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从脾胃论治

2014-01-24刘荣芬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7期
关键词:泻火口疮滋阴

赵 岩 刘荣芬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人民医院,264309)

・概述・

浅谈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从脾胃论治

赵 岩 刘荣芬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人民医院,264309)

本文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从脾胃的角度进行阐述。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脾胃论治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 ROU)又称阿弗他性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 RAS),是发病率最高的口腔黏膜溃疡病,患病率约为15%。本病好发于口腔黏膜角化程度较低的部位,如唇内侧、舌尖、舌边缘、舌腹、颊黏膜、软腭等。为孤立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性溃疡,有黄白色伪膜覆盖,边缘整齐,中心溃疡凹陷,周围充血,疼痛明显,严重者可影响进食或吞咽。其特点是周期性、自限性。ROU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主要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异常、微循环障碍,锌、铁、叶酸、维生素B1缺乏,内分泌、遗传、精神等因素有关。对于本病的治疗至今尚无满意疗法,而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减轻痛苦、缩短发病周期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从脾胃的角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机和治疗进行概述。现报告如下。

1 病机

1.1 脾胃积热、阴津不足是基本病机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 中医“口 疮 ”“ 口疳 ”“ 赤 口疮 ”范 畴 。“ 口疮 ”之 名 始见于《内 经》。《 素 问・气交 变 大论 》中 曰 :“ 岁金 不及 ,炎火上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指出口疮以火热为邪。后 历代 医家 对 其 认 识逐 渐深 入 ,《圣 济 总录 》认 为:“口

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又有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指出火热有虚实之分。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过食肥甘厚味,或嗜爱烟酒辛辣,以致脾胃功能失调,热郁中焦,火热上炎,灼蒸于口,黏膜糜烂,遂成口疮。热盛津伤,虚火上炎,灼伤口舌,终成溃疡。火热、阴虚为两大致病因素,相因为病,热邪灼伤口腔黏膜是本病的始动因素,而体内阴液不足则是导致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机体易感的关键,正如《寿世保元・口舌》云:“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本病病位在口腔,与中焦脾胃密切相关。

1.2 病位广泛,涉及五脏 口疮不是单纯的局部病变,除脾胃外,还与其他脏腑有关联。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足阳明胃经入上齿,环口唇;心开窍于舌,肾经行于舌根两侧,说明口疮与脏腑经脉密切相关。外感风热,邪毒蕴肺;恣食肥甘,心火偏盛;情志不畅,肝郁化火;肾水不足,阴虚阳浮;上述因素均可外发于口疮,不同的致病因素,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这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现实依据。

2 辨证施治

2.1 治则 清胃泻火,滋阴养津。ROU基本病机为脾胃积热、阴津不足。根据《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经旨,治疗时须清热滋阴并用。盖用寒凉泻火,徒伤阴津,治标不治本;一味滋阴,则实火难清,病痛不除。故辨证时尚须注意以下两点。

2.1.1 辨实火与虚火 由于口腔位居于上,火性炎上。所以,口疮多责之因火而发,但火热有虚实之分。实火为脾胃积热,心肝之火;多由外感风热、饮食不节,五志过极,化热生火;脾胃积热者最多见。虚火为脾胃虚弱、肾阴不足之阴火;多因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虚火上灼;或劳逸过度、元气大伤,虚阳亢奋。所以,辨证重在辨虚实之多寡、主次,兼症之有无。

2.1.2 辨在气与在血 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胃热则阴血亦必受损。所以,清胃火适当选用入血分药,如生地、丹皮、丹参、赤芍等凉血滋阴、活血化淤之药。初期患者以清气分热为主,经久不愈者要清血分热。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口腔溃疡疾病与微循环痉挛、血流量减少有关,许多活血化淤药物有止痛、解痉挛、抗炎、减少组织渗出,并加速上皮黏膜组织修复的作用而使溃疡愈合。

2.2 辨证分型

2.2.1 脾胃积热 临床上最为多见,症见:溃疡有黄色伪膜覆盖,周围充血广泛,红肿疼痛,伴有舌燥、苔黄腻,口臭、口干、大便干、小便黄、脉滑数。治宜清胃泻火,方用清胃散、泻黄散加减,主要药物:黄连、升麻、公英、栀子、莲子心、青黛粉、生石膏、当归、生地、生甘草。加减:咽痛、咳嗽者,加黄芩清肺热;口苦者,加胆草泻胆热;大便秘结者,加大黄通腑泻热;心中烦热、口渴思饮、小便短赤者,联用导赤散,以清心泻火,胃热、心火从小便而出;胸脘痞闷、口中黏腻者,加佩兰、白蔻芳香化湿;血热指征明显者,加赤芍、丹皮清热凉血。

2.2.2 阴虚火旺 症见:溃疡点分散量少,溃疡面周围微红肿,疼痛较轻,伴心烦少寐,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以玉女煎、一贯煎加减滋阴清热。主要药物:生地、石膏、知母、麦冬、牛膝、生甘草。加减:火盛者,加黄连、公英、升麻,清胃热、散郁火;心烦者,加莲子心清心除烦;少寐者,加炒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舌暗红有淤斑者,加当归、赤芍养血和血。

3 外治法

局部外治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具有作用直接、起效迅速、简便易行的特点。临床上常用青黛粉棉棒蘸取搽于溃疡处,祛湿解毒、收敛生肌;黄连、生甘草、明矾制成口腔膜贴于患处,既可保持局部药物有效浓度,使病损部位得到机械保护,又能消炎止痛,促进上皮细胞恢复再生,加速溃疡面愈合。

4 病案举例

患者男,50岁,2013年3月初诊。口疮反复发作5年,每月发作1~2次,此次发病唇内侧、舌尖、上颚等处见多个圆形溃疡面,大小不一,表面覆有黄白色伪膜,周围充血;伴牙龈肿痛、心烦易怒、口苦口干;喜食冷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胃热为主,兼有阴虚。治以清胃散合玉女煎加减,全方如下:黄连、栀子各9 g,蒲公英24 g,生石膏30 g,知母20 g,麦冬15 g,生地18 g,牛膝12 g,升麻、生甘草、莲子心各6 g,青黛粉3 g(冲服)。上方水煎服,1剂/d。重用黄连为君药,直泻阳明胃经的火邪以清其源;升麻为臣药,清热解毒,生而能散,可宣达郁遏之火,有“火郁发之”之意;石膏清胃火,性辛能散郁火;蒲公英、栀子助黄连清热燥湿,共为臣药;蒲公英妙在善能消疮毒,而又能消火,故可两用之也;知母清胃火滋肾阴;生地、麦冬滋阴,引火归元;莲子心清心火;青黛粉清肝火、凉血,除冲服外,嘱患者直接涂于患处,以促进溃疡面愈合;牛膝引火下行;生甘草清热解毒,又能调和诸药。患者使用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诸症消失。嘱患者调节精神因素,忌食辛辣之品。随访6个月,未复发。

5 小结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机为脾胃积热、阴津不足。故其治则乃清胃泻火、滋阴养津。临证当辨其火热与阴虚的轻重、在气与在血的不同,详审情况,择善而从。在治疗上,应把中医辨证同现代医学理论及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结合起来,总结探讨一种中西医结合、内治外治结合、方便有效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新思路、新方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1672-7185(2014)17-0026-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7.012

2014-03-31)

R276

A

猜你喜欢

泻火口疮滋阴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口疮试试中药含漱
清肝泻火 试试槐花入膳
口腔溃疡煎甘草黄芩
羊口疮治疗方法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更年期失眠从肝论治
中秋十味滋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