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加辨病治胃癌
——张士舜治癌经验谈

2014-01-24陈记敏李录花方玉红朱月欣王永欣王彩红

中国药业 2014年14期
关键词:病位论治提取物

陈记敏 ,李录花 ,方玉红 ,李 辉 ,朱月欣 ,王永欣 ,王彩红

(1.河北省承德县中医院,河北 承德 067400; 2.河北省井陉县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300;3.石家庄华光中医肿瘤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张士舜主任医师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是第3批及4批全国、第4批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肿瘤专业50年,专著有《食管癌研制集成》《攻癌之路》《胃癌研制集成》《肠癌研制集成》《中医现代化》《张士舜论文集》等8部,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13项,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他在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屡挽沉疴。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深,现将其治疗胃癌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1 辨证加辨病

三辨治癌,就是辨证论治加辨病论治,辨病论治包括辨病理论治与辨病位论治,合称三辨治癌。

中医抗癌不仅要突出传统的辨证施治,而且要结合现代医学,做到辨病理、辨病位,只有三辨结合,合理用药,才能显著提高疗效。中医治疗癌症,仅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以及扶正祛邪、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托毒排毒等辨证施治法则是不够的。三辨治癌的思想可以拓展到所有疾病的治疗上,第一辨为“辨证论治”,即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这是中医学的传统,特色、优势;所谓的“病”,不是中医学中的“病”,而是西医学中病的概念,辨病要弄清是西医的什么“病”,并用治此病的中药进行治疗,即为第二辨,也就是辨病理论治,根据病理形态进行针对性治疗;第三辨是辨病位论治,即中药的引经理论在方剂上的应用,应用君臣佐使的“使药”,也就是现代医药的靶向给药、靶器官给药。

2 胃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采用现代制药技术的必要性

据统计,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占全世界的42%,患病人数4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2/3,也就是说,每年因为胃癌而死亡的人数在30万左右。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35岁以下年轻人的胃癌发病率高达6%~11%,比国外高出了3倍还多,且年轻人患上胃癌后,恶性程度较高、生存期更短。

现代科学目前已证实,不同的癌细胞的病理分型不同。中药的抗癌谱也逐渐清晰,中医治癌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有针对性的中药,即辨病理论治,疗效才能提高。与此同时,癌细胞生长在人体的不同部位,转移的途径也大不相同,治疗癌症还应根据不同癌症的特点,应用不同的中药引经药,以引药直达病所,即辨病位论治。中医治癌不能仅仅满足于饮片治疗,因饮片在煎煮过程中会破坏部分有效成分,另有部分有效成分难以被完全利用。张老主张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如指纹图谱、超临界萃取、膜过滤以及低温冷冻、靶向给药、生物导弹技术等制成中药制剂,再辅以饮片辨证,从而才能做到多靶点、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抗癌,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1]。

3 辨证加辨病指导结合现代药学物抗胃癌

“三辨论治”即辨证论治、辨病理论治、辨病位论治,张老在此理论指导下设计出参藤消胃积汤[2]治疗胃癌,临床疗效显著。

就辨证论治而言,中医学认为,胃癌的病机为热毒内蕴、脾胃气虚,故应清热解毒、益气健脾。参藤消胃积汤是以藤梨根、人参、黄芪、乌骨藤、珍珠菜、白首乌、三七、干姜为主的汤剂,方中以藤梨根为君药。藤梨根味酸、微甘,性凉,功能清热消肿、祛风除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藤梨根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李昊等[3]用藤梨根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试验,藤梨根原液药物质量浓度(5.2 g /L)稀释 4 倍(1.3 g /L)后抑瘤率最高(88.19% ),显示出其对胃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卫培峰等[4]用藤梨根乙醇提取物进行实验性大鼠胃癌的抑制作用研究,藤梨根乙醇提取物对胃癌的抑瘤率可达69.0%,胃周淋巴结、肝脏转移率分别减少了33.3% ,25.0% ,均优于 5- 氟尿嘧啶(5-Fu)。

辨病理论治即根据病理类型进行治疗。胃癌多为腺癌,应采用抗胃腺癌的中药藤梨根、乌骨藤等,而人参、黄芪扶正祛邪,辅助君药加强抗肿瘤的作用,为臣药。谢庆东等[5]提出,黄芪可通过刺激体内免疫细胞而提高机体抗肿瘤作用,且可显著降低化学抗癌药物的毒性,对肿瘤患者具有明显效果。乌骨藤功能通经活血、止血。朱萱萱等[6]的研究表明,乌骨藤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MKN28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活性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白首乌功能补肝肾、强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徐凌川等[7]研究发现,泰山白首乌有抗肿瘤作用。珍珠菜功能清热利湿、活血散瘀、解毒消痈。唐丽华等[8]研究发现,总黄酮苷为珍珠菜抗肿瘤作用的有效部位,在体内外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三七功能活血止血、祛瘀止痛。石雪迎等[9]研究发现,三七可能通过降低癌基因的异常表达而发挥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以上乌骨藤、白首乌、珍珠菜、三七共为佐药,协助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辨病位治疗就是用引经药,引药直达病所。干姜辛、热,归脾、胃经,功能温中散寒、引药入胃,为使药,发挥引经药的靶向作用。蒋苏贞等[10]研究发现,干姜提取物对胃溃疡有防治作用。

纵观全方,参藤消胃积汤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的功效,如此辨证论治、辨病理论治、辨病位论治的“三辨治癌”相结合,才能显著提高疗效。

4 病案举要

患者,男,69岁,河北邯郸人,于 2007年 1月 18日门诊以“上腹部疼痛1年,加重1个月”收入院,诊断为贲门癌。入院时症见“上腹部疼痛,呈隐形闷痛,进食后加重,伴有烧心,无明显恶心、呕吐”,1个月前疼痛加重、食欲下降,到当地邯郸市某医院行胃镜示“贲门病变”,病理检查示“中分化腺癌”。入我院后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贲门占位侵及胃底小湾侧”。给予参藤消胃积汤并择期介入治疗,方案为5-氟尿嘧啶1.0 g、亚叶酸钙200 mg,奥沙利铂150mg/m2,介入术后给予止吐、保肝等对症治疗。住院13 d,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上腹疼痛基本缓解,卡氏生活质量评分80分(入院时50分)。出院后一直服用参藤消胃积汤口服治疗。2年后复查胃镜示胃多发性浅表性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增生型)。至今健在,无不适。

参考文献:

[1]刘燕玲.张士舜提出三辨结合合理用药中医抗癌可以创新[N].健康报,2003-04-17.

[2]张士舜.一种用于晚期胃癌的药物组合物[P].中国专利:2009100755458.

[3]李 昊,杨惠萍,杨 凡,等.藤梨根对胃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河北中医,2004,26(4):314-315.

[4]卫培峰,焦晨莉,张 英.藤梨根对实验性大鼠胃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2005,26(8):850-851.

[5]谢庆东,赵慧男.黄芪抗肿瘤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2003,2(22):109.

[6]朱萱萱,赵路华,严士海,等.乌骨藤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MKN28)细胞增殖的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6):36-39.

[7]徐凌川,梁传东,唐 棣,等.泰山白首乌抗肿瘤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2):323.

[8]唐丽华,徐向毅,游本刚,等.珍珠菜总黄酮苷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5):74-76.

[9]石雪迎,赵凤志,戴 欣,等.三七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粘膜癌基因蛋白异常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6):37-39.

[10]蒋苏贞,廖 康.干姜醇提取物对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8):7 980.

猜你喜欢

病位论治提取物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中药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蓄血证病机病位探析
从肝郁论治失眠
神奇的落叶松提取物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紫地榆提取物的止血作用
从“风”与“血”论治月经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