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014-01-24余卫红黄会菊李翠红郭圆圆胡建芳黄海缨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胎龄肺泡插管

余卫红 王 计 黄会菊 李翠红 郭圆圆 胡建芳 黄海缨

(文山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云南 文山 663000)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余卫红 王 计 黄会菊 李翠红 郭圆圆 胡建芳 黄海缨

(文山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云南 文山 663000)

目的 探讨外源性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NRDS)的疗效及改良PS给药方法的优越性。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诊断为NRDS患儿92例。知情告知家属同意使用PS为治疗组56例,不同意使用PS 3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24 h后患儿治疗效果,治愈率、病死率及存活患儿上机、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NRDS患者92例,PS治疗组56例,治疗24 h有效率82.1%,治愈率89.3%,病死率10.7%。对照组36例,改良后给药组反流率明显低于传统给药组,传统给药组在给药过程中SpO2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替代治疗组疗效显著,为治疗NADS的特效药。改良给药方法对患儿干扰少,简便易行、无菌操作程度高,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诊断为NRDS患儿,共92例,男57例,女35例,胎龄28~34 周,出生体质量0.85~2.0 kg,其中出生体质量0.85~1.0 kg共8例。胎龄(31.04±2.38)周,出生体质量(1815.33±462.4)g,均符合NRDS诊断标准[1]。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诊断为NRDS患儿92例。知情告知家属同意使用PS为治疗组:56例,男35例,女21例,胎龄28~34周,出生体质量0.85~1.9 kg,其中出生体质量0.85~1.0 kg共4例。胎龄(30.26±1.60)周,出生体质量(1828.57±399.18)g,入院日龄20 min~12 h。不同意使用PS为对照组:36例,男22例,女14例,胎龄28~34 周,出生体质量0.9~2.0 kg,其中出生体质量0.9~1.0 kg共4例,胎龄(30.20± 2.42)周,出生体质量(1808.57±160.56)g,入院日龄20 min~12 h。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PS治疗病例56例。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病例26例采用传统给药为传统给药组:男14例,女12例,胎龄(31.32±1.95)周,出生体质量(1759.16g±351.11)g。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病例30例采用改良给药方法为改良给药组:男16例,女14例,胎龄(30.42±1.88)周,出生体质量(1900.62g±43.82)g,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DRDS治疗方案:两组患儿入院立即给予呼吸支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治疗,氧浓度21%~80%、气体流量6~8 L/min、PEEP压力4~6 cm H2O,病情无改善且加重时机械通气治疗。同时给予保暖、营养支持、防治感染、维持循环、维持内环境稳定及加强基础护理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商品名珂立苏,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批号:130391)40~100 mg/(kg·次)。

1.2.2 给药方式:传统给药方法: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后,气囊辅助通气,注药时拔开气囊,直接向气管插管内或气管插管内插入吸痰管注药,每次注药0.5 mL后接气囊辅助通气2~3 min,分3次3个体位给药,每个体位给药<1 min,改良给药为气管插管后在患儿唇外气管插管距近唇1/3处消毒,用5 mL注射器接5号半头皮针头吸好PS后斜刺入气管插管管腔内,在气囊持续正压通气情况下匀速推注PS,推毕拔出针头,继续气囊加压通气5 min,此过程通气不中断[3]。不需机械通气时给药后拔出气管插管。需机械通气时,针孔处严格消毒后用医用透明胶带粘贴防漏气继续机械通气。一般应用PS后4~6 h避免吸痰[4]。必要时给2~3次PS注入。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治疗24 h后患儿病情变化情况,有效:胸片肺透亮度改善,需氧浓度下降;无效:胸片肺透亮度无改善或透亮度降低,需氧浓度增加或需要机械通气。反流标准:患儿面色发绀和气管插管内可见药物喷出。②观察两组患儿推药过程中SpO2变化。两组存活患儿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PS替代治疗效果比较:NRDS患者92例,PS治疗组56例,PS治疗24 h有效46例,有效率82.1%,治愈50例,治愈率89.3%,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放弃治疗后死亡6例,病死率10.7%。对照组36例,治疗24 h有效6例,有效率16.7%,治愈24例,治愈率66.7%,治疗中死亡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放弃治疗后死亡共12例,病死率33.3%。两组对照,治疗组治愈率及PS治疗后24 h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存活患儿治疗组上机、氧疗时间、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胎儿从宫内到宫外第一次呼吸,空气经气管到达肺泡,使肺泡内的液体排出,使肺泡充满空气而扩张,维持新生儿的正常呼吸。但要维持肺泡处于正常的扩张状态,要有一种物质—PS,该物质在胎儿22~24周开始合成,由肺泡II型细胞产生,致胎儿35周时含量才迅速增加。分布在肺泡表面的磷脂蛋白复合物,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少防止肺不张和肺水肿、保持肺泡稳定等重要功能。

综上所述,PS替代治疗自从应用临床20余年以来,挽救了无数新生儿的生命,为治疗NADS的特效药[1]。改良后的给药方法对患儿干扰少,简便易行、无菌操作程度高,实用性强,值得推广,对降低我国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尤其是新生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1] 邵肖梅,叶红琩,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5.

R722.1

:B

:1671-8194(2014)08-0141-01

猜你喜欢

胎龄肺泡插管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征研究进展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苜蓿素对哮喘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通路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