注给予1.5×107U的尿激酶,并且在30 min内滴完。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6 h后皮下注射给予低分子的肝素钙5.0×103U ,连续3 d,每次间隔12 h。若患者发生出血现象,应马上停止使用低分子的肝素钙。值得注意的是,从溶栓前到溶栓开始后的3 h内,要30分/次记录全程导联的心电图,3~24 h内2小时/次记录心电图,24 h后就可以12小时/次记录心电图, 连续进行7 d。此外,从溶栓前到溶栓后2小时/次检测心肌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连续检测12次,以后可以隔1~2天/次进行复查,直到恢复正常为止[2]。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2 h内,心电图迅速恢复正常,未出现心律失常,心前区的疼痛症状完全得到改善,并且心肌酶在数日后也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治疗后2 h内,心电图逐渐恢复正常,基本没有出现心律失常,心前区的疼痛症状有所改善,并且心肌酶也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所需时间稍长;无效:治疗后2 h内,心电图不正常且反复,出现心律失常现象,心前区的疼痛症状加重,并且心肌酶的水平不稳定,出现反弹现象,病情进一步恶化,以至于需要更长时间住院观察[3]。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卡方检验,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显效24例(42.11%),有效17例(29.82%),无效16例(28.07%),总有效率71.93%。治疗组:显效34例(59.65%),有效18例(31.58%),无效5例(8.77%),总有效率91.23%。两组数据比较,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卡方检验,*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3 讨 论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成为了一种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并且在我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心脏出现了急性的、持续性的缺氧缺血现象,而导致心肌细胞出现死亡现象,其临床特征可以通过心肌酶学和心电图的改变而显现出来。此外,心脏停搏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因素,而心肺复苏术是抢救心脏停搏患者的主要手段,同时心肺复苏和心脏停搏都会形成微血栓,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了心肺复苏术后,需要进一步进行静脉溶栓,用于消除微血栓。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经过静脉溶栓治疗后2 h内,其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电图和心肌酶水平趋于正常。因此,应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心肺复苏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且可以明显地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李林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2):152-153.

[2] 吕爱莲,胡松.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20(3):451-457.

[3] 王日兴,符爱玉,李诗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18):27-28.

R 542.2+<2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1-0205-022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4)11-0205-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1-0205-02

猜你喜欢

心肺溶栓心电图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心肺血管病杂志》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