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2014-01-24张丽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6期
关键词:规范化急性疼痛

张丽蕊

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张丽蕊

目的 探讨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4例急性手术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7例,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急性术后规范化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急性手术患者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减少不良反应, 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急性术后疼痛;效果

为探讨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 提高急性手术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对本院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4例急性手术患者行不同的护理方式,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94例急性手术患者, 男54例, 女40例, 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8岁, 平均年龄49.3岁;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7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急性术后规范化护理干预, 其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针, 耐心的向患者讲解急性术后疼痛的相关知识, 比如导致疼痛发生的原因、疼痛对机体造成的危害、疼痛强度评估方式、治疗方式等, 从而使患者对急性术后疼痛产生争取的认识;逐渐消除患者对治疗方式及效果的担心, 使其积极主动的和医护人员进行配合, 有效的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

1.2.2超前镇痛 对患者行手术治疗前8 h可给予患者相应的如塞来昔布等止痛药物治疗, 从而有效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

1.2.3联合使用镇痛模式进行镇痛 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可通过给予患者多种镇痛药物治疗, 合理的对多种镇痛药物进行联合使用, 从而使镇痛药物发挥协同作用, 在减少药物用量的同时有效的增强药物镇痛效果, 从而取得最佳术后镇痛效果。

1.2.4其他护理干预措施 手术完成后, 护理人员应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并且要及时给予患者帮助和鼓励,使患者明白术后疼痛是一种正常现象, 从而逐渐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护理人员也可通过抬高患肢、物理疗法等方式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对于疼痛评分≤3分的患者, 应给予其非镇痛药物干预, 而对于疼痛评分>4分的患者则应严格按照医生嘱咐给予患者相应的镇痛药物治疗, 从而达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目的。

1.3疗效判定 以10分制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其中0分分为无痛, 10分为剧痛;术后2 h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每隔4 h评估一次, 除睡觉时间除外, 连续评估三天[1]。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平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 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平均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疼痛评分为(2.3±0.6)分, 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疼痛评分为(3.7±0.7)分,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47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嗜睡现象, 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 对照组47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嗜睡现象, 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9%,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74%,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8.72%,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镇痛技术及镇痛药物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及进步, 但是对于急性手术患者而言,仍然面临着术后术后疼痛问题[2]。相关研究表明,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急性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现象不仅需要依靠镇痛技术及镇痛药物, 同时还需要配合相应的规范化术后护理。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 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模式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该护理模式是以护理人员为依据, 由医生及麻醉师共同督导进行的, 其不仅可有效的缓解患者急性术后疼痛, 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因此,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院为探讨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行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 且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急性手术患者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减少不良反应, 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和应用。

[1] 谭立茜.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干预措施的效果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16):340.

[2] 胡毓兰.剖宫产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3,22(6):12.

[3] 陈海莹.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1,8(2):159.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濮东医院

猜你喜欢

规范化急性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