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3例临床血液标本常规检验分析

2014-01-24卢秀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期
关键词:抗凝剂血样合格

卢秀兰

血液检验是临床检验中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临床参考价值,因此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与否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选取绵阳四○四医院检验科2012年9月~2013年6月期间采集的53例不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间本院检验科的53例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理人员直接负责采集并送往血液检验室。

1.2方法 各实验室窗口每天都有相应的专业人员,负责对接收的标本仔细核对,并用血液分析仪作为检验设备进行检验。对接收的血液标本均根据临床医生要求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时刻注意接收标本有无出现溶血、凝血或标本量少等现象,并仔细核对标本上的标记信息的正确性。根据相关采集要求及时评定标本是否合格,不合格的标本要及时登记,写明不合格的理由,然后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Office办公软件中的Excel表格处理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不合格的53例临床血液检验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样本标本延迟送检9例,占16.98%;溶血17例,占32.08%;标本出现凝块15例,占28.30%;标本量不足7例,占13.21%;其它5例(标本混入空气、标记不清或错误等),占9.4%。其中溶血与标本出现凝块为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3 讨论

高质量的标本是保证临床诊断结果正确性的关键,如果在接收的血液检验标本中发现不合格者,要立即与送检人员联系,通知其科室重新采集有效标本,在本次所选的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分析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3.1样本延迟送检 这是临床血液标本常规检测中最容易忽略的因素,临床血液标本应在2 h内及时送检,尤其是急诊、血气标本应在采集完样本后立即送检。延迟时间越长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越大。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血小板个数等指标的含量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降低,对于超过送检时间的标本,会影响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临床重新采集标本并立即送检。

3.2溶血 出现溶血现象一般是因为:静脉穿刺处消毒液未干就开始采血;采血时定位不准确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止血带系在伤口结痂、伤痕处,均可造成标本溶血;吸入量不足,管内仍有真空而造成溶血;选择采血针头过小,血流不畅也易造成溶血。溶血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3.3标本出现凝块 血样转装入试管后,抗凝剂使用不当(抗凝剂剂量不足或者未与血液均匀混合);或者患者血液粘稠而采血的针管过细,使得采血速度太慢;或者其他因素造成血液没能与抗凝剂及时混合,以上种种都会导致血样中出现凝块。标本出现凝块会造成无法完成血液常规检测,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3.4标本量不足 医护人员业务不熟练,对采集容器和采血量没有准确的概念,对有关注意事项或者操作流程不熟悉,从而导致血液采集太少;或者所用的采集仪器不合格,引起溶血、凝血等导致血样不合格,这些都会造成标本量不足,进而影响检测结果,影响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时,医生一般都需要准确可靠的常规血液检验数据作为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的参考,而采集的血液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因此标本质量是临床诊断的根本前提[1]。通过以上对不合格血液标本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希望相关医护人员能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提高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血液标本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借鉴意义。总之,只有高质量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才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因此血样采集的每一个环节的医护人员都应该严格按要求和相关规程操作,都应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检验科室要注意积极配合各科室的血液检验要求,严格把关,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检验数据。

[1] 葛秀洁,李静.采集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137.

猜你喜欢

抗凝剂血样合格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血常规样本采集时间、分装时间及放置时间对患儿凝血发生率的影响
枫叶
细菌感染血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
“抗凝剂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在预防皮下出血中的应用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探讨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不合格的洗衣工
做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