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4-01-24邹家红王瑞仙潘芬萍王慧琴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3期
关键词:湖南省湖南院校

邹家红,王瑞仙,潘芬萍,王慧琴

(湖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湖南省旅游院校的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旅游本科教育蓬勃发展。然而,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大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可度不断走低,本科生旅游行业内就业率不高,旅游本科教育凸显的问题越来越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仅就湖南省旅游本科教育的一些具体情况进行探析,以期能为旅游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 湖南省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1 湖南省旅游本科教育发展历程

湖南旅游本科教育开办较晚。1993年,湖南师范大学在湖南首先开设了本科层次的旅游专业。湖南大学在1997年开设了全日制本科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后因旅游专业招生和就业不稳定,2003年之后停止了招生。中南林学院(现改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商学院、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相继在90年代后期开办了旅游本科教育。1999年高校扩招后,一大批原来专科层次的师范院校和专业学校通过合并或者改制相继升格为本科院校,绝大多数开设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截至2012年,湖南省内的本科学校基本上开设了这一专业,只是在培养层次上有所区别(见表1)。

1.2 湖南省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招生院校区域分布

按照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统计,湖南省招收旅游本科专业的院校为30 所,遍布湘中、湘西、湘南、湘北四大区域(见表2)。湘中4 市17 所,约占57%;湘西3市3 所、湘南4 市5 所、湘北3 市5 所,共约占43%。按照招生层次划分,一本院校4 所,约占13%,且全部集中在湘中,长沙和湘潭各2 所;二本院校16 所,约占53%,湘中7 所;三本10 所,约占34%,湘中6 所。统计数据表明,湖南省旅游本科教育空间分布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湘中地区,其中省会长沙成为旅游本科教育力量最集中的地区,招收一本、二本和三本旅游专业的院校有10 所,占全省的1/3。湖南省高等院校旅游本科教育的分布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基本吻合,旅游发达地区数量多,旅游欠发达地区数量少,这也与全国旅游高等院校的区域分布基本类似。

表1 湖南省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设置时间

表2 湖南省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招生院校区域分布

1.3 湖南省旅游教育办学层次

在博士办学层次上,中南大学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旅游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设有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博士点,招收旅游相关方向博士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网站宣称,2011年该学院获准开办旅游地理博士招生方向,但并未在2011年及2012年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找到相关招生信息。据2013年各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统计,湖南省有8 所院校招收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主要集中于长株潭地区。其余15 所高校只招收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见表3)。

表3 湖南省旅游教育办学层次

2 湖南省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2.1 培养目标

据调查,湖南省大多数旅游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缺乏深刻认识,各高校专业培养的目标大同小异,基本上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较强,适合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景区景点及其它相关行业从事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但对其所培养的人才具体类型(如服务操作型人才、基层管理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理论研究人才等)并未做出清晰的区分。培养目标和定位的类似性和不明确性,以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差,因而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

2.2 专业设置

湖南省的旅游本科专业的设置主要是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一些学校仅有旅游管理专业,一些学校依托其自身优势和社会需要开设新的专业或方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主要依托其深厚的林学知识,以森林旅游系起步,开设了饭店管理专业、国际旅游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偏重生态学)。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设有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同时各专业设置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如旅游管理专业下有双语方向、旅游教育方向。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根据社会需要开设了与旅游专业密切相关的高尔夫服务与管理专业。湖南商学院除了开设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之外,还开设了会展经济与管理。

2.3 课程设置

各院校课程体系结构一般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四类。课程内容和知识面大而全,虽能满足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但理论性课程较多、应用性课程较少。由于受到场地、经费、师资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省大部分高校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景区实习流于形式,大多以短暂的近距离观光旅游代替。旅行社需要人员较少,大量学生集中实习的可能性较小。目前湖南大部分高校选择酒店作为主要实习单位,一般为6 个月。但部分酒店对实习生不够重视,而学校也因距离遥远而疏于对实习生的教育和管理。

2.4 师资队伍

湖南省旅游教育相对于一些办学历史悠久的地区或学校而言发展时间较短[1],湖南高校的很多旅游专业是在其原有的相关学科或专业的基础之上开办的,各高校的旅游专业师资大多数来自于相邻的地理学、历史学、经济学、中文等相关专业,少数的专业对口老师多来自于近几年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因此,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40 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居多,且职称普遍不高、学历相对偏低。一位老师身兼几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专业不对口的老师上台授课等现象广泛存在。此外,绝大多数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对学生的教育大多停留在课堂理论教学上,这很难适应与满足该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社会要求,人才培养的质量无法达到质的飞跃。

3 湖南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发展对策

3.1 发挥各校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

只有明确把握本科院校专业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2]。并且应该依托各高校自身优势,明确定位,在不同学科、不同层面中完成自己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突出各自特色。依据湖南省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提出以下三种思路进行各高校的差异化发展(见表4)。同时,对于现在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经验优势不明显、学生就业不够理想的院校,可以选择退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队伍,专注于其他特色优势学科的发展。

表4 湖南省旅游教育高校特色定位

3.2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

湖南的旅游教育起步晚,专业设置还不成熟,要认真研究开设专业的市场前景及其可行性,以解决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错位的现象[3-4]。保证生源和提高行业就业率是解决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可行思路[5],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高校可以立足自身优势、兼顾市场需求,开设一些社会需求较大、反响较好,有发展前景的新专业,如旅游规划与设计、会展旅游等新兴专业,既适应了形势的发展,又开阔了学生学习和就业的视野。此外,课程的科学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企业是推动旅游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6-7],旅游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不仅要符合教学计划对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效果所提出的要求,更要满足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学时和学分占总学时和学分的比重,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为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仿真模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一方面要努力建设好校内模拟实验室,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同时,可以聘请一些知名旅游企业的经验丰富的一线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给学生讲座,或有计划地派遣老师去旅游企业从事日常管理实践,以此实现校企良性互动,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另外,国际旅游的迅猛发展使得旅游业对外语的要求越来越高,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适量增设双语课程,也可以吸引英语专业的学生报考旅游双学历,借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3.3 大力改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关键因素[1],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刻不容缓,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再教育、再培训,鼓励其攻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博士;(2)可扩大旅游专业硕士、博士招生规模,尽快形成更具专业化的师资队伍;(3)由于旅游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还必须抓好课堂与社会的良性互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政府部门、旅游企业聘请有实践经验的相关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同时积极组织院校教师投身旅游实践,努力营造机会让现有的专职教师到行业中挂职学习,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增加实践经验,推进“三师型”(即集教学、科研、专业技能于一体)专兼职师资运行机制,促进湖南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良性发展。

3.4 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迫切需要大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而湖南旅游高等教育还不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8]。作为旅游专业的大学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为了能让大学生从专业学习中树立职业自豪感,为将来顺利进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与专业有关的大型活动,促成其尽快形成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充满自信与自豪等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以及职业习惯。另外,鉴于目前我国有许多旅游企业对大学本科生和中专生、职高生在工资待遇上没有太大差别,使得大学生员工心理失衡、流失率过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对此,旅游企业可以考虑实行“学历+岗位+绩效”的综合薪酬制度,同时完善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提高激励机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吸引和留住专业高级管理人才。

[1]杨志军.湖南高校旅游教育现状浅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4(1):115 -117.

[2]陈肖静.关于高等旅游教育改革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4(4):72 -75.

[3]盛正发.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反思[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1):24.

[4]张 岩,顾文静.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2004(5):63.

[5]保继刚,朱 峰.中国旅游本科教育萎缩的问题及出路——对旅游高等教育30年发展现状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23):13 -17.

[6]余凤龙,阚耀平.江苏省旅游本科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培养定位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3):82-84.

[7]峻 松,王 越.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等旅游专业人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5):104-105.

[8]盛正发.中部崛起与湖南旅游高等教育的沉思[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2):40 -43.

猜你喜欢

湖南省湖南院校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