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实施“人畜分离” 科学养殖的措施与成效
2014-01-24朱水星徐丹颖
朱水星,徐丹颖
(仙居县畜牧兽医局,浙江仙居317300 )
仙居农村,实施人畜分离后,溪水变清,栏舍变花坛,过去的人畜混杂,污水满地景象得到彻底改变。实施“人畜分离”,科学养殖,建设农村生态养殖集中点(当地又称农村生态养殖小区),是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举措,是“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载体。仙居县有关部门把人畜分离科学养殖作为重要的专项工作,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十分重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受到群众的欢迎,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
1 背景分析
仙居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畜禽养殖是该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全县总人口50.59 万人(农业人口45.5 万人),有28 万人主要从事农业活动,有5.6 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畜禽养殖。2013年,全县生猪饲养量22.17 万头,仙居鸡饲养量401 万羽,畜牧业总产值达3.93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19%。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为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仙居县虽然畜禽养殖总量不大,但是农村中约有4 万多户农户门前屋后散养猪现象长期存在,年饲养量约6 万头左右,排泄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主要问题之一。农村养猪是仙居农村千年的习惯,没有猪不成家。在离村庄较远的地方办规模养殖场,代替4 万农民散户养殖,也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
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推进,县有关部门把这个问题交给农业部门调研解决。在调研基础上,县政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同意农民在村庄附近建立养殖集中点饲养土猪方案,确立了实施人畜分离工程的决策。
2 实施模式
农村人畜分离对农民来说,是一场千年陋习的革命。因地制宜,设计合理模式,使栏舍拆得了,农民能继续养猪,农村环境能优化。模式的核心是拆除门前屋后养猪栏舍,建设农村养殖小区,改善农村环境,保留土猪产业。
2.1 控制规模,集体建舍 养殖小区建设主体:村民委员会。村委会根据所在村环境、户数、现有养殖量确定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原则上一个村建1 ~3 个集中养殖点,栏舍面积按照每头猪4 m2、每头牛8 m2、每头羊2 m2的标准计算,通道等公用面积控制在栏舍面积的20%以内。村委会集体建好养殖小区,租给养殖需求的村民使用。
2.2 合理选址,村民认可 养殖小区选址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优先选择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选址须经村两委干部集体商议,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
2.3 栏舍建筑,乡村特色 出台《仙居县农村畜牧生态集中养殖点设计方案》,按建筑形式及养殖规模,农村集中养殖点分单列单坡式、双列现代徽派式、双列传统徽派式三种形式,具体建设,各村可根据本村实际养殖情况、所处地理环境等因素选择建筑形式,适度增减开间数量,单幢长度不超过60 m,使尺度、环境与古建文化相融合。
2.4 综合利用,生态环保 以环保卫生、资源合理利用为原则,养殖小区周边种植常绿树种或果树、绿篱与生活区自然分隔,达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防护屏障、防暑降温等作用,小区内实行清洁化处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各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粪污农牧结合作为有机肥施用,废水截污纳管,或建立栅格式沉淀池处理并配套建设沼气工程等方式,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和“零排放”。
3 推进措施
3.1 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仙居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人畜分离”工程,将“人畜分离”作为县委、县政府主要工作来抓。一是召开现场会,部署人畜分离工作。二是经常督查,县政府督查室,每月督查一次,经常检查乡镇养殖小区建设情况。三是乡镇街道建立机构、落实人员,推动“人畜分离”工作顺利进行。四是明确村委会为农村养殖“小区”建设主体。
3.2 规划引领,目标明确 《仙居县生态养殖规划》编制完成,对农村散养户转型起了引领作用。《规划》明确在农村实施“人畜分离”工程,建生态养殖“小区”;在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在低山缓坡新造地、高山移民空置地,建设生态家庭牧场;在果园、林园、茶园,养殖仙居鸡,实施生态养殖。利用三年时间,全县建成350 个农村生态养殖小区,实现散养畜禽全部退出,非禁养区实现生态养殖小区全覆盖,改变千年来农村人畜混居状况,实现“养殖产业仍在发展,环境状况大有改善,村容村貌彻底改变”目标。
3.3 出台政策,落实资金 实施“人畜分离”工作以来,该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养殖业发展土地政策、产业补助政策,无害化处理池建设政策,促进“人畜分离”工作的有效进行。一是为了解决农村栏舍关停搬迁难问题,有关部门把农村栏舍拆除纳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内容,明确规定农村三年内必须全部移栏出村,并纳入乡镇综合考核。二是县政府专门出台会议纪要《农村畜牧生态集中养殖点建设有关事宜》(〔2014〕14 号),明确建设主体、审批程序、规费免除办法,统一生态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相关规划政策问题。三是为了解决养殖场建设用地问题,农业局与国土资源局联合发文,出台《关于加强设施农用地使用管理的通知》,从申请对象、用地范围、原则、规模、办理流程、监管、规费标准等方面详细做了规定。四是县政府出台《农村养殖小区建设以奖代补办法》,按照建成栏舍400 元/m2,补助给村委会。2014年预算补助资金2000 万元,不足部分由乡镇(街道),村委会筹措。
3.4 组团服务,入村入户 为推进农村养殖“小区”建设工作,该县专门抽调85 名干部组建20 个调研服务队,分别派驻20 个乡镇,在养殖小区的选址、设计、建筑、排污、利用等环节出谋划策,提供技术指导。目前,20 个专家服务队已经入村入场入户指导达3000 多人次。
4 初见成效
4.1 建成一批农村养殖小区 据调查,目前全县已建生态养殖小区131 个,其中建成投产67 个,面积27184.75 m2;在建64 个,28515 m2,总投资预算4135.1 万元,已投入资金2148.93 万元。
4.2 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养殖污染问题 许多农民在栏舍拆除前留了照片,原先有养殖栏舍的地方,就是蚊蝇孳生地,臭气发源地,栏舍四周都是污水沟。建成后的农村养殖小区内实行清洁化处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采取农牧结合,废水截污纳管,建立栅格式沉淀池处理、配套建设沼气工程等方式,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和“零排放”。
4.3 照顾了农民养土猪情结,产业成功转型 有农民说,“家里不养土猪,儿子都不回家”。在仙居,农民习惯家里春季养下一头猪,年底等儿子回家,杀猪过年。现在门前屋后栏舍拆除后,建成养殖“小区”,解决了农民养土猪需求。土猪养殖产业是仙居县传统养殖产业,采用甘薯藤、玉米秸、玉米、甘薯等粗粮喂养,保持了原先家养猪的生态、味美特点,价格比普通猪高30%,为农民带来收入。实施人畜分离工程照顾了农民养土猪情结,使土猪养殖产业成功转型,健康发展。