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防范

2014-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儿科护士患儿

郭 静

(辽宁省阜新矿业集体总医院儿科,辽宁 阜新 123000)

儿科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防范

郭 静

(辽宁省阜新矿业集体总医院儿科,辽宁 阜新 123000)

目的 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 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结果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增加了护士的责任心和护理技术水平。结论 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护理不安全隐患预防措施的落实,使护理安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满意、放心的护理服务。

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面对就医患者法律意识的提高和先进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患者的安全日益受到关注。护理安全是指在给患者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患者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1]。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的重中之重,护理安全质量是护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指标,也直接影响着患者就医地点的选择,决定着医院护理服务信任度的高低,所以护理不安全隐患的预防及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正确认识和积极防范护理不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尽可能减少护理差错、护理事故等对患者所造成的损害,对于维护患者的权益,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儿科有其特殊性。患儿家长工作繁忙,上有老下有小,不仅是单位的优秀员工,在家里也是顶梁柱,承受的压力之大可以想象,在孩子生病时难免焦虑、烦躁,这时护士的态度、行为尤为重要。良好的行为、亲切的语言有如和煦的春风,让患儿家长倍感温暖;但如果态度冷漠,行为迟缓或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就会产生纠纷、争执、甚至出手伤人的现象。在病房我们还经常会看到一人生病三代人陪同的现象。隔代人更是容不得一点儿差错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儿科护士在工作中更要慎独,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总结护理不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

1 护理不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疗传统习惯使护士工作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2]。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在护理查房时没有避开探视人员就告知患儿被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或病毒性肝炎;如男医师在为女患者进行胸部检查时无第三人在场,这就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和保密权

1.2 护理职业的特殊性

护士在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不可能所有的交代事项和操作都叫患儿家长签字,当发生问题或家长有质疑时很难取证。例如,静脉输液前的药物配制是在治疗室内进行的,患儿家长对期间的操作可能质疑;有一些特殊科室,如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等无家属陪护,虽有完善的特护记录但没有除医护工作人员以外的旁证。

1.3 专业技能不熟练

随着护理新技术、新观念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渐增多,这就导致护理工作中的技术风险增大。

1.4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护理模式的转变,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护理,这就使患者的护理需求日渐增多,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当护患比严重失衡时,尤其是晚夜班,一个护士管理整个病房,再面对新入患者时,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服务及环节质量控制不到位,甚至忙中出错。例如:夜间值班时同时来三个患者,三查七对不严给患儿输错了药;给药物中毒患者洗胃时有肺炎患者痰堵需叩背吸痰等。

1.5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欠缺

如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不强,遇事容易情绪化,对患儿及家长态度冷漠,语言、行为不当或错误操作给患儿及家长造成不安全感或不良后果,这些常常是造成护理纠纷的重要因素。

1.6 患儿及家长的行为因素

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儿及家长的密切配合与支持,若家长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焦虑、猜疑等心理现象,从而不信任医师护士、怀疑医师诊断有误等,产生护理隐患。如医师告知家长该患儿被怀疑是21-三体综合征,需进行一系列检查时遭到辱骂。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护理安全防范,是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形成的。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分析查找原因,寻找解决办法;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满足患儿及家长的合理需要;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患儿及家长的支持、理解与监督,让护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患者创造安全的住院环境、开展爱心创意护理活动,开展护患交流会,提供优质的服务,体现现代护理特色。

2.1 加强在职护士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使护士懂得怎样与患者有效沟通,才能即保护自己又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使护士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单是患者住院期间的法律文件,是判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记录时要做到客观、准确、正确、及时、完整,在记录上不发生任何疏漏,真正树立保护患者就是保护自己的职业观念。

2.2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还要使护理人员能够换位思考,有爱心。我院举办了“换位思考——假如我是患者”的活动,让因各种原因住过院的护士谈谈当患者的感受,当时有什么样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者要根据自身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在排班上老幼搭配,让其相互督促、相互学习;实行弹性排班,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如在儿科每天早9点开始配药输液,中午值班人员下班后更显忙乱,那么就可以安排人员早9:00~13:00时休半天班,以解决此时间段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4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是防范护理不安全隐患,减少护患纠纷的一个具体方式和重要手段。可预先制定具体时间,也可在发生护理差错后随时讨论。讨论内容为近期哪些方面存在不安全隐患,或者是已经发生过的护理问题,护理差错及纠纷进行讨论、评价、分析、总结制定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平时形成分级督促制度,发现违反操作规程者按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后,需再学习后上岗。

2.5 开展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全院开展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哪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出现不安全隐患等均要讨论、分析发生原因和解决方案,并形成书面材料报告护理部。由护理部在护士长会上传达,这样各科都能互相借鉴。

2.6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则制度。成立以护理部为首,由护士长、护理骨干组成的质控小组,加大监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加强护士长夜间查房工作,系统地观察护士自律性。在对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的同时,必须加强证据的收集和管理,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3]。规定对一些关键操作、创伤性的护理操作、贵重物品使用等不管患者是否选择都要在有关记录上签名以示医护工作人员已告知、患者已知情,重要的告知教育内容要填写在护理记录上。

2.7 加强高危人群的监管

如住院时间长、病情反复不易治愈、住院费用高或有过纠纷的患者更要加强管理,防止纠纷发生。

护理安全隐患防范,重在预防,应重视每一个护理操作环节,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消除不安全隐患,为患儿及家长以及护理人员营造一个安全、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和谐医疗环境。一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不是被动的去工作,盲目的去执行医嘱,而是及时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专科知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是护理工作最基本的需要,护理安全应受到每个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2] 阎成美.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治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7):547.

[3] 李炜,吴美福.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4, 19(9):828.

R473.72

:A

:1671-8194(2014)08-0206-02

猜你喜欢

儿科护士患儿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