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14-01-24刘福东
刘福东
(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中心卫生院普外科,064400)
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刘福东
(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中心卫生院普外科,064400)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行保乳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49例行保乳治疗、对照组48例行乳房全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3年无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3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采取保乳治疗和乳房全切治疗,疗效差异不显著,保乳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治疗;疗效;安全性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是指肿瘤只发生于乳腺导管范围内,并未发展到基底膜及周围乳腺组织的一种癌症。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DCIS认定为癌前病变。DCIS患者通常并无明显临床症状,>85%患者由影像学检查发现[1]。随着乳房钼钯摄像检查的广泛应用,DCIS的检出率也随
之明显上升,占所有乳腺肿瘤患者的近20%。行手术治疗的DCIS患者术后20年生存率可达97%。随着DCIS检出率的上升,更多的医生和患者都希望能在根治病灶的同时,采取创伤更小和乳房美容效果更好的保乳术式治疗。研究证实,对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保乳联合辅助放疗,可以达到与乳房全切术相同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DCIS保乳治疗的临床考察,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为DCIS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DCIS患者9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9例:年龄21~79岁,平均(52.8±11.3)岁;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分别为24例、25例;病程3~8个月,平均(3.8±1.7)个月;首发症状为乳房肿块者40例,左侧23例、右侧17例;肿块直径0.5~3.1 cm,平均1.9 cm;单纯溢乳者4例,肿块合并溢液者5例。对照组48例:年龄23~78岁,平均(51.6±10.5)岁;病程2~6个月,平均(3.6±1.9)个月;绝经前后患者分别为21例、27例;首发症状为乳房肿块者36例,左侧19例、右侧17例;肿块直径0.4~3.7 cm,平均2.5 cm;单纯溢乳者4例,肿块合并溢液者8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本研究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行乳房全切治疗。实验组患者行保乳治疗,具体如下。保乳手术按常规操作进行,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即根据肿瘤大小及其与皮肤的关系,行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或梭形切除肿瘤表面皮肤1.0~1.5 cm,潜行锐性分离,达欲切除乳腺组织部位,于术中触诊肿瘤外1.0 cm四周垂直切开乳腺组织,完整切除肿瘤,于肿瘤周围缝线标记,同时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冰冻病理报告若某一部位有癌残留,则在相应部位再向外补切乳腺组织0.5~1.0 cm,将新切缘再送冰冻病理检查,若二次冰冻病理报告仍可见癌残留,则放弃保乳治疗;肿瘤位于中央区加做该区下方切缘冰冻病理检查,检查阳性则单纯切除乳头乳晕区。患者术后均接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1.3 评价指标 根据随访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3年无病生存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7~49个月,中位时间(42.3±6.7)个月。实验组患者未出现局部复发,有1例术后42个月时发现远处转移,3年无病生存率达100%。对照组局部胸壁复发1例、远处转移2例,3年无病生存率95.8%。两组上述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DCIS保乳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进行保乳治疗的实验组DCIS患者未出现局部复发,发生远处转移1例;对照组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2例;两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5.8%(P>0.05);提示DCIS患者采取保乳和乳房全切治疗,疗效并无显著差异。
有报道显示,DCIS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切缘状态、病理类型、核分级和年龄等[2],切缘状态是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3]。研究显示,保乳治疗术后联合放疗的DCIS患者,手术切缘距肿瘤边缘≥2 mm者的复发率比<2 mm者低,而切缘距肿瘤边缘2~5 mm者与>5 mm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学者提出,DCIS行保乳治疗的安全切缘距离应≥2 mm。另有研究者提出,保乳术仅适用于无多中心性病灶者[4],并且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与其疗效有关[5]。低龄(≤40岁)也是保乳治疗的不良预后因素。尽管DCIS患者乳腺切除术的疗效可达100%,但是仍然偶尔存在复发的现象,乳房切除术中错过的浸润性病灶可能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对DCIS患者采取保乳治疗时,也要考虑上述因素,才能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由于条件所限,本研究样本分布范围较窄,随访时间较短,对患者年龄、辅助治疗措施等个体差异分析不够深入。另外,有研究指出,DCIS术后复发的时间间隔可能较浸润性乳腺癌的时间要长。35%的DCIS患者术后10年常发展为乳腺浸润癌[6]。因此,本研究所得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但是,本研究显示,对于非浸润性病变的DCIS患者,采取保乳治疗的效果与乳房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一致,这也为临床上治疗DCIS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 Brinton LA, Sherman ME, Carreon JD, et al. Recent trends in breast cancer among younger 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J]. J Natl Cancer Inst, 2008, 100(22): 1643-1648.
[2] 赵建新,刘荫华.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08,2(2):153-159.
[3] Dunne C, Burke JP, Morrow M, et al. Effect of margin status on local recurrence after breast conservation and radiation therapy for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J]. J Clin Oncol, 2009, 27(10): 1615-1620.
[4] 成宏,杨光伦.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治疗现状与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6):704-708.
[5] 罗小兵,王跃,岳应万.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36例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7):39-40.
[6] 赵成茂,张宝亮,赵成鹏,等.放射治疗对乳腺导管原位癌保乳术后复发率的影响一项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1):772-776.
1672-7185(2014)17-0059-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7.037
2014-07-14)
R737.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